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7|回復: 0

高血压病人的食疗验方

[複製鏈接]
踏月追花 發表於 2005-1-9 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美食中国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高于正常而言。在安静状态下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为高血压;凡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属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固然重要,但饮食疗法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食疗的作用是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以下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验方供选用。
1 X7 d9 L- i$ U4 r. H% F  k) ? 山楂玉米须荷叶茶
0 K5 y1 j+ H+ |! H1 n' {" [5 {: f; n7 `6 G5 M& d8 a3 h# b
组成$ Q# s4 I6 a% U9 Q

5 i+ A) f- g! D/ o) Q" ^ 山楂切片晒干30克,干玉米须60克亦可用鲜品160克,干荷叶15克亦可用鲜荷叶46克。
  ~6 H+ p9 ?% N 食疗功效
; g* k/ l' D; G& u- ~  L+ J5 w, K8 n( K+ V# t, M3 V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C、铁、蛋白质、脂肪及三十多种黄酮类物质。《滇南木草》认为它能“消肉积滞”,《日用本草》说它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物类相感志》载: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益可推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能降血脂、软化血管,这与中医“消肉积”的说法似有融会贯通之处。本品尚能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有持久的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玉米须性味甘、平。功能清热利尿,平肝利胆。《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载其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荷叶性味苦涩、平。功能升清阳,去头风、止眩晕。《滇南本草》说它能“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合用为降血压、降血脂、清头目、止眩晕的食疗良方。
; d3 c9 D% e- y; g+ W3 o 用法; }3 w7 g9 B$ U% E  t# I1 i9 T
3 h& K( U+ J; _
每日一剂,水煎三十分钟,代茶饮。- o+ A; h, V' c& w" n; o) l+ n
芹菜淡菜煲猪瘦肉
4 X' {0 s; R4 ~( m* e: u2 A: }( o
+ m0 S" r  L# M" l3 E& z7 x 组成5 R% Y2 `- m: A* a0 ?8 r% _8 Q

0 j8 n6 X9 z0 V2 f& o8 D( D1 e 芹菜300克、淡菜30克、猪瘦肉30-40克。
/ \' \7 C7 I4 m) k' `/ b: I 食疗功效
- M$ p4 G, W# z! N% ?
1 M) D' g& i, u: h$ o; n 芹菜性味甘、凉。含芜荽甙、甘露醇、烟酸等。功能利尿,除烦热。《中国植物志》说它“可治高血压症”。淡菜又名珠菜,是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和其它贻贝类的贝肉。性味咸、温。有较好的补肝肾、益精血、清虚热、生津液的作用。《本草汇言》说:“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善治肾虚有热”,《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补五脏,益阳事”。猪瘦肉补肾气,解热毒,且含有较丰富的动物蛋白,与芹菜、淡菜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本方补虚益肾,清热降压,颇适合于老年患者。5 E* n* ~! H& Y& C; T: n
用法
: G' v9 v& N* G+ _
: f& G9 `2 W: G& \, {" D$ ] 先用清水煮猪瘦肉待熟,入芹菜、淡菜,加盐少许,等芹菜熟后加味精适量即可服食。- a" H! n5 g/ ~( i
海参粥9 w3 @/ B  i* V0 {1 a4 O% M
% o  u8 i9 k% P6 E8 @+ d3 }9 O
组成- A* s' G. B" t0 ^0 z; K

! u% J2 h9 j4 Q" o* [ 海参30克、粳米60克。
! S, ~5 y* l" w3 S; | 食疗功效
, L6 _: R# W! d* F  x1 z4 L/ Q
6 I+ M) f. L! ^7 {3 Y3 c1 W 海参性味咸、温。功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水浸海参含糖67%,蛋白质21.5%,脂肪0.3%,还含有钙、磷、碘等物质。可以说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佳品。《本草纲目拾遗》认为它能“生百脉血”,《本草求原》记载它可“润五脏,滋精利水”。用海参治疗高血压病是很适宜的,既可补虚又可软化血管。粳米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和胃,利小便。与海参同用,治疗老年虚性高血压甚为适宜。: Q: Y6 M# a/ [) E. v: G
用法
! ?6 F1 u* _% l7 p- ^
3 x( `- F6 o) k 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同米煮粥,空腹食之。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