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网易博客
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他能诗文,擅书画,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其书法成就,被后人列为“宋四家 ”。他的书法沉着痛快,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惟美艺术。
然而,米芾这个人性情却非常怪异,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在宋代穿着数百年前唐朝人的服饰,戴着高高的帽子,坐着没有顶的轿子,招摇过市,所到之处,无不惹得众人围观议论。他喜好奇石,办公时也石不离手,看到奇异的石头,便鞠躬敬拜,称石为“兄”。他死前数月,便开始生活在棺材中,在棺中起居坐卧,直到生命终止。
对于米芾的狂放,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有人说是名士风流,只有黄庭坚一语道破,说道:“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意思是说,米芾这个人,是不愿意落入俗套,才故意做出种种惊世骇俗之举的。
后人推崇米芾的怪异,也欣赏他书法的率性天真。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芾代表作《茹溪诗》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率真痛快的书法风格。
走进故宫的书画库,常温常湿,让字画始终处于一个恒定的环境下。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柜中取出画轴,徐徐展开,大家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看着米芾的亲笔手迹,穿越了近千年的岁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苕溪诗》是米芾中年时期的作品,整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之中,而又变化有致,充满了天然之趣,反映了米芾中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苕溪诗》卷为纸本行书,全卷35行,共394字,内容是米芾游览苕溪时的诗作,所以开首一句便写道:“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相当于他写给朋友们看的一篇游记。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属太湖水系。米芾笔下的苕溪,“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有着苍翠茂密的竹林,三季盛开的鲜花,还有入口绵香的惠泉酒,清甜浓香的壑源茶,实在是个难得寻觅的世外桃源。
公元1088年的八月初八,38岁的米芾应朋友之邀,去游赏苕溪,憧憬着苕溪的美景,米芾心情大好,他兴致勃勃地铺纸挥墨,为好友赋诗6首,并以酣畅激昂的行书写在澄心堂纸上,成就了这幅日后闻名书坛的《苕溪诗》卷。
纵览整幅书卷,米芾用笔遒劲,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痕迹,体现了米芾行书的深厚功力,是他风格日趋成熟时期的杰作,被历代书家视为珍品。
“宋四家”,指的是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书法家,他们跨越唐人书法的高峰,强调个人情趣和情感的抒发,体现出“宋人尚意”的书法特点。
这是台北故宫珍藏的苏东坡的代表作《黄州寒食贴》,这是黄庭坚的行楷书代表作《松风阁诗贴》,这是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卷,这是蔡襄的代表作《自书诗》。“宋四家”的书法虽各有特点,却都强调个人意趣的抒发,形成了“尚意”的宋代书法特征。
在“宋四家”之中,米芾的书法以“沉着痛快”的独特风格,尽显书法家的率真本性,将“宋人尚意”的书风推向了极致。
米芾一生勤奋书写,他的儿子米友仁说他大年初一都在写字,如此勤奋加上后人对他书法的喜爱,导致米芾的传世作品较多,除了著名的《研山铭》,《苕溪诗》卷和《蜀素贴》也是他行书中的佳作。有趣的是,《苕溪诗》卷和《蜀素贴》书写于同一年,同样呈现出天真自然,险峻而又平实的书法风格,只不过一个看上去丰腴些,一个看上去瘦劲些,都是米芾中年时期的得意之作。
可惜的是,《蜀素贴》现藏于台北故宫,《苕溪诗》卷现藏于北京故宫,两幅书于同一年的“同胞”佳作分藏两地,只能隔海遥遥相望。
看着完好无损的国宝字帖,没人能想得到,《苕溪诗》卷在二十世纪初曾经惨遭“撕毁”。原来,清朝灭亡后,《苕溪诗》卷被末代皇帝溥仪偷偷带到东北伪皇宫的小白楼。伪满政权倾覆时,溥仪出逃,看守小白楼的士兵乘机蜂拥而上,将小白楼内的大批珍玩古董抢掠一空。在激烈的争夺中,许多流传千年的名作被野蛮的士兵一分数段,《苕溪诗》卷也在劫难逃,就这样惨遭撕毁。
幸运的是,《苕溪诗》卷在上世纪50年代入藏北京故宫后,经过故宫修复厂的郑竹友和杨文斌两位师傅的精心修补,不仅断裂处得以拼接,缺失的字也按照原来的笔势、笔锋逐一补全,让人很难看出补接过的痕迹。
天衣无缝的修补,令《苕溪诗》卷奇迹般地劫后重生,成为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国宝书卷,让我们在近千年之后,仍能欣赏到米芾书法的真迹。
文、陶梦清
来源:网易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