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卷7开塞诗解2古德今刑立民所恶 题文诗:
圣不法古,不脩循今.法古也者,则后于时; 脩循今者,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 三代异势,皆可以王.兴王有道,持之异理. 武王者也,逆取贵顺,争而上让.取之以力, 持之以义.今世强国,事于兼并,弱国力守, 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脩循,汤武之道. 汤武道塞,万乘之国,故莫不战;千乘之国, 其莫不守.至道塞久,主莫能废,三代不四. 其非明主,莫有能听.古民朴厚,今民巧伪. 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 此俗所惑.今所谓义,立民所好,废其所恶; 所谓不义,立民所恶,废其所乐.名贸实易. 立民所乐,民伤所恶;立民所恶,民安所乐. 何知其然?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人乐则淫, 淫则生佚.故以刑治,则民畏威,畏威无奸, 无奸则民,安其所乐.而以义教,则民放纵, 民纵则乱,作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刑, 义之本也;世所谓义,暴之道也.夫正民者, 以其所恶,必终所好;以其所好,必败所恶. 【原文】2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脩汤、武。汤、武塞,故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 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也,今日愿启之以效。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今世之所谓义者,将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 夫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利(刑)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译文】2 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民发展。周朝不效法商朝,夏朝不效法虞舜时代。三代统治方式不同,却都能够称王天下。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周武王靠叛逆的方法夺取政权,却又顺从君主的原则来治理国家,用武力夺取天下,又崇尚谦让的仁德思想;周武王夺取天下靠的是暴力,守业靠的却是礼制。现在强国致力于用武力兼并别国,弱国所做的事是尽力防守,从远古来说赶不上虞、夏两个时代,而近古时代不遵循商汤、周武王的治国原则。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统一天的方法补被抛弃了,所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打仗的,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防守的。商汤、周武王统一天下的方法已经被塞堵很久了,可现在的君主没有谁能开启这些方法,因此,没有出现第四个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朝代。不是英明的君主不能听进去我的这番话,今天我愿意用实际效果来说明这个道理。
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义,就是要确定民众所喜欢的,废除民众的所厌恶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不义,就是要确定民众所讨厌的,废除民众的所喜欢的。现在二者名实皆不同,不可以不弄明白。确立民众所喜欢的,那么民众就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东西伤害;确立民众所讨厌的,那民众就会享受他所喜欢的东西。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人忧虑就思考,思考了做事就能合乎法度;人快乐就放荡,放荡了就会产生喜欢安逸的懒惰思想。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用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纵自己,民众放纵自己就会作乱,民众作乱就会被民众所讨厌的东西伤害。我所说的刑罚,就是实施道义的根本;而现在所说的义是暴乱的原因。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讨厌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