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3内篇问(上)诗解14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守正不亏立法不犯进不失廉退不失行)15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卑危穷喂灭) 题文诗: 景公问曰:为君身尊,民安为臣,事治身荣, 难乎易乎?晏子曰易.公曰何若?对曰为君, 节养其余,以顾民则,君尊民安;为臣忠信, 无逾职业,事治身荣.又问为君,何行则危? 为臣也者,何行则废?对曰为君,厚藉敛而, 讬之为民;进谗谀而,讬之用贤;远公正而, 托之不顺,行此三者,君则危矣;为臣比周, 以求进且,逾其职业,防下隐利,而务求多, 从君不陈,君过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故明君不,以邪观民,守则不亏,立法仪而, 不犯苟有,所求于民,而不以身,害之是故, 刑政安下,民心固上.故察士不,比周而进, 不为苟求,言无阴阳,行无内外,顺心则进, 否则退不,与上行邪,如此是以,进不失廉, 退不失行.景公问曰:吾持不仁,其无义耳; 不然北面,义与夫子.晏子曰婴,人臣也公, 曷出若言?公曰请终,问天下之,所以存亡. 晏子对曰:缦密不能,蔍苴诎学,无以用人, 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戚,恶人不能, 疏者危也.交游朋友,无以悦人,而又不能, 悦人者穷.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 者谓之喂.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 者之谓灭.凡此足以,观存亡矣.不仁义亡.
【原文】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景公问晏子曰:『为君,身尊民安,为臣,事治身荣,难乎,易乎?』晏子对曰:『易。』公曰:『何若?』对曰:『为君节养其余以顾民,则君尊而民安;为臣忠信而无逾职业,则事治而身荣。』公又问: 『为君何行则危?为臣何行则废?』晏子对曰:『为君,厚藉敛而讬之为民,进谗谀而讬之用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故明君不以邪观民,守则而不亏,立法仪而不犯,苟有所求于民,而不以身害之,是故刑政安于下,民心固于上。故察士不比周而进,不为苟而求,言无阴阳,行无内外,顺则进,否则退,不与上行邪,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作国君的,自身尊贵而百姓安乐;作臣子的,做好本职而自身荣耀。困难,还是容易?』晏子回答说:『容易。』景公说:『为什么?』回答说:『作国君的自奉俭省,节省下来照应百姓,就会君王尊贵而百姓安乐,作臣子的忠诚守信而不超越权限,就会做好本职而自身荣耀。』景公又问道:『作国君怎样做会危及自身,作臣子怎样做会被免官?』晏子回答说:『作国君的,加重赋税而借口是为百姓,任用谗谀之人而假托是任用贤人,疏远公正之理而借口那些道理不畅顺,国君做了这三种事就有危险了;作臣子的,结党营私而求进身,超越职权、隐瞒下情、瞒报收入而求自己多得,侍奉君主不指出过失而只求亲近,臣子做这三种事就会被免官。所以,圣明之君不用邪行示范给百姓,保护百姓的财物而不去挥霍,制定法规而自己不去违犯。如果有求之于民的地方,也不以自身的原因伤害他们。所以刑法政治稳定下民,民心对上也稳定。所以明察之士不结党营私来进身,不为不义之求,说话不阳奉阴违,做事无表里的差别,顺遂心意就进身,不合心意就引退,不亲附上司而行邪僻,因此,进身而不失其廉洁,引退而不失其德行。』【原文】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持不仁,其无义耳也。不然,北面与夫子而义。』晏子对曰:『婴,人臣也,公曷为出若言?』公曰:『请终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曰:『缦密不能,蔍苴学者诎(1),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从,无以说于人,又不能说人者穷。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者喂。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者灭。此足以观存亡矣。』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执政不仁,是没有公理啊。不如让位给先生,能公正一些。』晏子回答说:『我是臣子,君王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景公说:『请教先生天下存亡的根本原因。』晏子说:『精细的事不能做,粗陋的事又不学的人只能屈身事人。自身没有领导别人的才能,又不愿被人领导的人只能身处卑微。好人不能亲近,坏人不能疏远的人自身会很危险。与朋友交游,不能被人欣赏,又不欣赏别人的人终生困顿。事俸君王谋取私利,高位得不到,小官又不愿作的人终生挨饿。修养道德,建立信义,大仁大德不能专一,小善小义不愿行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些足能显示国家的存亡之理。』 【注释】 (1)孫星衍云:「粗知學問,不能致密者詘于人下。玉篇『蔍,郎谷切』,非此字也,當為『麤』字省文,玉篇『麤,青五切』。」◎盧文弨云:「『蔍苴』,當與『麤粗』同,上倉胡切,下才古切,猶『鹵莽』也。詳見余札記。」◎王念孫云:「案作『縵密不能,蔍苴不學者詘』(『蔍苴』與『麤粗』同,『麤』倉胡反,『粗』在戶反,二字義同,而音異,說見廣雅疏證一),言縵密之事既不能(『縵密』,猶『綿密』,謂事之精微者),蔍苴之事又不學,則未有不詘者也。下文曰:『身無以用人,而又不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惡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從,無以說于人(「從」字疑衍),又不能說人者窮。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為者餧。修道立義,大不能專,小不能附者滅。』語義並與此同。今本脫去『不』字,則其義相反,且與上文不對矣。外上篇曰:『微事不通,麤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語意亦與此同。『微事不通,麤事不能』,正所謂『縵密不能,蔍苴不學』也。以是明之。」◎蘇輿云:「王說是。」◎則虞案:指海本「學」上補「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