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8|回復: 0

[史學] 出于对忠义精神的崇敬 司马迁用传说写《史记》(1)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12-20 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经济观察网
随着陈凯歌导演的贺岁剧《赵氏孤儿》上映,媒体与坊间又多了一个准历史学话题。有关于文艺作品中主人公“赵氏孤儿”――赵武(谥号文,故史籍中也称呼为赵文子)的身世,司马迁之后,历代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评论,经过反复考证,将“赵氏灭门案”总结为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是情节跌宕的“戏说”――姑且称呼为“赵氏孤儿版”,一个是细节模糊的“历史”――史称“孟姬之谗”或“下宫之难”。
版本一“赵氏孤儿”:由忠臣和奸臣双方演绎的一场的悲喜剧,一个关于复仇和士为知己者死的经典范本。始作俑者:太史公司马迁,刘向父子以讹传讹。
《史籍。赵世家》(以下简称《赵世家》)的记载是这样的:屠岸贾是晋灵公(因昏庸残暴,被赵氏弑杀)的宠臣,晋景公时为司寇,主管国家政法工作。屠岸贾要作乱,追究晋灵公被弑一案,借题发挥要诛灭赵氏。当时,与赵氏交往颇深的韩厥告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在屠岸贾的鼓动下,诸将擅自进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赵朔是赵盾之子,赵同、赵括、赵婴为同父同母兄弟,与赵盾同父异母。),并将赵氏灭族。
之后的事情,大致与历代文艺作品中的叙事相同,只不过,司马迁说程婴是赵朔门客,而陈凯歌导演说他是乡野游医……
《赵世家》关于赵氏孤儿一事描写传神,人物对话详细而生动,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一段传奇小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版本二“孟姬之谗”:围绕权利之争,多方参与其中的一场内讧,直接导火索是叔叔与侄儿媳妇的不伦之恋。持相同记载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籍。晋世家》等。
对“下宫之难”一事,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早些的《左传》是这样描述的:赵庄姬与赵婴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并死在齐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S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根据有关记载推断,应为半年到两年时间),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其他典籍如《国语》、《史记?晋世家》(下称《晋世家》)的记载与此相同,整个事件脉络基本清楚。
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实”,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壁”之一,前“四史”之首。他在《赵世家》中的一番“戏说”因为多处“硬伤”而被后世同行诟病,尤其难以理解的是,太史公也根本没有“自圆其说”,同一本著作《史记》对同一件事的记载相抵牾――戏说《赵世家》的同时却让《晋世家》延续《左传》的说法。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补充一个“常识”。古代的著史者(无论是拿政府工资的“史官”,还是自娱自乐的草根史学家)的第一堂基本功课是对手头史料辨伪存真。自己怀疑,又不可考证的内容,要么“孤证不取”,即舍弃不用,要么“聊备一说”,即收录不同版本,由读者自己评判,其实也就是现代人常用的“存疑”。在史官的一取一舍之间,便表现出他的“史识”和“史德”,“史识”,就是证伪的功力,而“史德”指良心和职业精神,是秉笔直书,还是曲笔回护。这一规则,在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说到这里,其实有些读者应该多少明白点什么了,太史公之所以“自相矛盾”其用意是暗示后人《赵世家》“聊备一说”,《晋世家》才是真实。那好,有读者会问:所谓“聊备一说”是因为拿捏不准又无法考证才对,但明显多处与战国时代史籍(《左传》、《国语》等)相左的“赵氏孤儿”版却也堂而皇之地写进“信史”,这是为什么呢?
告诉你,因为司马迁别有深意。有人说司马迁是借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来剖白和印证自己的心迹。
愚以为:正解!
司马迁的心路,在《报任安书》中显露无疑。司马迁说他与李陵当初在朝中为同僚,也不是很熟,下班也不同路,推杯换盏、面酣耳热更是从未有过,但他认为李陵国家才能出众且有热血担当之人,于是在李陵兵败后,对其仗义执言,乃至遭受“男性外生殖器摘除手术”,汉武帝时李陵一案可以去问百度或维基百科。
这是奇耻大辱,司马迁说:“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括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自恨我内心的志愿有所未尽,如果在屈辱中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公诸于后世罢了”。
支持司马迁“苟活”的人生理想便是完成《史记》,“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他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他自认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他千次万次地被杀戮,都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但是,最令司马迁痛苦的是他的这番苦心孤诣,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