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903天 I一度,中國人迷信過『人定勝天』,但在先秦時期,實際上中國人一直是講『事天』的。當然,中國人心目中的『天』並不神秘,『事天』也不是宗教崇拜。最典型的就是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盡心上】在這裡,孟子就明確將『存心養性』當做『事天』的功夫。 II當然,關於如何『事天』,儒家還有其他說法。比如在緊接這段話之後,孟子還說:『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這裡的『修身』甚至『立命』,同樣也是『事天』的功夫。因爲【中庸】講『天命之謂性』,『性』和『命』本來就是一回事——從天的角度來看是『天命』,從人的角度來看是『人性』——所以『養性』和『立命』以及『修身』等等,應該都是一致的。比如孔子講過一句著名的話『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論語•堯曰】,因爲這個『命』是『天命』,同時又是『人性』,所以這句話也就可以理解爲『不事天,不知性或養性或盡性,無以爲君子也』。
『修身』甚至『立命』,同樣也是『事天』的功夫
修身甚至立命,同樣也是事天的功夫 III【周易•說卦傳】在談到『聖人作【易】』的初衷時則講:『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還講『將以順性命之理』等。這裡提到的概念就更多了,包括『道德』『理義』『性命』等。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易】也是爲了『事天』而作的,只不過這種『事天』,還是通過『和順道德』『昌明理義』『窮理盡性』『知命立命』來進行的。【四庫全書】館臣云:『【易】之爲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此『推天道以明人事』,反過來說,不就是『明人事以推天道』嗎?『天道人事』爲一,即『天人合一』,在中國古人那裡向來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理論前提。 IV總之,中國古人的『事天』,起碼到了周代以後,就並非是對某種外在力量的頂禮膜拜了,其主要渠道或功夫就是完善自己的德行而並無其他——或許這就是爲什麼錢穆將儒家思想稱爲『人文教』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