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7|回覆: 0

[國學灌水] 【水滸傳】作者何以成謎 歷經許多作者才臻於完善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9-5 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西安晚報
2011959611679.jpg

施耐庵畫像。

近日,隨著新【水滸傳】在全國各大衛視的熱播,【水滸傳】的小說原著及其作者謎案,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四大名著』在中國雖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名著作者是誰,即便是最權威的學者專家,也無法給出定論。
四大名著的出現,遠的距今六七百年,近的不過兩百多年,何以作者竟成了謎?究其原因,一是近代以前,詩文才是文學之正宗、大道,小說不過是小道,蓋出於稗官野史者之流,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所以,小說作者大多數是遊戲、消遣之作,自己羞於提及,讀者也不太在意;二和小說本身的發展流變相關。小說從早期民間集體創作,到後來逐漸成爲作家獨立寫作,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其間有許多模糊的界限。早期的許多作品可稱之爲累積型的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就是典型。
何以成謎
【水滸傳】作爲四大名著中最早的白話小說,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殿堂,其影響都是非常之大。封建朝廷屢次將其列爲禁書,普通百姓卻一直競相傳誦,知識分子更是評價甚高,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把【水滸傳】與【離騷】【史記】等並列,謂之『六才子書』!流傳如此之廣、影響如此之大的作品,其作者是誰,卻一直沒弄清楚!現今出版的各種版本【水滸傳】上,有的題爲施耐庵著;有的題爲施耐庵著,羅貫中編次;有的題爲施耐庵、羅貫中合著,各不相同。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水滸傳】成爲流傳最廣的版本,其明確題爲施耐庵著,這也成爲今天最通行的看法,但這也並非就是【水滸傳】作者的蓋棺定論。關於【水滸傳】的作者從明代至今,有三種主流觀點:第一種該書爲施耐庵一人獨立完成;第二種認爲【水滸傳】是羅貫中寫的,和施耐庵無關;第三種認爲是羅施二人合作完成。
不過,要想確定一部作品的作者就要先大致確定其創作年代。【水滸傳】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作品,明代有人認爲【水滸傳】是宋代的作品,因爲寫的是宋代宣和遺事;今人基本不這麼看,大致認爲【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作者可能是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某個讀書人。
施耐庵說
【水滸傳】爲施耐庵所著,一是見於明人筆記中,胡應麟【少室山房筆記】、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徐樹丕【識小錄】、周暉【金陵瑣事】等書皆有記載;二見於【水滸傳】雄飛館刊本、貫華堂刊本的題號,尤其是貫華堂本,該版本是金聖歎腰斬百回本,只保留前七十一回,認爲前七十一回是施耐庵所著,後爲羅貫中所續,並自己偽造了序言。此版本一出,傳播十分廣泛,施耐庵寫【水滸傳】就成爲很多人的看法。
然施耐庵究竟何許人也?施耐庵,名子安,號耐庵,原籍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或蘇州人,後來遷居江蘇興化或淮安。元至順二年(1331)進士,曾在錢塘做過小官,後萌生退意,退出官場後終生未再仕,潛心著書立說,卒年約在明洪武三年左右(1370)。民間曾傳言其參加過張士誠的反元起義,或被朱元璋徵召,但皆不能證實。有關施耐庵的材料非常之少,明代的筆記中甚至未言其名,只提曰施某,所以一些人把施耐庵當做是寫【拜月亭】的元代戲曲家施惠。
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矛盾之處頗多,且爲【水滸傳】流行數百年之後才出現,所以很有可能是名人效應的迴蕩,真實性是值得商榷的。實際上【水滸傳】爲施耐庵所著的說法最早的兩種版本出現於明末崇禎年間,比別的早期版本都晚,距【水滸傳】的創作已過去三百年。所以也有不少學者認爲施耐庵其實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個假託的人名罷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說:『疑施爲演爲繁本者之託名。』
羅貫中說
