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23天志(上)诗解1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天欲其义而恶不义 题文诗: 墨子言曰:今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 何以知之?故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 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亲戚兄, 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戒矣:不可不慎: 恶有处家,得罪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 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也,犹有邻国, 所避逃之;然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 皆曰戒矣:不可不慎!谁有处国,得罪国君, 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 若此其厚,况无所逃,者相儆戒,岂不愈厚, 然后可哉?且言有曰:焉尔晏日,焉而得罪, 将恶逃之?曰无所避.天不可为,林谷幽门, 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于天, 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 君子知小,而不知大.然则天亦,何欲何恶? 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 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我为天之, 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之,何欲何恶? 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 而为天之,所不欲然,我率天下,之百姓则, 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欲义, 而恶不义?曰天下也,有义则生,无义则死; 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然天欲其,生而恶死,欲富而恶,其贫欲治, 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原文】1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逃避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2),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注释】
(1)天志即天的意志。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喜欢义,憎恶不义;希望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教导,反对人们相互攻击、相互敌视。可见,所谓天志实即是子墨子之志。它是墨子用以和当时统治者进行斗争的一种武器。(2)前『而』通『尔』。晏:清明。 【译文】 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从他处身于家的情况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处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长,他还可逃避到相邻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识的人们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谨慎呀!怎么会有处在家族中而可以得罪家长的呢?』不仅处身于家的情况如此,即使处身于国也是这样。如果处在国中而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识的人们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谨慎呀!怎么会有处身于国而可以得罪国君的呢?』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们相互警戒还如此严重,又何况那些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情况呢?互相警戒难道不就更加严重,然后才可以吗?而且俗语有这种说法:『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了罪,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呢?』回答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上天不会对山林深谷幽暗无人的地方有所忽视,他明晰的目光一定会看得见。然而天下的士君子对于天,却疏忽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戒。这就是我藉以知道天下的士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么上天也喜爱什么厌恶什么呢?上天爱好义而憎恶不义。既然如此,那么率领天下的百姓,用以去做合乎义的事,这就是我们在做上天所爱好的事了。我们做上天所喜欢的事,那么上天就会做我们所喜欢的事。那么我们又爱好什么、憎恶什么呢?我们喜欢福禄而厌恶祸患,如果我们不做上天所喜欢的事,那么就是我们率领天下的百姓,陷身于祸患灾殃中去了。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喜爱义而憎恶不义呢?回答说:天下之事,有义的就生存,无义的就死亡;有义的就富有,无义的就贫穷;有义的就治理,无义的就混乱。既然如此,那么上天喜欢人类孳生而讨厌他们死亡,喜欢人类富有而讨厌他们贫穷,喜欢人类治理而讨厌他们混乱。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爱好义而憎恶不义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