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5|回復: 0

[史學]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7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宋齐邱请徐知诰除输钱代折之法,令丁税悉输谷、帛,繇是江、淮旷土益辟,国民两富,其故何也?杨氏之有国也,西北不u淮,东不过常州,南不过宣州,皆水国也。时无冬夏,日无画夜,舟楫可通,无浃旬在道之久,无越山闸水之难,则所输粟、帛,无g敝红朽之患,民固无推毂经时之费,无耗蠹赔偿之害,恶得而不利也?地无几,税亦有涯,上之受而藏之也,亦不致历年未放、淹滞陈腐之伤,上亦恶得而不利也?且于时天下割裂,封疆各守,战争日寻,商贾不通,民有有余之粟、帛,无可贸迁以易金钱,江、淮之闲,无铜、铅之产以供鼓铸,而必待钱于异国,粟、帛滞而钱穷,取其有余,不责其不足,耕夫红女,得粒米寸丝而可应追呼,非四海一家,商贾通而金钱易得之比也。是以齐邱言之,知诰行之,因其时,就其地,以抚其人民,而国民交利,岂虚也哉?  


  惟然,而不可以为古今天下之通法,亦较然矣。转输于数千里之外,越崇山,u绝险,堰涸水,犯狂涛,一石之费,动u数倍,漂流湿坏,重责追偿,山积薮藏,不堪衣食,谓齐邱、知诰为良法而师之,民以死,国以贫,岂有爽乎?舟行而汲者以盂水,林居而樵者以手折薪,市廛而欲效之,其愚也,不待哂也。十亩之农,计粒而炊乃不馁,鬻蔬之子,以囊贮钱乃不失,陶、猗而欲师之,其穷也,可立待也。闻古人一得之长,据陈言而信为良法,若此类者众矣!困天下以自困,不足与有言,久矣。


   译 文:


     宋齐丘请求徐知浩废除输钱代折的作法,命令人口税全部缴纳稻谷、丝帛,由此,江、淮广大土地进一步被开发,国家人民都富裕,这是什么原因呢?杨氏拥有的国土,向西北不超过淮,向东不超过宣州,而且都是以湖泊水域为主的国家。时间不分冬天夏天,日子没有白天黑夜,划船摇揖就能到达,无须十天半月长久行走在道路上,不必翻山涉水遭遇阻难,那么所运输的粮食,丝帛,不用担心发霉变质遭损失,人们根本不要推着车子行走在路上要经历时间发费路费,不必担心粮食受损耗遭虫蛀要赔偿受损害,怎么能够不获利呢?



    土地没有多大,税收也有限,政府给予的接受收藏它,也不敢因经年累月没有放置,被淹没滞留陈旧腐烂受损害,国家怎能够不获利呢?况且当时天下被分割破裂,所封疆土各自为守,战争一天天连续不断,商品不能正常流通,人们拥有有余的粮食,丝帛不能够贸易交换变成金钱,江淮之间,又没有铜,铅等矿产资源以供给铸造,而且必需等待异国供给钱币,如果粮食、丝帛流通受阻滞那么钱币就缺少,造取那些有余的(粮食、丝帛等家产品),不责备那些不足的,耕田织布的人,能够得到一点点米粒,几寸几尺布就能够解跟着呼喊的燃眉之急,不是四海一家,商品流通且金钱容易获得能够相比的。由此观之,齐邱的清水访诰的行动措施,依靠天时,接近地利,以安抚他的人民,而且国家人民互相获利双赢,难道是不真实的吗?


    虽然这样,却不能够将它作为古往今来天下的普通法则,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辗转运送商品在几千里外,翻山越岭,跨越险阻等河坝水干竭通过,冒着惊涛浪,一担粮食的费用,动就超过几倍,漂流浸坏的东西要加重处罚追求赔偿,山中水边的积蓄储藏的物质,不能够提供衣服食用,说齐邱、知诰作为好的法则来学习它,人民会困死,国家因此贫困,难道有过错吗?


    船在河江中行走取水的人知道用桶子、盂盆储水,居住在山林中樵夫知道用手折树枝作为柴火,世俗平庸的人想效仿他们,那是愚蠢,不用讥笑。种十亩地的农民,盘算计划好每天的伙食就不会挨饿,卖蔬菜的小子,用钱袋贮藏钱币就不怕丢失,如果朱陶公,猗(古代的商人富翁)想效仿他们,那是贫穷了,就算不是贫困,也是趋于贫困。听说古人一能够有的长处,就引以为据,陈述言说而且相信可作为好的法则,像这样类型的人很多啊!使天下人穷困而自己也贫困,不值得与这样的人言说很久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