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4|回復: 0

[史學] 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最高权力的交接(7)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2-21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三、历史的转折:君主在与统治集团内其它势力的权力博奕中逐渐获胜


  加强君权与确保君权顺利继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因为能对后者产生威胁的人,必然是手中有权的人,所以只有削弱这些人手中的权力,高度集权于君主一人,才是保障君权及其继承安全的唯一途径。
  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集团,本来就是君主进行统治所依靠的力量,在他们的危害性充分暴露之前,削弱其势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又出现了一个两难选择――君主困局,即:君主要想维护君权及其继承的安全,就必须收回其他人手中的权力,但君主又要依靠他们进行统治,就不得不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于是其他人又有了做乱的能力;君主可以暂时打破这个困局,即通过巧妙的权力制衡,把放出去的权力控制在不足以做乱的范围内,这在政局平稳时可以做到,但是总有政局不稳乃至动乱等君主一人已无法维持统治,需要其他人配合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更大程度放权以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于是别人又有了做乱的能力。
  在几千年的君主制社会里,一方面这种循环无法避免,另一方面每一轮循环都使君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其它势力则逐渐衰落,有一些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有一些则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除威胁君权顺利继承的势力,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不仅是君主们的要求,也是老百姓的要求(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且还是整个统治阶级的要求。因为继位之争常常使很多统治阶级成员被迫卷进血腥内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最后得益的却总是少数人。内斗削弱了政权的力量,削弱了对人民的统治,从而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是君主能在与其它势力的权力博奕中逐渐获胜的根本原因。
  (一)北宋――历史的转折
  严格地讲,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至公元976年宋太祖去世为止(宋太宗赵光义以宗室身份兼任重臣,有杀兄夺位的嫌疑,故北宋正常的君权继承从太宗以后算起),将近三十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一直未能实现最高权力比较顺利和有质量的继承,离宋最近的唐和五代,反而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君主制下最高权力继承可能存在的所有弊端都在这一时期上演。
  “唐代的皇位继承最为混乱,废太子者有6位,追谥太子者有11位,除高祖李渊之外,包括武则天在内的20个君主,按常规制度继位者仅有德、顺二宗,其余不是‘以兵清内难而后继大统’,便是外戚争立、母后女主于政谋立和权臣、宦官扶立。……即使是号称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也不免陷入立嗣的深重烦恼之中,他一废太子李承乾,再黜魏王李泰,三立晋王李治,四欲改立吴王李恪。面对诸子弟争夺储位的极为激烈的纷争,他自叹‘我心诚无聊赖’,竞“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31]”[32]接下来的改朝换代如走马灯的五代,更把最高权力过渡的混乱进一步推向了极致。
  吸取了唐及五代的惨痛教训,宋初对武将、权臣、女后、宗室、外戚、宦官这六种势力进行了严格限制,高度集权于皇帝一人。重点是把兵权一分为三,“殿前司”等“三衙”负责平时的掌兵、练兵,枢密院奉圣旨调兵,统兵作战另遣将领,同时禁止武将兼理民政、财政,从此基本杜绝了北宋之前、尤其是唐末五代以来武将频繁篡夺皇位的积弊。(元朝由于本民族传统势力的影响,没有吸收宋朝军制的优点,兵权分散于权贵手中,没有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结果是元前期宗室诸王各拥武力,为争夺汗位内战不断,中期以后军事政变频频,武将掌权胡作非为。军制上的缺陷是元朝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朝加强皇权、打击内部其它势力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两宋共十八位皇帝,除宋太宗有杀兄篡位之嫌,宋理宗乃权臣史弥远拥立外,其余的皇位继承都属正常平稳,没有引起政局动荡。当皇位继承人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宋朝君主不拘泥于嫡长继承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贤”重于“立长”,真宗、孝宗、光宗之继位即属此例。由于皇帝之外的所有势力都被有效压制,这样做基本没有引起动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