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7|回復: 0

[医药临床] 『阳气怫郁在表』可治银屑病

[複製鏈接]
李丽丽张英栋 發表於 2020-4-8 0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伤寒论〗第48条:『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从条文『当解之熏之』可知,『阳气怫郁在表』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态。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创造一种『阳气怫郁在表』的状态可以治疗很多阴证银屑病。

『阳气怫郁在表』在〖内经〗中便有体现,〖素问·玉机真脏论〗曰『风寒客于人,毫毛毕(笔)直,皮肤闭而为热』。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解释此句为『阳气怫郁,玄府密闭,郁热蒸腾』。

『阳气怫郁在表』与『阳气内蒸而不骤泄』有什么关系呢?『阳气内蒸而不骤泄』是广汗法体现『中』的核心表述,『内蒸』与『不骤泄』相反相成——『内蒸』是聚,『泄』是散,『蒸而不骤泄』便是一种『微微似欲出汗』的『中』的状态。『阳气怫郁在表』通过『阳气怫郁,玄府密闭,郁热蒸腾』中的『蒸』与『阳气内蒸而不骤泄』便可以联系起来,『阳气怫郁在表』可以表述为『阳气内蒸而不泄』。

对于容易汗出(『骤泄』)和身体不热(『阳气不蒸』)的患者,『阳气内蒸而不泄』是广汗法纠偏的一种思路。笔者所在的广汗法纯中医病房临床中通过对大量达到『阳气内蒸而不泄』的患者观察,发现每一位达到这种状态的患者可同时伴随基础体温的升高,皮损也会迅速动起来『转阳』——表现为红、痒、新、小、烦。

先来看一则案例:

左某,男,50岁,广东东莞市人。银屑病史30年余,曾经广州、深圳、重庆等多地治疗,每次都短暂减轻后更重,绝望之际知道广汗法。于2019年5月26日入住广汗法纯中医病房,入院时患者睡眠差,大便日1~2次稀黏,上身汗多,下肢无汗偏凉,不易发热,皮损(全身散在大量银白色鳞屑伴瘙痒,皮损厚硬,间有抓痕),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舌上有涎,舌下瘀。根据患者病情,辨为『阴证银屑病』。入院后围绕着『阳气内蒸而不泄』的初期目标,调整生活处方、予广汗饮食代谢法,结合广汗法纯中医病房其他中医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吴茱萸汤、甘草干姜汤、芪芍桂酒汤等治疗,以上方药『向量随时调』治疗第3天患者基础体温明显升高,身体处于热而无汗的状态,皮损出现剧烈瘙痒,随着瘙痒加重皮损渐变薄,颜色变红。『阳气内蒸而不泄』的初期目标达成后,此后治疗过程很顺利。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后,患者欣喜出院。出院时身体整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身体轻松,精神清爽;入院时的大便稀,出院时大便正常;入院时舌苔黄厚,出院时舌苔薄白;代谢指标都趋于正常;身体较前温热;最让他惊讶的是皮损消退一半以上。2019年6月随访:患者精神、睡眠、二便很好,身体明显较前热,皮损消退所剩无几。

此过程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剧烈瘙痒呢?剧烈瘙痒,正是『阳气怫郁在表』所致。〖伤寒论〗23条曰:『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不)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胡希恕在诠释23条时说:『热但是不出汗,水分出不来,憋到里边就会痒,直到抓破后,水出来痒就止,此种现象正是古人提到的阳气怫郁在表之象。』李心机这样解释:『此属太阳伤寒表邪将解之象,此时,本当以小发汗之法,一疏即解。然而,因为失于小发汗,致使微邪郁表,故出现面色红赤之象,身痒症状,此为阳气怫郁在表』(〖伤寒论通释〗)。创造这种『阳气怫郁在表』的状态正可以治疗阴证银屑病。

『阳气内蒸而不骤泄』是中,如果把『阳气怫郁在表』作阳的话,『阳气内蒸而骤泄』和『阳气不蒸』便是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就是纠偏,偏阴的就需要创造一个『阳气怫郁在表』的阳热症,就是以阳治阴。治疗从纠偏开始,最终复正、持中,使身体达到『阳气内蒸而不骤泄』的中态。

笔者临床中遇到的银屑病患者阴证居多,阴证银屑病从皮损来看:皮损厚、局限、色不红、不动。除了一部分初发的、播散的、发病急骤的可以再短时间治愈外,大部分需要长时间治疗。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由阴转阳的极端偏态——『阳气怫郁在表』的状态,治疗进程会大大缩短。利用『阳气怫郁在表』变化急剧『过动』的阳态打破阴证银屑病『过静』的偏态。这便是广汗法强调的『小病治大病』『阳病治阴病』,希望同道可以引起重视,共同研究『阳气拂郁在表』的治疗作用。(李丽丽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