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9|回覆: 0

[論史] 北宋三衙的地位、待遇及其政治作用(1)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11-3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論劍歷史門戶網
北宋三衙在俸祿、恩蔭、禮制等方面始終享有較高的待遇,但其政治地位卻以仁宗朝『慶曆新政』為界,經過了由低重新趨高的變化過程,中經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至徽宗朝達到頂點。不過,由於北宋以『重文輕武』為國策,嚴禁武人干政,其作用被嚴格限制在軍事領域,參政、議政權基本上被剝奪。但由於三衙處於統領京畿禁軍的特殊地位,其在皇權更迭的政治鬥爭當中亦不可避免地發揮着難以低估的影響。特別是從仁宗朝之後,往往是與宰相同心協力,有利、有節地發揮了其握有軍事實力的威懾力,多次起到了穩定當時政局的良好作用。這是北宋政治運作趨向文明化、理性化的重要體現之一。   


  北宋三衙,指的是分統禁軍的殿前司和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從總體上看,北宋統治者鑑於唐末五代武夫橫行,長槍大劍指揮政治的歷史教訓,注意樹立宰相、樞密使等文臣的權威,以文制武,防範武將,並有意識地引導社會價值觀向重文輕武轉變,從而使得管軍將帥的地位相比於五代而言發生了顯而易見的下降,所謂:『祖宗時,武臣莫尊三衙,見大臣必執挺趨庭,肅揖而退,非文具也,以為等威不如是之嚴,不足以相制。』[1](卷1【行在越州條具時政】)   


  不過,北宋一代,三衙的地位儘管不如五代,但亦不應作過低估計。因為北宋立國開封四戰之地,『國依兵而立』[2](卷24【論國計奏事】)又與遼、西夏發生連綿不斷的戰爭,重視將帥勢所必然。三衙,作為『總領中外師旅,內以彈壓貔虎,外以威服夷夏,職任至重』[3](卷45【乞定差管軍臣僚札子】)的『武臣極任』,[4](職官三二之七)其地位之重不言可知。對此,南宋學者章如愚在【群書考索】續集卷44中即準確地概括說:『是故見宰執而聲揖,禮也。至其後則惟橫杖矣;見兩制而連騎通名,至其後則又分道矣。至於熙寧,待遇之禮繼於二府,至有寺監召之而不可得者。吁!何其重也。』   


  一個較為明顯的例證就是三衙在北宋享有相當可觀的待遇,『其任之也重,則其待之也亦不輕』,[5](續集卷44)是當時北宋朝野上下的共識,如宋太祖朝就是:『封父祖,蔭妻子;榮名崇品,悉以與之』。[6](卷8)神宗亦批曰:『殿前、馬、步軍三帥,朝廷待遇,禮繼二府,事體至重。』[7](卷274)所謂『待之也亦不輕』、『事體至重』,除三衙為北宋『武臣極任』,地位居武將之首外,具體說來還大致有以下各種名目:   


  1.俸祿優厚。武臣俸祿之厚本屬北宋俸祿制度的特點,如時人張演有云:『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5](後集卷21)三衙作為『武臣極任』,當然更為突出,像仁宗朝御史中丞賈昌朝在分析外戚等『恩子弟』垂涎三衙職位的原因時就說:『其志不過利轉遷之速,俸賜之厚耳。』[7](卷138)事實也就是如此。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一問題,請看下表。   


    表1 三衙(三衙俸祿基本上按照節度使、留後、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的官階發放)與宰執俸祿對照表  
        

--------------------------------------------------------------------------------  
職務         俸錢     衣賜(年匹、兩)       祿粟   
           月貫(千)  綾   絹   綿   羅  月石   
宰執 宰相、樞密使 300 40 60 100 1 100   
   參事政事、樞   
   密副使 200 20 30 50 1 100   
   知院事、同知   
   院事 200 20 30 50 1 100   
   簽書樞密院事 150 20 30 50 1 70   
三衙 節度使 400 40 200 500 10 150   
   節度觀察留後 200 20 100 100   
   觀察使 200 20 100 100   
   防禦使 200 20 100 100   
   團練使 150 20 100 70   
   刺史 50 20 100 50   
--------------------------------------------------------------------------------  


  從中不難看出,三衙俸祿的整體水平與宰執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位至節度使的殿前、馬、步軍都副指揮使俸祿甚至在宰相之上。(註:此表主要依據汪聖鐸:【兩宋財政史】,(中華書局1995年版,下冊第780至784頁)【北宋元豐改制前文武官員料錢、衣賜數額表】;並參看諸葛憶兵:【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頁。)   


  2.恩蔭妻、子。恩蔭,又稱『任子』、『門蔭』、『世賞』,是指朝廷根據官員職、階高低而授給其子孫或親屬以官銜或差遣的制度。北宋恩蔭之濫是空前的,僅名目就分為郊祀、聖節(皇帝生日)、官員致仕、官員申報遺表和臨時性恩典五大類。從真宗朝開始,北宋恩蔭制度趨向固定化,規定:文官自侍御史知雜事以上,每年蔭補一人;從帶職員外郎以上,每三年蔭補一人;武臣從橫行以上,每年蔭補一人;自諸司副使以上,每三年蔭補一人[8](P640)   


  三衙除依例享受上述待遇之外,還有所謂『初除管軍恩例』。以位至節度使的殿前都、副指揮使為例,一是加封母、妻,『母封郡太夫人,妻封郡夫人』。[9](卷中)二是補親子或孫一人為x職。如神宗元豐元年十月四日,以左侍禁賈裕為x門祗候,『先是,賈逵以經畫~』延邊事得子vx門祗候,後除殿前副都指揮使,以例乞除裕x職,詔止遷一官。至是,逵再乞。上批:「裕元合與x職,以遣逵經畫邊事,特推恩,今逵所乞,乃除殿帥恩例,可依所奏。」』[4](職官三二之五)又如高宗紹興元年十月二十二日,『樞密院言郭仲荀乞初除官軍恩例,吏部擬申當得x職』。x職,乃當時易於升遷的美職,時人至有所謂『寵在x職』之說。故宋高宗在批准郭氏乞初除三衙恩例後,即有『祖宗待三衙之厚如此』[4](職官三二之九)的慨嘆。三衙其他管軍的恩例要略低於殿前都、副指揮使,但亦相當優厚,故真宗朝馮守信為三衙,『其弟嘗欲上其子為守信子,以取高蔭』。[7](卷95)此外,因職在親近,三衙還有時常於皇帝面前請求親屬恩澤的便利條件,仁宗時不得不下詔,要求『官軍臣僚非乾元節及大禮,不得非次陳乞親屬恩澤』。[7](卷136)   


  3.上殿奏事。仁宗朝規定:『詔殿前、馬、步軍,今後所奏本司公事,除系常程依舊例轉奏外,如有非泛擘劃,急速公事,在後殿祗應,便令免杖子,窄衣上殿;若非本司公事,別陳利見,即關報x門,依例上殿,更不旋取旨。』[7](卷156)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