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5|回復: 0

[其他] 王充【论衡】卷35量知篇诗解3学士简练学道于师知晓礼义犹谷成饭食生肌腴胸中不学人君焉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4 22: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充【论衡】卷35量知篇诗解3学士简练学道于师知晓礼义犹谷成饭食生肌腴胸中不学人君焉任
题文诗:
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
蒸之于甑,舂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
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
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人不学犹,
谷未成粟,米未为饭.知心乱少,犹食腥谷,
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
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铜锡未采,
在众石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成器.
未更炉橐,名日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
山间之砾,其实一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
铜未铸铄,曰积石也.人未学问,曰矇矇者,
竹木之类.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
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迹,乃成文字,
大者为经,小为传记.断木为椠,之为板,
力加刮削,乃成奏牍.竹木粗苴,雕琢刻削,
乃成器用.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乎!
不入师门,无经传教,以郁朴实,不晓礼义,
立之朝庭,犹如植笮,树表之类,其何益哉?
山野草茂,钩镰斩刈,乃成道路.士未入道,
邪恶未除,犹山野草,木未斩刈,不成路也.
染练布帛,名之曰采,贵吉之服.无染练治,
名縠粗也,縠粗不吉,丧人服之.人无道学,
仕宦朝庭,不能致功,犹丧人服,粗不招吉.
斲削柱梁,谓之木匠.穿凿穴坎,谓之土匠.
雕琢文书,谓之史匠.文吏之学,学治文书,
当与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比,于儒生哉?
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铢有司,之陈笾豆,
不误行伍.其巧习者,亦先学之,人不贵之,
小贱之能,非尊大职.无经艺本,有笔墨末,
大道未足,小伎过多,即使虽曰,吾多学问,
御史之知,有司之惠.饭黍梁餍,餐糟糠饱,
虽俱曰食,为腴不同.儒生文吏,学俱称习,
其于朝庭,有益不钧.郑子皮使,尹何为政,
子产比于,未能操刀,使之割也.子路使子,
羔为费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皆以未学,
不见大道.医无方术,云能治病.问之曰:
何用治病?曰用心意.病者不信.吏无经学,
曰能治民.问之曰:何用治民?曰以材能.
医无,方术以心,意治病也,百姓安信,
人君?手中无钱,之市使货主问曰:
钱何在焉?对曰无钱.货主不与.胸中不学,
犹手无钱,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之奈何?
  
  【原文】

  35·5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舂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1),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日积石(2)。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矇(3)。矇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4),p之为板(5),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者乎!
  【注译】

  (1)橐(tuó驮):古代的风箱。
  (2)积石:这里指矿石。
  (3)矇(méng蒙):愚昧。
  (4)椠(qiàn欠):备书写用的长板。
  (5)p:同『析』。

  【译文】
谷类开始成熟叫粟。把它放在臼里舂,簸去瘪谷和糠壳,再放到甑里蒸,下面用火烧,蒸熟成饭,才香甜可吃。能吃的东西吃了,才味美长出肌肉显得丰满。粟没有舂成米,米没有蒸成饭,气味是生的还没有成熟,吃了会伤人。人不学习,就像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一样。知识和思想混乱贫乏,就像吃了生的谷类,气损伤人一样。学士在学问上下功夫磨炼,在老师教导下成熟起来,本身才变得对社会有好处,这就跟谷类最后蒸熟成饭,吃了能长出丰满的肌肉一样。铜和锡没有开采出来,在石头中间,经过工匠的开凿挖掘,炉火风箱的冶炼和铸造,才成为器具。没有经过炉火风箱的冶炼,称作积石。积石跟那路边的瓦片、山里的碎石,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谷类没有舂过、蒸过叫粟,铜没有冶炼和铸造过叫积石,人没有学问叫矇。没有学问愚昧的人,就是竹木之类,竹子长在山上,树木生在树林,不知道要被用到那里。截断竹子做成竹筒,花破竹子可以做成竹简,用笔墨在上面书写,才成为文章,长的竹简写经,短的竹简作传记。断开木头做成椠,剖开椠做成板,用力加工刮削,才能成为写奏章的木简。竹子与木头都是粗糙的东西,经过雕琢刻削,才能成为器物使用。何况人怀有天地给的本性,是最可贵的呢!

  【原文】

  35·6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1),植笮树表之类也(2),其何益哉?山野草茂,钩镰斩刈,乃成道路也。士未入道门,邪恶未除,犹山野草木未斩刈,不成路也。染练布帛,名之曰采,贵吉之服也。无染练之治,名縠粗(3),縠粗不吉,丧人服之。人无道学,仕宦朝庭,其不能招致也(4),犹丧人服粗不能招吉也。
  【注释】
  (1)庭:通『廷』,下同。
  (2)笮(uó昨):古代有些竹器,像竹索之类,称作笮。这里指竹竿。表:古时把立在路边指示方向的木柱称作路表,把立在宫外供上书用的本柱称作谏表。这里的『表』,泛指木柱。
  (3)縠(hú胡):绉纱类丝织物。这里指未经煮染的粗糙纺织品。
  (4)致:根据文意,疑有误。(卓注:致功,功劳;35.3立功致化

