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3|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最高權力的交接(8)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2-21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明朝――皇權的進一步加強與文官勢力的進一步削弱
  明初沿用宋、元以來宰相掌權的模式,很快產生了相權與君權的衝突,終於導致朱元璋正式廢除了『宰相』制度,這是南宋以來相權膨脹、嚴重威脅君權的必然結果。
  但是宰相『統領百官』的職權雖然容易去掉,『出謀劃策、參贊機務』的職能卻是無法取消的。因爲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即使是朱元璋這樣有才智且非常勤政的君主也無力獨自處理所有朝政,更何況他那些不爭氣的子孫。於是被明令取消的『相權』暗中又出現了反彈,沒辦法只好扶植另外的勢力來制約『相權』。皇親國戚位高爵顯不容易控制,而宦官只是一個卑賤的奴才,相對來說更容易控制。雖然宦官爲非作歹『史不絕書』,但實在沒有其它人選,也只好將就著用了。
  通過這樣雙管齊下的制約,終明一朝,相權再也沒有單獨對君權及其繼承產生過威脅。明朝有名的兩個權相之一嚴嵩,雖然欺上瞞下、獨攬朝政二十年,但始終在嘉靖皇帝的控制之下,一旦失寵,即被廢黜。另一權相張居正則是在與太后、司禮太監結成同盟之後才控制了朝廷。
  在軍權方面,『明代皇帝自太祖、成祖乃至成宗、英宗都曾親自調遣、指揮軍隊,軍權獨攬自不待言。但自憲宗以後,除武宗及崇禎帝,皇帝大體不視朝、不親政,更不用說指揮軍隊了,但軍權卻未曾旁落,原因就在於形成並堅持以文制武、以內製外、內外相制的軍事領導原則,也可以說是武臣、文臣、內臣共理軍政,分別對皇帝負責。』[33]
  朱元璋試圖建立的『皇帝――藩王聯合掌權』模式曾經對皇權構成過威脅,但在引起明初兩次動亂之後,被基本取消。
  (三)清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由於在足夠長的歲月里進行了各種條件下的反覆試驗,再加上機緣巧合,當君主制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一種行之有效的君權繼承制被創造出來。然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它最終也未能打破宿命,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清初對君權順利繼承的艱難探索――雍正改革的背景
    (1)仿照漢族『預立嫡長制』的破產
  努爾哈赤誕生時的滿洲(1636年皇太極把東北女真族改名爲滿洲),是典型的氏族部落社會;到他結束分裂建立統一的後金汗國時,其政治結構、社會形態與西夏、遼、金、元建國初期很相似,可概括爲建立在部落聯盟基礎上的、由氏族軍事民主發展起來的、皇帝――貴族聯合執政的政權。貴族作爲部落頭領享有很大的權力和獨立性,聯盟領導人(汗或皇帝)習慣上由貴族會議推舉。貴族會議推選領導人,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一方面要看候選人所領部落的實力,另一方面也要看他的才能、威望。很明顯,這種『貴族民主選舉制』與『預立太子』和固定順序繼承法是針鋒相對的。因爲滿洲一旦仿照漢族『預立太子』,其他貴族就失去了按照傳統自己應該享有的『汗位競選資格』,必然心懷不滿,進而用各種手段攻擊太子,力圖把他拉下馬。而太子雖然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卻不具有與其地位相應的實力,因此爲了樹立權威,杜絕別人對皇位的爭奪,必然會極力打壓其它貴族。同時太子地位的不穩定也促使他產生早日即位的渴望,使得儲權與君權的矛盾也趨於激化。
  對於這種皇子們之間、太子與君父之間天生無法調和的矛盾,漢族的應對辦法是:1、太子與宗室諸王都必須處於無權的地位,尤其不能擁有私人武裝,這樣即使他們心裡不滿也不會釀成動亂,否則類似『玄武門之變』的自相殘殺的慘劇就無法避免;2、宗室諸王最多只能出居外藩,以收『屏障中央』之效,絕不能在中央擁有實權,以免對太子甚至君父造成威脅;3、用固定順序繼承法使太子與其它皇子們安心――皇位早由天定,人力不能改變。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