此說見於明代郎瑛【七修類稿】、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王圻【續文獻通考】、【稗史彙編】、許自昌【樗齋漫錄】、阮葵生【茶餘客話】等書的記載。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水滸傳】的明代刻本題爲『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有人就認爲施耐庵不過是『是乃俺』的諧音罷了。真實作者只有一人,即爲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一說名貫,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人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月約爲1330~1400年。羅貫中比施耐庵小三十五歲,除了【三國演義】之外,尚有【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粉妝樓】【龍虎風雲會】等著述幾十種。但這些作品文字水平都很粗略,故事也都平常,不像是出於【三國演義】的作者之手,也許是年少之作,也許是後人偽托。
羅貫中寫【水滸傳】的說法也不見於任何一種早期刻本的題簽,只是在明人筆記中有所記載。其可信度自然也要打些折扣。倘若【水滸傳】真爲羅貫中所著,那就意味著四大名著中的兩部皆出於一人之手。但【三國】【水滸】一爲淺近文言,一爲白話,風格大相逕庭,說是出於同一人之手,實難完全取信於人。更多人認同的是二人合著說。
合著說
二人合著說不但見於明代筆記的記載,而且在許多明代的刊本皆是如此題寫,似乎最爲可信。嘉靖年間出版郭勛家刻的【忠義水滸傳】二十卷一百回本、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本,署的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滸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明人高儒說『【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百川書志】)。
而合著說又有四種不同觀點,即施作羅續、施作羅編、施作羅改、羅作施改,其中最常見的是施作羅編,明清兩代筆記所記,或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或爲『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這裡已經非常清晰,著者施耐庵、編者羅貫中,『的本』意即『真本』,即它確實爲施耐庵所寫,羅貫中只是加以整理編訂。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學生對老師的著作加以整理編輯,這是容易理解的。但至於其中二人成就各占多少也是個無法弄清楚的問題。在今人看來,自然是原作者更重要,但以當時小說形成和流傳的情況,編次者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
歷經許多作者才臻於完善
【水滸傳】作爲一部享有世界聲譽的文學作品,弄清楚其作者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從其傳播狀況來看,其產生和豐富並不是一時一地一人一力所致。【水滸傳】所寫宋江等一百零八人在梁山聚義的故事本有所源。【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江等歸順後,梁山好漢的故事便開始流傳,人們在勾欄瓦肆之中,演繹心目中的英雄豪傑。首先將其進行故事化、演義化的是南宋時人編的【大宋宣和遺事】,據該書記載,宋江、晁蓋等36人聚義梁山、橫行齊魏,後被朝廷招安。而據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載,當時已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石頭孫立】等說話篇目。元雜劇更是有許多『水滸』的戲目,今天我們知道的有幾十種,其中有劇本完整保存下來的就有大概十種左右,如康進之的【黑旋風負荊】、李文尉的【燕青薄魚】、李志遠的【還牢陌】等。這些故事和人物在後來的【水滸傳】中都能看到影響。在許多題爲『施耐庵的本、羅貫中撰修』的題目中,所謂的『的本』就是當時書會才人說書時所用的文字參考資料,而這種本子大都是經過眾人之手長時間集撰而成的。
從水滸的故事產生到【水滸傳】的出現經歷了二三百年的歷史。【水滸傳】的作者把流傳於民間參差不齊、水平各異的各種傳說和作品進行整理加工、編撰創作,終使其成爲一部偉大的文學名著。作者的功績毫無疑問是應該得到讚揚和肯定的,但【水滸傳】的寫作並不完全等同於今天作家的創作,它是凝結了無數前人的辛勞在內的。今天,我們在認真弄清楚【水滸傳】的作者是誰時,自然不應該忘記那些很多的無名英雄。【水滸傳】是陸續完成的,其功勞應歸於廣大的人民群眾。從某種程度上說,施耐庵和羅貫中是他們中最重要的代表。可以說,【水滸傳】是歷經許多作者才臻於完善,才終成不朽功績的!
(王光)

        來源:西安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