  【译文】
 不入老师门下,没有经传的教导,就像郁朴样的东西,不懂得礼义,站在朝廷上,就像树根竹竿,立根木柱之类一样,那有什么好处呢?山野的草很茂密,用镰刀割掉,才能成为道路。读书人没有熟悉先王之道的时候,邪恶还没有除去,就像山野的杂草乱木还没有砍去割掉,不能成为道路一样。染煮过的布帛,叫做采,是高贵吉祥服装的材料。没有染煮加工过的,叫縠粗,縠粗不吉祥,是死了人才穿的。人没有学习先王之道,在朝廷做官,他不会给朝廷带来益处,就像死了人穿粗糙的衣服不会带来吉祥一样。
【原文】

  35·7能斲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坎(1),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2)。夫文吏之学,学治文书也,当与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于儒生哉?御史之遇文书(3),不失分铢(4)。有司之陈笾豆(5),不误行伍。其巧习者,亦先学之,人不贵者也(6),小贱之能,非尊大之职也。无经艺之本(7),有笔墨之末,大道未足而小伎过多,虽曰吾多学问,御史之知(8),有司之惠也(9)。饭黍梁者餍(10),餐糟糠者饱,虽俱曰食,为腴不同。儒生文吏,学俱称习,其于朝庭,有益不钧(11)。
  【注释】
  (1)坎:凹陷。
  (2)史匠:擅长写公文的人。
  (3)御史:这里指掌管文书的官吏。
  (4)分:古代重量单位,十分为一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分铢:这里用来比喻细小,犹言『一丝一毫』。
  (5)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而称官吏为有司。这里指负责祭祀的官吏。笾(biān边):祭祀时装果品的竹器。豆:祭祀时装肉食的器皿。
  (6)也: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7)艺:经。经艺:泛指儒家经书。
  (8)知:通『智』。
  (9)惠:通『慧』。
  (10)梁:根据文意,疑『粱』形近而误。
  (11)钧:通『均』。

  【译文】
能加工房柱屋梁的,叫做木匠。会凿穴打洞的,叫做土匠。能修饰文书的,叫做史匠。文吏的学问,只是学习办理公文,应该和木匠、土匠同类,怎么能跟儒生相比呢?御史办理文书,不出一点差错。主管祭祀的官吏陈列祭品,不会摆错行列。那些办理公文,摆祭品很熟悉的人,也是事先学过的,可是人们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掌握的是低贱的本领,担任的不是人们尊重的重要职务。没有经学的根基,只有耍笔杆微不足道的本事,这就是大道理懂得不够而小伎俩太多,即使说我的学问多,有御史的智慧,主管祭祀官吏的聪明也罢。吃黍粱饱与吃糟糠饱,虽然都说吃饱了,但对人起的滋养作用不同。儒生和文吏,学到的东西都声称很熟练,但他们对于朝廷,好处是不一样的。

  【原文】

  35·8郑子皮使尹何为政(1),子产比于未能操刀使之割也。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2)』。皆以未学,不见大道也(3)。医无方术,云:『吾能治病。』问之曰:『何用治病?』曰:『用心意。』病者必不信也。吏无经学,曰:『吾能治民。』问之曰:『何用治民?』曰:『以材能。』是医无方术,以心意治病也,百姓安肯信向(4),而人君任用使之乎(5)?手中无钱,之市,使货主问曰:『钱何在?』对曰:『无钱。』货主必不与也。夫胸中不学(6),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奈何也?
  【注释】

  (1)郑:参见29·14注(1)。子皮:姓罕,名虎,字子皮。春秋时郑国上卿。尹何:郑国的一个年轻人。郑子皮使尹何为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皮想让尹何治理封邑,郑大夫子产说他年轻了,不行。这好像一个人不会拿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多数情况下是要损伤自己的。
    (2)引文参见【论语·先进】。

  (3)见:见识。这里是懂得的意思。大道:这里指先王之道。

  (4)向:向往。信向:这里是信赖的意思。

  (5)用:『任使』连用,与『信向』相对为文,故疑『用』是衍文。下文『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可证。

  (6)不:根据文意,疑是『无』之误。【太平御览】卷六○七、卷八三六引【论衡】文作『无』,可证。

  【译文】

郑国子皮让尹何治理政治,子产以一个人不会拿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常常会割伤自己作比喻。子路让子羔做费邑的地方长官,孔子说:『害了别人的子弟。』这都是因为他们年轻没有学习,不懂得先王之道。就像医师没有医术,说:『我能治病。』别人问他:『用什么来治病呢?』回答:『用心意。』病人一定不会相信他。官吏不懂经学,说:『我能治理老百姓。』别人问他:『拿什么来治理老百姓呢?』回答:『用才能。』这跟医师没有医术,用心意来治病一样,老百姓怎么肯信赖,君主怎么能信任和使用他呢?手里没有钱,到市场上去,假使老板问:『钱在哪里呢?』回答说:『没有钱。』老板一定不肯给东西。看来,心中没学问,就像手里没有钱,想要君主信任、使用,老百姓信赖,怎么行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