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8|回復: 0

[史學] 宋江绍兴南东路转运司刻本《后汉书》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08-5-21 1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断代史,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一般称为《续汉志》。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范晔年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兼能隶书,通晓音律。17岁后,进入仕途,做彭城王刘义康参军,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詹事。元嘉九年,因刘义康母葬失礼,被贬宣城太守。从此不得志,借写史抒发政治报复。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死于晋惠帝末年。
南朝刘昭第一个为范晔《后汉书》作注,注《后汉书》过程中,为弥补范书缺志之憾,遂将司马彪《续汉书》志的部分抽出,加以注解,分为三十卷,以合范史。但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国子监初刻《后汉书》及景德二年(1005)校定重刻《后汉书》,仍不附《志》。至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判国子监孙]奏请将两书校勘合刻,获得批准,此后刻本才两者全具。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立太子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招集诸儒注《后汉书》。李注重训诂,与《汉书》颜注相仿,水平也相当。后因李贤被废,注释尚未及认真校订,难免错讹。中宗复位平反后,李注深受推崇,刘昭注纪传部分几乎散亡,因李认为《续汉志》非范书内容,没有作注,《续汉志》刘昭注才得以传世。
《后汉书》最早刻本为淳化本。乾兴元年,翰林侍讲学士孙]建议校勘《后汉书》,建议将梁代刘昭注晋司马彪撰《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合刻,其后《后汉书》均为合刻。
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江南东路转运司刻宋元递修本(卷十二至十六配涵芬楼抄本)。江南东路即今江苏南京。此本初为当时负责财赋税收之专门机构转运司出资刊印,南宋中叶及至入元又经补版。众家评价此本是现存《后汉书》最古最善之本。1973年中华书局出版二十四史点校本中《后汉书》即以此本为底本。原缺五卷:卷十二至十六,以涵芬楼抄本补入。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对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称“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这可以视为古籍中对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最早记载。
据考证,张衡在当时已利用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应有所了解,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张衡的发明晚了1700多年。
此书钤有:“姑苏吴岫家藏”、“孙印朝肃”、“涵芬搂”、“海盐张元济经收”等印,可谓流传有绪。(陈 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