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6君臣鉴戒诗解3君为民心民为君体君臣以礼谏而见纳终身不亡 题文诗:
贞观十四,年时特进,魏徵上疏,曰臣闻之, 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 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 手足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方以致治. 礼记云民,以君为心,民为君体,心庄体舒, 心肃容敬.书经有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庶士康哉!元首丛脞!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然则国君,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 非所闻也.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 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君臣能开, 至公之道,申天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 和若盐梅,固同金石,非惟高位,厚秩在于, 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凤凰墟,袜系带解, 顾左右而,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 朝尽为俊,圣明代独,无君子哉?但知不知, 礼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媵臣;韩信项氏, 之亡命将,殷汤致礼,伊尹定王,业于南巢, 汉祖登坛,韩信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 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也.其宁肯败, 已成之国,为灭亡虏?又微子也,商纣骨肉, 受茅于宋;箕子良臣,乃陈洪范,于周武王, 仲尼称仁,无非之者.礼记称曰:鲁穆公问, 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对曰: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 今之君子,其进人若,将加诸膝,而退人若, 将坠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 之礼之有?齐景公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 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景公问曰: 裂地封之,疏爵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为之何也?晏子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 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 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 出亡而送,是诈忠也.春秋左传,曰崔杼之, 弑齐庄公,晏子立于,崔氏门外,人曰死乎? 晏子曰独,吾君乎哉!吾亦死也?曰行乎哉? 曰吾罪哉!吾亡也乎?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君为社稷,亡则亡之.君若为己,死为己亡, 非其亲昵,谁敢任之?门启而入,枕尸股哭, 兴三踊出.孟子有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 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 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虽臣之事, 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 然为人主,安可以无,礼于下哉?君礼臣忠.
【原文】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臣闻君为元首①,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 。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礼】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②。』【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士康哉!』『元首丛脞③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④,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⑤,外竭股肱,和若盐梅⑥,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凤凰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⑦,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⑧,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其有非之者。【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春秋左氏传】曰:『崔杼弑齐庄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为己亡,非其亲昵,谁敢任之?」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虽臣之事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注释】
①元首:这里指人的头。
②容敬:容仪端庄。
③丛脞:细碎,无雄才大略。
④以石投水:把石头投到水中,遇不到什么阻逆。借喻君臣关系协调。
⑤心膂(lǚ):聪明才智和浑身力气的统称。
⑥盐梅:盐味咸,梅味酸,皆为调味所需。比喻国家需要各种人才。也用来赞美做宰相的人。
⑦俊(yì):有才德的人。
⑧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他是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一说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
【译文】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书说:
为臣听说国君就像是一个人的脑袋,大臣就像是一个人的四肢,只有同心协力地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脑袋虽然高贵重要,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虽然英明,但必须依靠大臣的辅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礼记】上说:『百姓把国君看成是自己的心,国君把百姓看成是自己的体,内心端正,身体才会舒畅健康,内心肃穆,面容才会恭敬。【书经】上说:『国君英明!大臣贤良!百姓安康!』又说:『国君无能,大臣懒惰,万事不成!』所以,国君抛开大臣而独断专行地把国家治理得很有条理,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
君臣要配合协调、相得益彰,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难事。就像把石头投进水中,让石头顺从流水,千年才能碰上一回;而让流水顺从石头,则时刻都在发生。君臣能够秉持公正的道义,让天下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国君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过去周文王游凤凰台时,系袜的带子开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便自己把袜带系好了。难道周文王的朝臣全都贤良,而今天的圣明时代倒没有君子吗?只不过是了解不了解,礼遇不礼遇罢了。伊尹是有宰国的陪嫁之臣,韩信是从项羽手下逃亡的大将。商汤给伊尹以礼遇,在伊尹的帮助下,成就了帝业;汉高祖请韩信登坛拜将,于是在垓下成就了帝功。如果夏桀不嫌弃伊尹,项羽施恩于韩信,难道会丧失已成之国而做亡国之虏吗?还有微子,他是商纣王的骨肉同胞,武王灭商以后受封于宋;箕子是位良臣,为周武王陈述【洪范】,孔子称赞他的仁德,没有人不赞成。 【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被放逐的朝臣,仍为原来的君主服丧,古来有这种情况吗?」子思说:'古代的君主,用人时以礼相待,辞退时也以礼相待,所以量不在朝,仍有为君主服丧的礼仪。然而现在的君主,用人时恨不得搂在怀里,辞退时恨不能推下深渊。不兴兵讨伐他就不错了,还谈得上什么服丧之礼?」』齐景公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晏子说:『君主有难不以身殉,君主流亡不相送。』齐景公说:『君主为臣子分封土地,加官晋爵,为什么臣子要这样对待君主呢?』晏子说:『忠臣的建议被采纳,君主就会终身无难,忠臣还为谁而死呢?忠臣的规劝被接受,君主就会终身太平,臣子又去为谁送行呢?如果忠言不被采纳,有难而死,这是妄死;如果臣子不进献良言,等君主死了去相送,那是虚伪的忠诚。』【春秋左氏传】上说:『崔杼杀死了齐庄公,晏子站在崔府大门外,有人问他:'齐庄公死了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的君主死了吗,我也死了。」那人又问:'送别了吗?」晏子说:'是我的罪吗?君主为了国家而死,我也会跟着死。如果君主是为了自己死的,不是他的亲戚,谁会为他痛哭,为他而死呢?」于是开门而入,抱着齐庄公的尸体痛哭,过后,又站起来大步离去。』孟子说:『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会视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视做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做粪土,臣子就会把君主视做仇敌。』虽然臣子对待君主没有二心,至于进退的礼节,应当以君主对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为君主,怎么可以对臣下无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