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9|回復: 0

[史學] 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劫色劫财(1)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10-9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一元一
在中国戏曲史上,“琴挑”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折子戏,不少剧本都以它命名。“琴挑”一词最早源自汉武帝时期一位大文豪的浪漫故事。此人与史学家司马迁并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不过,二者绝对不能够同日而语。这位司马先生一生名利双收,可谓命运的宠儿。那么,他又是谁?他的琴,是否真的挑起了一段千古佳话?
巧设临邛一骗局
司马相如,字长卿,幼年时,他的父母怕他有灾,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犬子”。长卿完成学业之后,知道了蔺相如的故事,为了表示对蔺相如的羡慕之意,便更名为司马相如。
凭借家庭的富有,司马相如当了“郎”(以赀为郎),“郎”是皇帝的侍从。汉承秦制,规定家中有钱的人可以为郎。汉初曾以“十算”(十万)为起点,到了景帝朝改为“四算”(四万)为起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衣食足而知礼仪;二是有资产备得起官服。
司马相如初出道时,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骑兵侍卫),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司马相如喜爱的是写赋(一种文体),但是,汉景帝偏偏不喜爱赋。所以,在景帝朝司马相如才华得不到施展,干得很郁闷。
后来,梁孝王进京,随同他一块来的有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相如和这几位辞赋高手,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随梁孝王到了梁国。梁孝王让司马相如和邹阳、枚乘等人一同居住,享受同等待遇。司马相如心情大变,文思泉涌,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但是,不久(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孝王病卒,门客各奔东西。司马相如离开梁地,回到家乡成都。《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汉书・司马相如传》: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这两本重要史书记载的内容完全一致,都说司马相如从梁孝王游宦归来后,家中穷困,没有谋生的手段。
这段记载非常可疑。如果司马相如真是“家贫无以自业”,那么,他当初怎么能够“以赀为郎”呢?但是,司马迁、班固两个人都这么写,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临邛县(今四川邛崃)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王县长与司马相如是莫逆之交,司马相如来到后,王吉将他安顿在县城的宾馆(都亭)里。
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
临邛县令王吉安置好密友司马相如之后,故意装出一副谦恭的姿态,天天到宾馆来看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开始每天还见见县令王吉,后来,县令来访,司马相如一律谢绝。司马相如越是谢绝,王吉越是恭敬,照样天天来访。(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缪为恭敬”四个字非常值得玩味,“缪为恭敬”是故意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姿态。而王县令为什么要装出这副毕恭毕敬的姿态?司马相如和王吉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
原来,临邛县有两位钢铁大王,一位是卓王孙,一位是程郑,两家都以炼铁暴富。按照时下的说法,一位是卓总, 一位是程总。卓王孙家中的奴仆有八百多人,程郑家中的奴仆也有数百人,略逊一筹。这两位老总听说王县令天天去宾馆看望一位贵客,还屡屡碰壁,非常好奇,很想见识一下。思来想去,便想出一计。既然是县长的贵客,我们理应表示一下。不如备下一桌酒宴,好好款待一下人家,顺便也宴请一下县长。(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
到了宴请这一天,王县令先来到卓王孙家中。此时,上百位宾客已经入席,等到中午,卓王孙才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前来赴宴;但是,司马相如推说有病不能赴宴。本来,等陪客们都到了才去请主宾,这是对客人尊敬的一种做法。但是,主宾不来,卓王孙别提多难堪了。王县令一听司马相如不来,菜都不敢吃一口,立即登门去请。司马相如见王县令如此盛情,没有办法,只好勉强成行。司马相如一到,他的风采立刻震动了临邛的上流社会。(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