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4|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1善说诗解1矜诚谕明持固入心尊君重身安国全性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7-7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矜庄立之,端诚处之,
坚强持之,譬称谕之,分别明之,欢欣芬芗,
和气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
常无不行.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有曰唯,
君子为能,贵其所贵.诗经有云:无易由言,
无曰苟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矫之者难;
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辩之不明;既明不行,
持之不固;既固不行,未中其心,之所善也.
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心之所善,
其言神珍,白而分能,入于人心,如此而说,
不行天下,未尝闻也.此谓善说.子贡有曰:
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诗经有云:
辞之绎矣,民之莫矣.辞者人之,所以自通.
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之.
修其辞也,赵武致敬;向王孙满,明其言而,
楚庄以惭;苏秦行说,六国以安;蒯通陈说,
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
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也。』诗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参考1『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出自【荀子】卷5非相篇诗解5君子说仁辨者分三)
【原文】谈说之术:矜庄庄重、严肃以莅之,端诚正直真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驩(huān)芬芗指和气。驩,通『欢』。芗,通『香』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译文说服的方法:要以庄重严肃、正直真诚的态度对待人,坚持不懈地说服别人,用比喻的方法启发人,通过分析使之明白是非同异,和蔼地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自己一定要珍爱、宝贵、重视、崇信自己的学说,这样所讲的就没有不被别人接受的。即使沉默不说,别人也都会尊重他。这就叫能让自己所宝贵的学说得到重视。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让自己所宝贵的学说得到重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参考2无易由言,无曰苟矣:(出自【诗经.大雅.抑】)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译文 不要轻率乱发言,莫说做事可随便。无人把我舌头拴,言语出口弥补难。言语不会无反应,施德总是有福添。亲朋好友要友爱,平民百姓须照看。子孙谨慎不怠慢,万民顺从国家安。
参考3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
译文劝说一个人而不见其行动,是因为我们讲得还不够明白。如果道理讲明白了,仍不见其行动的,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坚定。如果是坚定的,而仍不见有所行动的,是因为我们没有说中他心中的『善』。许富宏先生指出,此佚文当属【鬼谷子】中的【内揵第三】,他说:『【内揵】篇题下注云:「揵者,持之令固也。言君臣之际,上下之交,必内情相得,然后结固而不离。」此正是「持之、固之」之意。可见,【善说】所引【鬼谷子】佚文应是【内揵】篇佚文。』
参考4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出自【诗·大雅·板】)
『辞之辑和顺矣,民之协融洽矣;辞之绎同『怿」,喜悦矣,民之莫安定矣』
译文言辞和顺,百姓融洽;言辞动听,百姓安宁。
参考5王孙满(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据考,王孙满应为周襄王之孙,周恭王十四世孙。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