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4|回復: 0

[医药临床] 朱文元辨治消渴病法理

[複製鏈接]
朱萌朱传龙 發表於 2020-5-5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朱文元先后就读于原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获评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导师。善于诊治肝胆病、糖尿病、胃肠病、心脑病、结石病、风湿病、情志病、急腹症、乳腺病、不孕不育、眩晕头痛、失眠多梦、阳痿早泄、肾虚腰痛、小儿咳喘、疳积厌食、股骨头坏死等。朱文元从事中医近50年,对中医消渴病的诊治亦是造诣精深。现将朱文元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法理做简要整理,供同仁参考,并请指正。

清热法

消渴之证,皆燥热结聚,消耗津液而引起。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而有肺热、胃热、心火、热毒,温毒等表现,因此清热之法又分以下五种:

清肺热。肺为水之上源,主治节,通调水道,皆由脾传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上消于心,移热于肺』。肺热炽盛,耗津伤阴,故口干舌燥,燥热伤肺,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尿多。其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舌红、苔黄、脉数为主。治疗宜清肺热、润肺燥。使肺热得清,肺燥得润,则阴津渐复,渴饮诸症渐消。代表方剂如清燥救肺汤去杷叶加瓜蒌根。

清胃热。胃者,仓廪之官,主受纳水谷。饮食不节,胃中蕴热,胃热则消磨水谷太过,故多食善饥,是以〖灵枢〗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胃热盛,耗伤阴津,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渴。胃火耗伤经血,肌肉失去营养,故形体消瘦。其临床特点为『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消瘦』。治宜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加黄连。如胃腑燥实,消灼津液,致大肠失润而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清胃通腑除燥热。

清心火。〖素问〗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心火熏蒸,上炎于肺,肺津受伤,津不上承,故口干渴;心火暖胃土,胃热则消谷善饥,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心热移于小肠,小肠泌别消浊功能失常,则精微随尿液而走,故尿频,色黄有甜味,伴心烦不寐,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治用清心莲子饮。

清热解毒。消渴之热,起于积热。热升伤津耗液,气营两伤,燥热内结,阻遏经络,蕴毒成脓,而发为疖、痈,同时伴有高热烦渴者,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重剂五味消毒饮。

清热化湿。饮食肥甘,脾胃蕴湿生热,湿热中阻,津不上承则口渴多饮,脾胃蕴热,故多食善饥:湿热中阻,气机不利,故脘腹痞闷,其临床表现为口干渴多饮,口黏腻,多食善饥,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濡缓。治宜清热化湿,方用黄芩滑石汤加苍术、佩兰。

滋阴法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不越阴亏阳亢,津黏热淫。』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在于阴虚热淫。

滋补肺阴。肺阴不足,阴虚肺燥,津不上承,治节失职,而发为烦渴(渴不欲饮或饮水不多),尿频数,同时伴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肺阴,方用二冬汤。肺阴虚生肺热,阴愈虚则燥热愈甚,故临床中清肺热,养肺阴多兼而施之。

滋脾阴。酒而无节,脏腑生热,燥热炽盛,耗伤阴津,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最易受损。脾阳不足,失于散精,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渴;脾阴不足,化源亏乏,精微不布,则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脾阴不足,胃失濡润,胃燥生热则消食善饥,虚热内生,故虽饥而不欲食。伴有舌干红,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治宜滋补脾阴,方用太医益脾汤加减。

健脾法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湿、升清。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谷、水湿的运化异常(多食、多尿),因此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均可损伤脾脏,使脾失健运,不能散精输布津液精微,机体气虚津亏而化燥,导致消渴诸症发生。若脾虚失于散精,津液不能上承于肺,肺燥津亏引不自救,故有口干多饮,脾气下陷,膏汁下流,水谷精微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却从小便而出,故有小便频多混浊而味甜,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中阴津不足,化燥生热,故有善饥多食,脾虚不能敷布精气于四肢肌肉,则有四肢倦怠,疲软无力,虽多食但体形日渐消瘦。治以健脾为主,兼养阴生津。方宜太医健脾降糖饮加减。

固肾法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五液以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肾虚则真阴不藏或元阳失守,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分为固肾补阴、固肾温阳两种。

固肾补阴。患者房室不齐,劳欲过度,损耗阴精,或素体阴虚,导致阴虚火旺。虚火内生,上烁于肺津,津不上承则口渴,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虚无以约束小便,故尿频量多,肾火固摄,水谷精微不注,故小便混浊如脂膏,有甜味。其临床特点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治以固肾摄精,滋补肾阴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固肾温阳。患者素体阳虚,或消渴病迁延日久,阴虚及阳,而阴阳两虚。命门火衰,不能蒸化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于肺,故虽渴但饮量不多或喜热饮,阳虚气弱,肾阳不能温养于脾,脾失健运则疲乏无力,虽食却腹胀,下元虚惫约束无权,而致饮一溲一,水谷之精微随尿液下注,无以熏肤充身,残留之浊阴,未能排出故面色黧黑不荣。命门火衰,宗筋弛纵,故见形寒肢冷、阳痿。其临床特点为,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尿频量多如脂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固肾温阳,方用金匮肾气丸。若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而见腰以下浮肿者,治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调肝法

消渴的致病因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肝体阴而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若情志失调,则肝失疏泄,可使肺、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肝郁化火,火性炎上,上灼于肺,肺阴被耗,津液干涸,故口渴多饮。『肝火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胃郁热,则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肝火盛必损肾阴,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故尿量多而甜。情志失调引起的消渴,除有三多症状外,多伴有心烦易怒,或抑郁,不寐,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治宜疏肝、调肝、柔肝、养阴生津,方用逍遥散,一贯煎等。同时,消渴病患者有因病致郁者,治疗中除调情志,还应辅以疏肝之品。肝气条达则气机运行正常,有助于改善肺、胃、肾等脏腑功能,有利于消渴的治疗。病情日久,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而引起白内障、雀目。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引起头晕、头痛者,宜育阴潜阳,方用大定风珠加减。

活血法

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消渴的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气机逆乱,血液运行失常而致瘀血。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转为消渴。』血瘀可以导致消渴的发生,如〖血论证〗说:『瘀血发渴者,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一亡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瘀久化火,乘肺则伤津耗液,肺燥失职,津液不布,故口渴,犯胃,则胃燥津乏,食入即化。〖医学发明〗说:『恶血必归于肝。』肝肾同源,血瘀阻络,化火伤肾,肾失固摄而致尿量多而甜。消渴病也可导致血瘀的发生,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或瘀血,或阳虚寒凝,或气虚血运无力,均可导致血瘀。由于瘀血部位的不同则有不同的见证:阻于胸中,则胸中刺痛;阻滞经络,则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同时临床伴有舌紫黯,脉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太医降糖活血方等。

补气法

气是人身之本,〖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内伤疾病而言亦是气虚乃病,消渴之病就正气而言,始于肺脾肾;就邪气而言,发于肝肺郁热,胃火炽盛,阴虚火旺,热盛不但伤津耗液,且『少火食气』导致气虚的发生。元气不升,气不升津,津液不布,故口渴,脾肺气虚,不能输布精气,则四肢倦怠,疲软无力,动则汗出,脉细无力。治以补气为主。气能生津,气能行血,故临床中常益气滋阴,益气活血兼而施之,常用方剂如黄芪六一汤、生脉散等。(朱萌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朱传龙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