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3内篇问(上)诗解22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23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24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 题文诗:景公问曰: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曰: 君上作事,反天时从,政逆鬼神,藉敛殚民; 四时易序,神祇并怨;忠道不听,荐善不行, 赉谀过者,罪救失者.是故圣人,伏匿隐处, 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故卑, 而不失义,瘁不失廉.此圣人之,不得意也. 又曰圣人,得意何如?晏子对曰:世治政平, 举事合天,藉敛和民;乐及其政,远者怀其, 德也四时,不失序风,雨不降虐;天明象赞, 地长育而,具物神降,福而不靡,民服其教, 而不伪诈;治无怨业,居无废民;此圣得意. 景公问曰:古者君民,而不之危,用国不弱, 恶乎失之?晏子对曰:婴闻以邪,莅国以暴, 和民者危;修道要利,得所求而,返邪者弱. 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灭暴,不以顺纣, 干崇侯暴,礼梅伯醢,是以诸侯,明乎其行, 百姓通乎,其德是故,君民不危,用国不弱. 景公问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地不同性,任以一种,责其俱生, 不可得也;人不同能,倘任之以,一事不可, 责其遍成;责焉无已,虽至智者,有不能给, 求焉无餍,天地虽有,不能赡故,明王任人, 谄谀不迩,乎其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也;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 任人大略.圣君真情,因人制宜,知人善任. 【原文】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景公问晏子曰:『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曰:『上作事反天时,从政逆鬼神,藉敛殚百姓;四时易序,神祇并怨;道忠者不听,荐善者不行,谀过者有赉,救失者有罪。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此圣人之不得意也。』『圣人之得意何如?』对曰:『世治政平,举事调乎天,藉敛和乎百姓;乐及其政,远者怀其德;四时不失序,风雨不降虐;天明象而赞,地长育而具物;神降福而不靡,民服教而不伪;治无怨业,居无废民;此圣人之得意也。』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圣人不得意时怎样?』晏子回答说:『君上作事违反天命,治理国家违背鬼神的意志,征收赋税搜刮尽百姓;四时颠倒次序,神灵都怨恨他;不听取进献的忠言,不做进谏的善行,掩过饰非的人有奖赏,挽救失误的人有罪。所以,圣人隐居,不去干谒君上,洁身以守道,不与世人一同陷于邪恶,所以地位卑微却不失道义,生活困苦不失廉洁。这就是圣人不得意的样子。』『圣人得意时怎样?』回答说:『世道清明、政治平稳,作事合于天意,征收赋税适合百姓的承受力;百姓喜欢这样的政治,远方的人向往他的德行;四时不颠倒次序,风雨不成灾;上天显示征象而表明自己的赞赏,土地长育而供献万物;神灵降下福运而不损害他,百姓服从教化而不欺诈;治理上不构怨于百姓,生活中没有游手好闲之人。这就是圣人得意的情形。』【原文】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景公问晏子曰:『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恶乎失之?』晏子对曰:『婴闻之,以邪莅国,以暴和民者危;修道以要利,得求而返邪者弱。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灭暴不以顺纣,干崇侯之暴,而礼梅伯之醢,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也。』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古代的国君统治百姓而没有危险,使用国力而不会贫弱,怎么样会违背这种情况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以邪行统治国家,以残暴统一百姓的会有危险;修明道义来求取私利,得到好处便归于邪恶的,就会贫弱。古时周文王修明德义,不以此求私利,灭除残暴不来助纣为虐,干犯崇侯的暴行,而礼待梅伯的被醢,因此,诸侯彰明他的德行,百姓传扬他的美德,所以统治百姓而没有危险,使用国力而不会贫弱。』【原文】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地不同生(1),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彊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古代统治国家治理人民的人,他们是怎样用人的?』晏子回答说:『土地的性能不同,只能适应一种植物生长,要求它能生长所有的植物是不可能的;人的能力不同,只能适合做某一方面的事,不能要求他胜任所有的事情。要求他们没有止境,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满足。要求他们没有满足,天地也不能供得上他们。所以,圣明之君任用人,谄谀之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结党营私的人不能在他的朝廷任职;取人的长处任用,而不强求其所不擅长的,取人精巧之处任用,而不强求其所拙,这就是使用人的大致原则。』 【注释】
〔1〕 王念孫云:「案『地不同生』文義不明,治要『生』作『宜』,是也。今作『生』者,涉下文『俱生』而誤。周官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為之種』,故曰『地不同宜』。」◎俞樾云:「案古『生』『性』字通用,周官大司徒職曰『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為『性』。然則此文『生』字亦當讀為『性』,『地不同性』,即所謂『辨五地之物性』也。治要作『宜』,蓋不知『生』為『性』之假字而改之,未足據。」◎則虞案:俞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