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3|回復: 0

[医药临床] 养肝和胃化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验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以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痞满』『吐酸』『胃脘痛』等范畴。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化浊解毒、养肝和胃法,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验案(一)

患者:张某,女性,62岁,已婚。

初诊:2016年7月15日。

主诉:间断烧心反酸2个月。

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及情绪不畅后出现烧心反酸,可以忍受,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故来就诊。现患者烧心反酸,食后症状加重,时有胸骨后烧灼感,嗳气频、口苦、纳呆,大便质可,2~3日1行,质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电子胃镜(2016年7月8日)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肝胃不和,浊毒中阻型)吐酸(西医称为: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则:养肝和胃,化浊解毒。

方药:百合15g,乌药12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生石膏30g,浙贝15g,瓦楞粉20g,黄连15g,瓜蒌15g,清半夏12g,枳实15g,川朴15g,紫苏15g,炒莱菔子15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按时服药,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畅情志。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小时勿进食。

二诊:药后患者烧心减轻,胸骨后烧灼感好转,纳增,仍时反酸,嗳气,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化浊解毒。

方药:瓜蒌15g,薤白12g,丹参15g,生石膏30g,浙贝15g,黄连15g,海螵蛸20g,川朴15g,枳实15g,香附15g,紫苏15g,陈皮12g,竹茹9g,半夏9g,炒莱菔子20g,焦槟榔15g,茵陈15g,柴胡12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烧心、反酸、嗳气均明显减轻,口苦亦减轻,纳增,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化湿。

方药:瓜蒌15g,薤白12g,丹参15g,生石膏30g,黄连15g,川朴15g,枳实15g,香附15g,紫苏15g,陈皮12g,竹茹9g,半夏9g,炒莱菔子20g,焦槟榔15g,茵陈15g,柴胡12g,生薏米15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服药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咽下困难等症状,属『吐酸』『嗳气』『胸骨后痛』等范畴。〖灵枢·四时气〗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由此而知,本病病位在食管、胃,并与肝、胆、脾密切相关。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浊毒内蕴。本病多由于饮食失节,情志不畅,致肝失调达,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湿热中阻灼伤食道黏膜所致,本案中患者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致肝失调达,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于内,日久化生浊毒,浊毒阻滞气机,故有烧心,胸骨后烧灼感;胃气上逆,则发反酸、嗳气;浊毒循道上蒸,故口苦,纳呆,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浊毒内蕴之象。方中百合、乌药,行气和胃、清热除烦;黄连清热燥湿、化浊解毒;生石膏、瓦楞粉、海螵蛸等清胃制酸;川朴、枳实下气除满;半夏燥湿除痞;炒莱菔子理气除胀,降气化浊;茵陈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渗利湿热、使毒除浊化。

临床验案(二)

李某,女性,35岁。2017年8月13日初诊。诉间断胃脘部烧灼感半年余,加重伴反酸2周。患者半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部烧灼感。曾间断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周前复因生气后,出现反酸,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现胃脘烧灼感,空腹症状加重,食后反酸,自觉胃脘堵闷、口干、夜寐欠安、、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

诊断:(浊毒内蕴,肝胃不和型)吐酸(西医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治则:化浊解毒,清胃治酸。

方药: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龙牡20g,浙贝15g,瓦楞粉15g,茵陈15g,儿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实15g,槟榔12g,炒莱菔子15g。14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嘱:按时服药,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畅情志。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小时勿进食。

二诊:患者服14剂后反酸烧心减轻,仍有胃脘堵闷,夜寐欠安,舌暗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化湿。

方药: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龙牡20g,浙贝15g,瓦楞粉15g,茵陈15g,儿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实15g,槟榔12g,炒莱菔子15g,合欢皮15g,炒枣仁15g,黄芩15g。14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继服14剂后,烧心反酸基本消失,偶有胃脘堵闷,舌暗苔薄黄腻。继服14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患者由于饮食失节,情志不畅,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湿浊内阻,久而化生浊毒。浊毒内蕴,故见烧心反酸,阻碍气机,故胃脘堵闷;浊毒循道上蒸,故口干;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皆浊毒内蕴之证。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采取清胃热,去浊毒的方法治疗。海螵蛸咸,微温,入肝、肾经。同时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生龙骨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采取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固涩的方法治疗。生牡蛎凉咸湿,凉,入肝、肾经。可用于胃酸过多。瓦楞粉咸,平。归肺、胃、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茵陈味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渗利湿热。儿茶清热化痰。生地清热,生津,润燥。砂仁健脾和胃;川朴、枳实、槟榔下气除满;炒莱菔子理气除胀,降气化浊。李佃贵教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浊毒内蕴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以化浊解毒为基本治法,临证加减,疗效显著。(孙润雪 张纨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