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0|回復: 0

[史學] 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3)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9-6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三、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及其表现  

   
    所谓原始工业化进程,就是在这种工商业文明因素急剧生长的历史环境中得以启动的。就欧洲而言,早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小型手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为从资金、企业主、工人、技术乃至市场等方面,为其后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美国学者门德尔斯(Frenklin  F・Mendels)为此提出了“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ailization)理论。在他看来,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原始工业化和工厂(机器)工业化这样两个阶段,所谓原始工业化进程就是“传统组织的、为市场的、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工业的迅速发展”④。为与早就存在的家庭手工业相区别,门氏指出原始工业化进程由区域经济内同时并存的三种要素构成,  


――――――――      
   ④  门德尔斯:《原始工业化: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美]《经济史评论》第32卷第1期。刘兰兮:《门德尔斯原始工业化理论简述》率先将此理论介绍到国内,文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这就是乡村工业、外部市场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由于城市是批发商人的基地,技术、资本密集,城市甚至通过商业资本参与、支配乡村地区的某些手工业生产,这样城市就构成了原始工业化进程的第四个要素。其后不久,德国学者P・克里特等人进一步把原始工业化定义为“其人口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为区间市场或国际市场进行大批量的工业商品生产的农村地区的发展”①。其意义在于把人口作为第五个要素引入了原始工业化理论,而且由此引发出原始工业化进程赖以孕育的历史过程及其内部机制。
  

    在我看来,构成原始工业化进程的五个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要素就是“为市场而生产”。门氏、克氏等人对于市场的强调,应该说是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相一致的。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②又说:“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到一定水平,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③所谓“为市场而生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生产。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盛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的扩大,包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在急速扩大。史实表明,宋代在工商业文明因素急剧成长的历史环境中,其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地中海北岸国家和英伦三岛,就是在规模和水平上也毫无逊色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铁革命的发生和民营矿冶作坊中雇佣劳动的出现。  


    北宋以铁产量的激增和灌钢法的推广为标志,迎来了我国冶铁铸造业的第二个重大变革期④。这个变革是由煤的规模开采和工业利用所激发的。据许惠民先生的研究,我国先民虽然早在汉代就已认识到煤的燃烧功能,但正式进入规模开采并用作工业能源(如炼铁、烧瓷)是在北宋,其时河东(今山西)、河北、陕西等路的煤炭采掘业相当发达⑤,且有考古发掘为证⑥。为了和原先的木炭(时称“软炭”)相区别,宋代出现了“石炭”、“矿炭”等词专指煤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四八有“京西软炭场、抽买石炭场”之语。  


    煤炭采掘业的兴起既缓解了传统柴炭燃料短缺的矛盾,提高了铁的产量(据估计北宋铁的年产量在3.5万吨到15万吨之间,接近于18世纪初整个欧洲14.5万吨至18万吨的水平⑦);同时又因炉温和冶炼效率的提高而推动了铸造技术的变革;特别是以“生熟杂”为特征的灌钢法的大面积推广;以及作为这一切之必然结果的农具和各类工具之熟铁钢刃化等,这些重大进展构成一幅宋代煤铁革命的壮观景象。  


    早在1959年,柯昌基先生即据神宗元丰年间苏轼的《徐州上皇帝书》指出,徐州附近  


――――――――      
    ①  P・克里特:《工业化前的工业化》(Industrailization before Industrailization),哥廷根,1977年德文版;剑桥大学1981年英文版。参见史建云《〈工业化前的工业化〉简介》,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②  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7页。  
    ③  《资本论》第3卷,第365页。  
    ④  杨宽:《我国历史上铁农具的改革和使用》,《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  
    ⑤  许惠民:《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2期。  
    ⑥  据《河南鹤壁市古煤矿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第3期),今鹤壁中新煤矿至迟北宋中叶已进入规模开采阶段,估计有数百名矿工,其开采范围和生产规模与现在的中新煤矿大致相当。  
    ⑦  日本学者吉田光邦估计宋代铁的年产量为3.5万吨至4万吨之间,参见吉田氏《宋代的铁》,[日]《中国科学技术史论集》,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72年版。美国学者郝若贝(Robert HadWall)的估计是7.5万吨至15万吨,参见郝氏《北宋时期中国煤铁工业的革命》,[美]《亚洲研究杂志》1962年2月号,有杨品泉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5期。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