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2|回覆: 1

[儒家文化]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札-近思錄上下2為學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10 20: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札-近思錄上下2為學
(2)上
 第二目為學大要。緊接上目,可知人之為學,主要即在學道。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學亦同,而人與人乃能和合成群而無爭。故中國得成為廣土眾民一統之大國,又綿延五千年迄今,為並世其他諸民族所無有。此皆由學統政統道統和合成一文化大傳統之所致。
  或謂中國有道統,無學統。此亦可言。學必統於道,如古詩三百首,即歸入五經道統中。繼之以屈原之【離騷】,忠君愛國,亦以道重。中國文學淵源【詩】【騷】,則文統於道可知。此下如司馬相如,乃至曹孟德父子,其為文亦莫不引道以自重。而韓昌黎則謂,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則文不離道更可知。有人言,近代新文化運動,反孔即提倡新文學。乃與晚明之李卓吾,先後如出一轍,亦可證矣。
  文學然,史學亦然。司馬遷【史記】,即自稱效法孔子【春秋】。子部亦莫不然,戰國諸子各成一家言,亦各言道。道不同,斯學不同。惟西方則有學統,無道統。哲學主求真理。中國人言道,重在人文之內。西方人言真理,則重在人文之外。外於人文以求真理,歷古今數千年來,西方哲學家人持一說,乃終無一真理可定。西方自然科學,亦重求真理,似更客觀。然限於事物,亦終不能獲得一相通共同真理。如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繞太陽,非太陽繞地球,其理亦限於其事而止。如力學家發明萬有引力,其事始於說明蘋果之落地。如生物學家說明生物進化,由微生物迄於人類,其所得理,亦限於生物進化一事而止。格物窮理,一理限於一物,於人文大道終有隔。宗教則宣揚靈魂上天堂之事,與科學若相違反,但其限於一事言,則與科學正相同。
  事事有理可求,獨人文大道無可求,乃曰自由,曰平等,曰獨立。人各自由,而求一共同當遵者,則惟以多數為歸。多數非即真理,但今日西方人道所尚,則惟多數而止。故西方學則貴專家,道則尚多數,可謂有學統無道統。
  中國亦有科學,亦有專家,惟論人生大道,則不在此。如醫學在中國,亦有甚深造詣,亦有統,但治病僅人生中一事,故醫學非即道統。西方之學各專門,皆平等。中國則有大道小道之別。又西方諸學各可獨立,中國則各學皆一遵於大道。樊遲問為農為圃,而孔子曰,小人哉,樊遲也。故諸學遂各獨立有統,而其上仍有一大統,曰政,曰教,而道則其更高大統也。故為學大要,則莫大於明道傳道。
  西方人為學,雖不重道,然人群相處,則終不能無道。今日西方亦有兩大道,一曰個人自由,一曰社會集體。民主政治由個人自由來,尚多數。共產主義由社會集體來,則又轉尚少數。相互矛盾,其病皆由學不重道來。墨翟尚兼愛,其道似近社會集體。楊朱主為我,其道似近個人自由。但孟子拒楊墨,兩家之道皆不傳。惟道家兼辟儒墨,其道似近楊朱。但得傳,與儒為二。佛教東來,與道相近。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儒道佛三家並行。有宋理學家興,三家始又歸於一。明末大亂,滿清入主,學人又因而思變。逮及乾嘉之世,清政定於上,社會安於下,一時更難變。道咸以下,清政衰,而西力東漸,中國學術遂趨於一大變之勢。故此三百年來,中國學術始終在一變而未定之階段中。雖歷時已久,然較之魏晉以迄五代之一段,則為時尚暫。此下之變,殆惟兩途,一則模襲西方之有學統無道統,此正近代國人所努力。一則返於有道統無學統之舊。然如周張二程,迄於朱子,理學規模乃定,則宜非一兩人在短時期中所能成,正待國人賢達之繼續努力。【近思錄】一書,乃其足供參考一前規。
(2)下
【近思錄】第二卷為學大要,凡百十一條,茲亦隨拈兩條為例。明道言:『為學只要鞭辟近裏,着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言忠孝,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渣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及其至則一也。』今按:此條即孔子所謂古之學者為己,孟子所謂收其放心也。學者所以學為人。為己者,即己之學為人,故曰鞭辟近裏,吃緊為人也。學為人主要在行得通。人生在大群中,行不通,即不得為人。所謂道,則即是行而通者。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皆指此道言。人之初學,雖未即明道,但須知此道近在吾前,斯則心存莊敬,其離道亦不遠矣。自明其道,乃即與天地同體,斯義難言,惟待學者之心領而神會。

