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5|回復: 0

[史學] “太庙”匾额隐藏的秘密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12-14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遗产》

  
2010121413850429.jpg
太庙匾额、太和殿匾额、乾清宫匾额


    “太庙”匾额上的文字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所有证据都指向了顺治。除了《清实录》中记载有顺治下令改动“太庙”匾额外,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今日高悬于紫禁城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正大光明”出自顺治之手,此四字沉稳雄浑,端庄雍容。与“太庙”匾额上文字两相对比,其用笔特点和书法风格一脉相承,神韵相通。
    ……
    让我们暂时离开太庙,来到与太庙紧邻的紫禁城,看看雄奇壮伟的太和殿。若视线停留在太和殿的匾额上,便会发现一个秘密――无论是想象中还是印象中,都应该是皇权最高象征的太和殿,其匾额实在是过于“简陋”:蓝底红边,造型简单,与“太庙”匾额相比,既不够精美,也不够厚重。
    作为皇权最高象征的太和殿,其匾额为何显得如此简陋?
    那是因为,如今的太和殿早已不是1420年明永乐年间创建的那个宏伟巨大的宫殿,据估计,它可能已经“缩水”一半。与之相配的匾额,自然也是“缩水”后的产物了。
    两块匾额的差别,记录、折射出两座大殿不同的命运。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紫禁城中明代建筑基本上都被焚毁,现存的主要宫殿建筑都建于清代。太和殿更是命运多舛,从始建开始到今天近60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次的灾难、修缮和重建。由于清初建筑材料尤其是巨大的楠木难以采办,太和殿的规模和用材质量已经远远无法与明永乐年间建成的奉天殿相比,面积仅及它的一半。因此,太和殿与其下的汉白玉石雕基座比例失调,而太庙享殿则几乎充满了汉白玉石雕基座,比例更加和谐、优美,完全保持了明代建筑原有的风貌。

充满基座的太庙享殿和“缩水”的故宫太和殿

20101214131444438.jpg
    另一座大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它就是明长陵棱恩殿。在北京,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已经为数不多,大型殿宇更是寥寥无几。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明清三大殿”――除了人们熟知的故宫太和殿,另外两座就是太庙享殿和明长陵棱恩殿。这三座大殿的建筑规模和形制相近,建筑等级在古代均属最高。和享殿一样,棱恩殿也几乎充满了汉白玉台基,比例非常协调。
    因为太和殿的特殊地位,人们往往会直觉地认为太和殿无论在规模、形制、用材等诸多方面均为第一,其实不然。比如太庙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径就是三殿中最大的。从殿身给人的视觉感受来看,这三大殿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太庙享殿。
    当然,从最终的视觉效果来看,太和殿的宏伟程度显然居三者之首。这是由于它们的台基高度相差悬殊的结果,太和殿的台基高8.13米,是太庙享殿台基高的两倍多。之所以这样建造,是由于它们在皇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是国家的象征,理应至尊无上。
    ……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