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历史千年 唐代对外海上通道,通往印度的以广州为中心,由广州或交州(今河内附近一带)出发,越马来半岛,到苏门答腊或爪哇。由此再分两路:一路经爪哇巽他海峡直航锡兰 (今斯里兰卡);一路西北行、经苏门答腊的马六甲海峡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地区。通往中亚、非洲各国贸易的海上通道,则由广州越马来半岛,经锡兰(今斯里兰卡)入波斯湾;或沿阿剌伯海岸到达红海。通往朝鲜或日本的海上贸易,有从登州或莱州经辽东半岛至朝鲜、日本的航线。此外,还另有南北两条海路:南路从扬州或明州(宁波)出航至日本;北路由楚州 (治所在今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经朝鲜到达日本。
当时中外通商输出入货物的种类很多。大体上说,输入品主要有马匹、毛皮、香料、药材、禽兽、吉贝、布匹及珠宝、犀象等奢侈品;输出品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铁器、纸及土特产品等。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往还也得到较广泛的交流。至迟在八世纪初中国的纸张已传到阿剌伯,唐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造纸术又传到了中亚。波斯人称铜为“萨尔秦尼”(中国铜),称火硝为中国雪,磁土为中国土,肉桂叫中国树。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深。同时,中亚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也随着通商而传入中国。
唐代也进行了统一货币的工作。唐初仍沿用隋代五铢和其它古钱。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铸开元通宝。这种钱大小仿汉五铢,重二铢四t,每十文重一两。唐钱形状没有什么改变,但名称却有很大变化。唐以前的钱都是重量钱,以重量为名称,唐钱则改称“宝”或“通宝”、“元宝”,并冠以年号。这是中国钱币名称上的一大变化。后代不再称铢t,而称一钱,意即开元钱一文的重量。中国的重量标准唐以后没有改变过,清库平一钱和标准开元钱一文的重量相等。
需要指出的是,绢帛在唐代仍然当作货币使用,而且使用的程度似乎比两晋南北朝更为普遍。至于黄金则仍作为贮藏手段,也用作价值尺度,但很少用作流通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