  西方人為學,惟務知識。姑就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三項言,廣宇長宙,即此三項,愈推愈遠,愈分愈繁,烏有所謂鞭辟近裏者。

  伊川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此條補明道上條所未及。人心即生命,當有成長。而他心如己心,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貴能就聖賢心努力向前,故有進學工夫,斯我心亦日長日成矣。若僅務涵養,未免單限於己心,只注意在自然小生命中,未能進入文化大生命。陸象山言:『堯舜曾讀何書來』,此語亦不差。但孔子學不厭,斯更有進。文化大生命,亦隨以長成。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堯舜在文化大生命中,譬如一赤子。孔子在文化大生命中,則如一大人。孔子未失堯舜之心,惟在涵養外,終須有進學一境,庶使此心日長日成。倘務於進學而失去其赤子之心,則終亦非進學之正途。

  又橫渠訂頑,即【西銘】,曰:『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踐形惟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穎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底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富貴福澤,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橫渠此篇,二程極所重視。朱子又特為濂溪【太極圖說】及橫渠此篇作注。惟【太極圖說】重在道體,而此篇則重在為學大要,斯其異。

  橫渠言學重行,學即學於行而已。前言往行,會通合一,而道即在是。孔子集大成,橫渠此篇可謂有其意。今人則特好於語言議論方面求之,所謂哲學思想是也。或謂此篇近道家言,或謂此篇近墨家言。近人又謂此篇乃橫渠有采於當時流行關中之西來回教家言。不知橫渠所躬行實踐,則確乎其非墨非道非回,而純乎一儒。故讀中國古聖賢書,貴能躬行實踐善加體會。不貴以語言議論輕肆批評。

  橫渠言知化者善述其事,窮神者善繼其志,惟同一志,同一事,乃成為文化傳統,而其要則在知化窮神。故必學以明道。曰化曰神,斯即道之體。在己而能知化窮神,則己即與化與神而為一矣。故曰,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此見儒道宏通,斷非偏陷無主可擬。

  已既與道而為一,則存之與歿,富貴福澤之與貧賤憂戚,皆一也。君子之無入而不自得者在此。近人則必言環境,環境不僅人人所異,亦復時時不同,何處去覓一合我理想而又安定不變之環境。體其受,勇於從,則無時無境而無不有宜,唯在其存心養性踐形惟肖而已。橫渠此篇以宇宙大全體為一家,以吾之畢生為一孝子,其實則亦猶有子所謂孝弟為仁之本之意而已。而推而廣之,至於無涯涘,能勿忘其為述事繼志,則庶乎可領略斯篇主要精神之所在。

  西方人主個人主義,或主群體主義。集合個人斯為群體,故主張群體,亦猶主張個人。宇宙萬物則僅供各個人之予取予求。烏有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能和合個人與群體而為一之想乎。

  橫渠又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志於學志於道之主要宗旨。又曰:『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此乃言為學功夫。近人則喜言為學方法。功夫用心在一己之內,方法則用心在一己之外,此亦中西為學一相歧處。
勤勤懇懇 發表於 2021-10-12 10: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學亦同,而人與人乃能和合成群而無爭。
這句話感覺有點武斷,這麼說的話,是不是中西的學問應該大體相類?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