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1|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35征伐诗解8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1 16:4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35征伐诗解8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题文诗:
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土木之功,
不可遂兼.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
玉华创制,非惟构架,之劳颇有,功力之费.
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
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
之所;金屋瑶台,骄主为丽.故有道君,
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
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心斯悦.
珍玩技巧,为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为,
迷心鸩毒.窃见服玩,鲜靡如变,化于自然,
职贡奇珍,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
实败素于,淳风是故,知漆器非,延叛之方,
桀造人叛;玉杯,招亡之米,纣用国亡.
方验侈丽,之源.作法于俭,犹恐其奢;
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照未形,
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
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亡衰乱,
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
循环目围,内乃宸衷,久察无假,一二言焉.
惟知非难,行之不易,业著志骄,时安体逸.
伏愿陛下,抑志裁心,慎终成始,削轻过以,
添重,择今是以,替前非则,鸿名,
日月无穷,盛业,乾坤永泰!太宗甚善,
其言特加,优赐甚厚.清静无为,恬淡至治.

【原文】

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遂兼。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非惟构架之劳,颇有功力之费。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①,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心斯悦矣。
【注释】

①卑宫菲食:住简陋的房子,吃粗淡的茶饭。

【译文】
我私下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婬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原文】

夫珍玩技巧,为丧国之斧斤①;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②。窃见服玩鲜靡③,如变化于自然,职贡奇珍,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米,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夫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照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亡衰乱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久察,无假一二言焉。惟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伏愿抑志裁心,慎终成始,削轻过以添重德,择今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泰!太宗甚善其言,特加优赐甚厚。
【注释】
①斧斤:原为砍木的工具。这里指败国之器。
②鸩毒:毒药,毒酒。
③鲜靡:鲜艳华丽。
【译文】
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太宗非常赞赏这些意见,特地厚加赏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