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很快參與到新冠肺炎的中醫救治工作中。潛心中醫研究三十餘載的她比常人經歷得更多,也感受到更多。 5月22日,現場聆聽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後,盧傳堅備受鼓舞,對其中關於疫情防控的內容更是印象深刻。 『這次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政府和人民經受住了巨大的考驗。』盧傳堅表示,中國抗疫工作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也爲全球抗疫積累了經驗,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 抗疫彰顯中國醫學獨特優勢 『大疫出良方,大疫出良醫。』聊起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盧傳堅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她指出,中醫藥素來注重增強人體自身抵抗力和修復功能,講究調整機體內在平衡,這使得中醫藥在應對某些病因不明確、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傳染病時,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
大疫出良方,大疫出良醫 中醫藥戰『疫』帶來哪些啟示?在盧傳堅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醫學教育的一次集中檢驗,彰顯出中國醫學的獨特優勢——中西醫協同,也帶來了關於中醫醫科建設、中醫醫學人才培養的新思考。她認爲,現階段中醫藥人才培育可以進一步強化師承教育。 盧傳堅表示,現代師承模式是對傳統師承的創新,由過去『私塾式』的師承轉爲『集體帶、帶集體』群體師承模式,以學術流派或學術觀點分類,分別遴選名師,建立名師團隊,爲青年人才提供跟師學習的條件,以博採眾家之長。 高層次人才承載著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重任。盧傳堅希望引入良性競爭機制,完善中醫藥領軍人才遴選機制,參照目前中醫醫療系列人才梯隊『從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到省市名中醫』的模式,構建科研系列的人才梯隊,爲各層次人才培養創造條件。爲此,她提出,可以將中醫藥系統科技項目、成果和人才的評審、評價與西醫藥系統明確區分開來,按中醫藥學術和研究的自身規律進行獨立的評審與評價。 中醫藥國際化如何開展 『從長遠來看,健全政策機制和保障措施,是中醫藥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盧傳堅建議,在現行【傳染病防治法】和【中醫藥法】基礎上,制定實施細則,保障中醫藥學在國家傳染病防治體系中與現代醫學具有同等地位;同時,在全國遴選並重點建設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定點醫療機構,國家給予重點支持。 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開始借鑑中國經驗進行抗疫,其中包括使用中藥治療新冠肺炎。 盧傳堅介紹,中醫藥現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同40多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爲中醫藥國際化奠定基礎。 怎樣進一步加快中醫藥國際化步伐?盧傳堅表示,在醫療服務層面,促進中醫藥在國際醫療服務領域的合法應用,應以【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出台爲契機,加強與各國政府的溝通,早日把中醫藥納入各國醫療服務體系、醫保支付體系,並逐步推進中醫藥在各國的立法管理。同時,她還建議在科學研究層面,用現代技術手段呈現中醫藥研究成果,助推中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得到更廣泛的認同,更好地造福人類。 本文轉載自南方日報 記者 龔春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