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37行幸诗解行幸不息民所不堪怨叛身死股肱无良 题文诗:
贞观初君,谓侍臣曰:昔隋炀帝,广造宫室, 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 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广数, 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 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
广其宫室,且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 所闻目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也, 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贞观十一, 年时太宗,幸洛陽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 侍臣曰此,宫观台沼,炀帝所为,所谓驱役, 生民穷此,雕丽不能,守此一都,以民为虑. 行幸不息,民所不堪.昔诗人云: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小东大东,杼轴其空.正谓此也. 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宫苑,尽为我有. 隋氏倾覆,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 如宇文述,虞世基与,裴蕴之徒,居其高官, 食国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谄佞,蔽塞聪明, 欲国无危,不可得也.司空长孙,无忌奏言: 隋氏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谠言,臣苟自全, 左右有过,初不纠举,寇盗滋蔓,亦不实陈. 据此即亡,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弼. 太宗曰朕,与卿等承,余弊惟须,弘道移风, 万世永赖.大道简朴,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大肆营建宫室,以便纵情 游乐,从西京到东都,沿途离宫别馆随处可见,并州、涿郡,也无不如此。驰道有几百步宽,两边还种上树作为装饰。百姓无力承担徭役和劳役的重负,相继起来反抗。到了隋朝末年,隋炀帝已经众叛亲离,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不再属于他了。这样看来,多营宫室,喜爱游乐,有什么好处呢?隋朝从兴到亡我都经历过,这些都是我耳闻目睹的事,这样的教训,应该深以为诫啊!因此,我不敢随便动用人力,只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发生叛乱才好。』
【原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陽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曰:『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昔诗人云:'何草不黄?何日不行①?」'小东大东,杼轴其空②。」正谓此也。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今其宫苑尽为我有。隋氏倾覆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如宇文述、虞世基、裴蕴③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谄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司空长孙无忌奏言:『隋氏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谠之言,臣则苟欲自全,左右有过,初不纠举,寇盗滋蔓,亦不实陈。据此,即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弼。』太宗曰:『朕与卿等承其余弊,惟须弘道移风,使万世永赖矣。』
【注释】
①何草不黄,何日不行:【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中的句子,意思是哪些草儿不枯黄,哪些日子不奔忙?
②小东大东,杼轴其空:【诗经·小雅·大东】中的句子,意思是东方远近各国,织布机上都搜刮空了。
③宇文述、虞世基、裴蕴:都曾是隋时的重臣。
【译文】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到洛陽宫,在积翠池上泛舟,环顾身边的侍臣说:『这里的宫苑、台榭都曾是隋炀帝建造的,他生前驱使万民,为他修筑精雕细刻的宫室,丝毫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并且他还喜好到各地巡游玩乐。耗资巨大,老百姓怎么能够忍受呢?【诗经】云:'哪里的草不枯黄,哪一天不赶路啊?」'远远近近东方国,织布机上都空空。」说的正是这种情形啊。隋炀帝的荒婬导致天下人的怨恨和叛乱,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现在,他的宫殿完全归我所有了。隋代灭亡的原因,难道只是因为君王无道吗?其实他的臣子们也不忠良。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这些人,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被皇帝委以重任,但他们只知道行小人谄媚之事,扰乱视听。这样要使朝廷不危亡,怎么可能呢?』司空长孙无忌上书说:『隋代灭亡的原因在于君王杜绝忠言,臣子苟且偷生,上下都有过失。开始不纠偏改过,后来反叛势力日渐猖獗,也没人敢把实情说出来。因此,隋朝灭亡不在天意,而是君臣之间不相互扶持所致啊。』唐太宗说:『我和各位大臣是在隋末天下大乱之后得到江山的,因此我们应该弘扬大道、移风易俗,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