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5|回復: 0

[史學] 明清状元书画背后的故事(1)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11-8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化
2011118113932538.jpg

傅以渐  
2011118113946813.jpg

陆润庠  



    今天行走不去别处,径直前往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明清状元书画展》。  


    “状元书画展”,开办半年,门票30元,自2011年9月直至2012年3月。展室不大,只有一间,却陈列明清时代数十位状元的珍贵字画,或自娱而作,或题赠亲友,或述志感怀,或指点江山。  


    明清时代,共有状元三百余人。在此展出的50余位状元字画,乃山东收藏家安吉华先生28年心血凝聚。一室而晤天下状元,半日神交文坛国宝。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深情回眸与静心品味的。回顾中华以往数千年文明与文化,自有不少糟粕沉渣,更有无数美玉真金。持此态度,便是文化自信与自尊。  


    归允肃:考官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暂且把这个书画展厅叫做“状元堂”吧。  


    “状元堂”的正中,悬挂着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第一,状元归允肃的扇面书法作品。  


    归允肃是江苏常熟人,工诗文,但他的扇面诗是书录唐代岑参的诗《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  

    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  

    阳春一曲和皆难。”  


    诗歌描写的是盛唐气象,可见康乾盛世时的状元将它书录是在借古喻今。但“凤凰池上客”的文人雅操,如阳春白雪的孤傲,也表明其特有的心曲。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医生、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因立誓而名噪古今:“病人的利益乃我职业的中心,如情况需要将置于我个人利益之上……”  


    17世纪80年代初,科举考官归允肃也曾立誓:“允肃等素著清贫,谬叨荣遇,期为朝廷遴选真才,不为身家营谋私窟,期诸同事各矢此心……”  


    归允肃还因学问扎实、人品端方,成为宫廷的一位“经筵讲官”,即给康熙皇帝讲授汉文经典的老师。  


    潘世恩:80高龄保荐林则徐  


    走近状元沾文气,历史风云入怀间。  


    江苏苏州人――潘世恩(1769年-1854年),其名字“世恩”是世代承恩泽之意,正好概括其祖孙生平。  


    他本人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第一,状元。整整60年过后,咸丰三年(1853年)会试(即科举制度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应考人为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时,他已经是84岁的耄耋老人,应邀参加皇帝所赐、专为通过殿试的新科进士所举办的“琼林宴”。不想,他恰遇他的孙子、礼部侍郎潘祖荫,作为主考官来亲自主持这次会试。  


    想当年,潘世恩在状元及第时,授修撰。修撰,乃一文职官称,全称翰林院修撰。早在唐代已设此官职,掌修国史,明清常将此职位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二、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称号。那么,年仅24岁便贵为一甲第一名进士、并擢升为礼部侍郎的潘世恩,难免有些得意后的浮躁,嘉庆皇帝还叮嘱:“少年得进崇阶,又系鼎甲,宜爱惜名声,切勿恣志,前程远大。”  


    祖孙两人在“琼林宴”上同席、碰杯,这可是自宋朝太祖赵匡胤在汴京(开封)的皇家花园首办“琼林宴”后,朝代更迭历时900年间绝无仅有的科场盛事。同时,又是一个家庭亲情与国家文脉完美对接的美事。  


    难怪潘世恩欣然赋诗,其中有句:“却喜新荫桃李盛,小门生认老同年。”  


    也难怪时人称“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  


    咸丰皇帝,更御笔亲书“琼林人瑞”四字匾额赠之。  


    展览说明文称:  


    “咸丰帝即位后下诏求贤,(潘世恩)以八十高龄保荐林则徐、姚莹等人……”  


    观者会有疑问:  


    咸丰帝即位时是1851年,而林则徐已经在1850年去世。老臣潘世恩再想荐贤,也绝不会为皇帝推荐一位死去的名臣吧?  


    这里有个“时间差”的问题。当时林则徐被发配在外,而举荐他的潘世恩等却不知他已不在人世。  


    《清史稿》对于此事,寥寥数语记之:  


    “海疆事起,林则徐所论奏,廷议多赞之;及穆彰阿主抚,师恩心以为非,不能显与立异。迨咸丰初诏举人才,世恩已在告,疏言林则徐历任封疆,有体有用,请征召来京备用……”  


    展览玻璃橱窗中,潘世恩所书扇面历历在目:  


    “时学黄老,言好清静……”  


    该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表露。这与他少小参加家乡童试时的飞扬气概,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吴县(苏州)知县想试试他的才气,出一上联:“范文公以天下自任”,他脱口答出下联:“韩昌黎为百世之师。”  


    傅以渐:开国状元“让他三尺又何妨”  


    这“状元堂”的堂主,即状元书画的收藏人安吉华。想必他一定对清朝的开国状元傅以渐(1609年-1655年)感情最深。不为别的,只为由一名状元成为一代名相的傅以渐,是他的家乡――山东聊城的老辈同乡。  


    明清状元大多出自江南水乡,水乡之人灵秀见长,文墨灵光。而傅以渐则是少有的北方状元,他的生活经历也粗粝许多,粗犷许多。作为贫寒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勤苦好学,经年累月,方成大器。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等。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他当了国家的大宰相后,乡村自家人因宅基地与邻人发生尺寸之争,各不相让。他收到老爹的求助信后,很快回信,并附诗一首,颇为诙谐而豁达,不愧名相风范: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爹见信,心中豁然,主动找到邻居表示让出三尺地基。邻居见状,心亦爽然,也表示愿意让出三尺地基。于是,六尺地基让出,便形成一条“仁义”小巷。  


    吴宽:状元诗人“诗如杨柳受风”  


   一般状元都能诗,科考就有作诗一项。但大多状元却不是诗人,或者说大诗人中少有状元。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明代状元、诗人、书法家吴宽(1435年-1504年),也是江苏苏州人。他曾任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明诗评》中称:“文定力扫浮靡,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其诗《新月》婉转玲珑:“新月如少女,静娟凝晚妆。亭亭朱楼上,隐隐银汉旁……”  


     所展其书法佳构,正是“滋润中时出奇崛”,如雪野上时见奇葩,笔意空灵,颇可玩味:  


    “七月欲尽天气清,残月未上江犹明。流萤渡水不一点,立蝉咽秋无数声(明诗人郑善夫《秋夜》)。”  


    对其书法成就,后人评价颇高:“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苏轼)。”  


    邓钟岳:提倡“耻感文化”的礼部侍郎  


    邓钟岳(1674年-1748年)是山东聊城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状元。传说康熙曾在他的卷子上批写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但这位礼部侍郎的生平最该记述的,是他倡导“耻感文化”。他以考官身份训导诸生时说:  


    “耻为羞恶之本,干谒标榜、颂词连篇,或因细故,骨肉成隙,耻何在焉?”  


    一对兄弟曾为遗产而诉讼,他则写一批文令二人改悔:  


    “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儿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为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原本对簿公堂的两兄弟,见批文而幡然悔悟,抱头痛哭,前嫌尽释,和好如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