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3|回復: 0

[史學] 赵氏孤儿:一段传唱千年却被质疑的历史(3)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0-12-7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文史参考
阴差阳错法文剧本得以出版
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进一步发展了由司马迁奠定的故事情节,增加程婴献子的情节,彰显了以程婴为代表的节义精神。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各个朝代都被改编,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在多个剧种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电影《赵氏孤儿》只是这改编大军中的一名新兵。这个镌刻着忠义与良心的故事,不仅成为中国历代舞台上的宠儿,清代时,还曾漂洋过海远赴欧洲。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法国传教士马约瑟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他开始学习汉语。马约瑟认为让中国人皈依天主教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解释中国经典的真正含义。罗马教廷和耶稣会上层把这种索隐派观点视为异端,严禁发表。
雍正三年(1725年),已经59岁的马约瑟,在《特雷武论丛》上见到法国人傅尔蒙关于中文的论文摘录,如同看见一根救命稻草,他认为傅尔蒙是他认识的唯一有能力帮他传播他的理论的人。在与傅尔蒙的通信中,马约瑟希望能通过对方在法国发表他的著作。由于自己的作品被耶稣会禁止出版,他表示傅尔蒙可以把收到的著作作为自己的东西发表。
这一时期,马约瑟除了写出五卷《汉语札记》手稿,还有一个重要成就,那就是翻译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但那只是作为自己手稿可以顺利出版的“小礼物”。
1731年底,马约瑟几经周转终于将手稿和法文版《赵氏孤儿》交予傅尔蒙手中,可惜马约瑟所托非人,这位被称为汉语权威的傅尔蒙人品却不怎么样,他把马约瑟的文稿说成是粗糙之作,将其束之高阁。所幸的是,转交包裹的中间人耶稣会的杜阿尔德,意外发现了《赵氏孤儿》的译文。1735年,杜阿尔德把它编入《中华帝国志》一书中,《赵氏孤儿》法文版正式亮相欧洲。
杜阿尔德发表马约瑟的译作时,正值法国文坛掀起有关戏剧教化功能的论争。耶稣会一直把戏剧当做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赵氏孤儿》这部悲剧的巨大感染力,成为耶稣会在争论中一个有力的佐证。
事实上,马约瑟在译介过程中,将占全剧一半篇幅的诗歌唱段全部删去,仅以“他唱”二字代之,他认为:“这种唱词不易理解,对欧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他所提供的译本,仅是保留原作故事梗概的节译本,中国原剧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已荡然无存。
尽管如此,《赵氏孤儿》在法国一经发表,还是赢得了众多读者,甚至在整个欧洲不胫而走。几十年间,先后被译成了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种版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