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3|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9正諫詩解11(下)積德修行有時而用行惡為非有時而亡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6-30 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人性畏影,而惡其跡,卻背而走,無益不知,
就陰而止,影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冷,令一人炊,
百人揚之,亦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不絕於彼,而救於此,譬猶抱薪,以救火也.
養由基也,楚善射者,楊葉百步,百發百中,
楊葉之小,加百中焉,可謂善射,其所止乃,
百步中耳,比於臣之,見也未知,操弓持矢.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基絕胎;禍何從來?
泰山之溜,滴水穿石,引繩久之,乃以挈木;
水非石鑽,繩非木鋸,漸靡使然.銖銖而稱,
至石必差;寸寸而度,至丈必過;石稱丈量,
徑而寡失.十圍之木,始生之櫱,可引而絕,
可擢而拔,據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礱砥礪,
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畜長,不見其益,
有時而大;積德修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
行惡為非,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
臣願大王,孰計身行,此亦百世,不易之道.
吳王不聽,卒死丹徒.悖道逆德,情假必亡.
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跡者,卻背而走(無益也),不知就陰而止,影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冷,令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小,而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所止乃百步之中耳,比於臣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絕其胎;禍何從來哉?
泰山之溜穿石,引繩久之,乃以挈木;水非石之鑽,繩非木之鋸也,而漸靡使之然。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夫十圍之木,始生於(如)櫱,可引而絕,可擢而拔,據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畜長,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修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行惡為非,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誠願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王不易之道也。』吳王不聽,卒死丹徒。
注釋出自【上書諫吳王】原文
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跡,卻背而走,跡逾多,影影的本字。【文選】即作『影』。跡,腳印子逾疾,不如就陰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而止,影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熱水之凔(chuàng),冷,一人炊之,百人揚指以勺舀起沸水再傾下,使之散熱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這是說:我所見甚遠,養由基只見百步之內,與我相比,養由基等於是未知操弓持矢。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接受。與下文『絕』字為反義詞其基,絕其胎,禍何自來?太山之霤(liù),本指水從屋檐流下來,這裏指山水流下山穿石,殫極之綆斷干桔槔上的橫木。綆(gěng),汲水的繩子。干(干),通『干』,指井梁。這話大意是說:桔槔上橫木所系的繩子可以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通『摩』(依王先謙說),摩擦使之然也。夫銖銖(zhū),古代量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直接而寡失。夫十圍之木,始生如【文選】作『而』,今依【漢書】櫱(niè),樹木被伐去後新長出來的嫩芽,足可搔這裏指用腳趾撓而絕,手可擢拔,揪。拔,指拔出來而抓,據其未生,先其未形。礱蹐底厲(lóng),也是磨。底厲,【文選】作『砥礪』,也是磨,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動詞,栽畜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原大王熟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譯文(下)
若有人對自己的影子和腳跡有所畏懼,那人慾逃避現實,回首狂奔,結果腳跡愈多愈亂,影子隨身在後,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陰暗處歇息一會,影子與足跡自然而然地消失無蹤。想讓別人聽不到,不如不說話。想讓別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讓熱水涼下來,一個人燒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沒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燒火。不在那裏採取決斷的措施,卻在這邊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樣。養由基,是楚國善於射箭的人。距離楊葉百步遠,射箭百發百中。楊葉那麼大,能夠百發百中,可以稱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離,只在百步之內罷了,和我比起來(自己所見甚遠),簡直不懂得射箭。福的產生有它的開端,禍的產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開端,止住禍的起始,禍從哪裏來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夠穿透石頭,拉到盡頭的井繩可以磨爛井欄。水不是穿石的鑽,井繩不是開木的鋸,不斷的磨損才使它這樣。一銖一銖地稱,稱到一石一定會有差錯;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會有差錯。以石和丈來稱量,簡便又少出差錯。周長十圍的樹木,開始生長的時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撓斷,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這是憑藉它沒有長成,沒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礪,看不見它的損壞,終究會毀壞;種樹養畜,不見它的生長,一段時間後就會長大;積累德行,不見它的好處,時間長了就會有作用;背棄理義,不知道它的危害,時間久了就會滅亡。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一下並且親自施行,這是百世不變的道理啊。


附:
【上書諫吳王】枚乘:
昔秦西舉胡戎之難,北備榆中之關,南距羌笮之塞,東當六國之從。六國乘信陵之籍,明蘇秦之約,厲荊軻之威,並力一心以備秦。然秦卒禽六國,滅其社稷,而並天下,是何也?則地利不同,而民輕重不等也。今漢據全秦之地,兼六國之眾,修戎狄之義,而南朝羌笮,此其與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讒諛之臣為大王計者,不論骨肉之義,民之輕重,國之大小,以為吳禍,此臣所以為大王患也。
夫舉吳兵以訾於漢,譬猶蠅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齒利劍,鋒接必無事矣。天下聞吳率失職諸侯,願責先帝之遺約,今漢親誅其三公,以謝前過,是大王威加於天下,而功越於湯武也。夫吳有諸侯之位,而富實於天子;有隱匿之名,而居過於中國。夫漢並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軍行數千裏不絕於郊,其珍怪不如山東之府。轉粟西鄉,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脩治上林,雜以離宮,積聚玩好,圈守禽獸,不如長洲之苑。游曲台,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壘,副以關城,不如江淮之險。此臣之所為大王樂也。
今大王還兵疾歸,尚得十半。不然,漢知吳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黃頭循江而下,襲大王之都;魯東海絕吳之饟道;梁王飾車騎,習戰射,積粟固守,以逼滎陽,待吳之飢。大王雖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計不負其約,齊王殺身以滅其跡,四國不得出兵其郡,趙囚邯鄲,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裏之國,而制於十裏之內矣。張韓將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軍不得太息,臣竊哀之。願大王熟察焉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