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5|回覆: 0

[農家] 【賢良三策董仲舒】詩解7情通天人參古考今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2 21:2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賢良三策董仲舒】詩解7情通天人參古考今
題文詩:
有始有終,其唯聖人.善言天者,必征於人,
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天生群物,至天至祖,
至祖至母,至母有情,天人情通,通古達今.
遍覆包含,無所殊覆,日月風雨,建以和之,
陰陽寒暑,經以成之.聖人真情,真情至公,
法天立道,博愛無私,布德施仁,以厚眾生,
設誼立禮,正以導之.春者天生,仁者君愛;
夏者天長,德者君養;霜者天殺,刑者君罰.
天人之徵,古今之道.孔作春秋,上揆天道,
下質人情,參古考今.春秋所譏,災害之加;
春秋所惡,怪異之施.書邦家過,兼災異變,
見人所為,美惡之極,天地流通,往來相應.
古官修教,德善化民,民化之後,天下無獄.
今世不然,廢教不修,無以化民,棄誼死財.
春秋崇古,變古則譏.天令謂命,非聖不行;
質樸謂性,非教不成;人慾謂情,非度不節.
王承天意,以順天命;明教化民,以復真性;
正法宜度,別序防欲.修此三者,大本舉矣.
正文:
於是天子復冊之。
譯文:於是天子又提出策問。
制曰:
蓋聞『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1)故朕垂問乎天人之應,上嘉唐虞,下悼桀紂,浸微浸滅浸明浸昌之道(2),虛心以改。今子大夫明於陰陽所以造化(3),習於先聖之道業(4),然而文采未極,豈惑乎當世之務哉?條貫靡竟,統紀未終,意朕之不明與(歟)?聽若眩與(歟)(5)?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6),而皆有失,或謂久而不易者道也,意豈異哉?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7),熟之復之(8)。【詩】不云乎?『嗟爾君子,毋常安息,神之聽之,介(匄)爾景福。』(9)朕將親覽焉,子大夫其茂明之(10)。
(1)『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等句:見【荀子·性惡篇】。(2)浸:漸也。(3)所以:宋祁雲,『古本無「以,字,語徑易了。』是。(4)道業:宋祁雲,『浙本「道」作「遺」,文典可從,作「道」傳寫誤耳。』是。(5)眩:惑也。(6)祖:始也。(7)悉:盡也。究:竟也。(8)熟:精詳。復:至再至三。(9)『嗟爾君子』等句:引詩見【詩經·小雅·小明篇】。君子:指掌權的貴族。介:借為『匄』,予也。景:大也。(10)茂:勉也。
譯文:漢武帝策問道:聽說『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來印證,善說古的,一定能在現實中得到證明』。所以我問你們天人感應的關係,往上讚美唐堯虞舜,往下哀悼夏桀商紂,看到這些漸漸滅亡和逐步昌盛的道理,我要虛心改正錯誤。大夫們明曉陰陽的變化和作用,熟悉先代聖王的道術和事業,可是你們的文章並沒有把這些充分表達出來,難道是你們對當代的政務有什麼疑惑嗎?有些道理沒有系統整理和完整表達,大概是由於我不聰明,或是聽話會迷惑吧?三王的教化,最初各不相同,卻都有不足,有人說道是恆久不變的,這兩種說法意思難道有什麼不同嗎?現在大夫們既然已經寫出了大道的最高原則,陳述了治理亂世的方法,希望你們再說詳細些、深刻些、周到些。【詩經】上不是說:『君子呀,不要苟且安息,神是聽着你的,幫助你獲得大福。』我要親自看你們的對策,大夫們要努力闡明你們的見解。
  仲舒復對曰:
臣聞【論語】曰:『有始有卒者,其唯聖人乎!』(1)今陛下幸加惠,留聽於承學之臣(2),復下明冊,以切其意,而究盡聖德,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上對,條貫靡竟,統紀不終,辭不別白,指不分明,此臣淺陋之罪也。
譯文:董仲舒又對策說道:
臣聽【論語】上說:『有始有終的,衹有聖人啊!』很榮幸地承蒙陛下的恩惠,留心聽取我們這些接受過傳統學問的臣子的意見,又頒下高明的冊書,切合其中的意義,並且徹底地研究聖德,這不是愚臣的能力所能詳細陳述的。先前臣所上的對策,有些道理缺乏系統整理和完整的表達,辭句不清晰,意旨不明了,這都是我淺陋的罪過。
  (1)『有始有卒者』等句:見【論語·子張篇】。卒:終也。(2)承學:言繼承師說,自謙之辭。
冊曰:『善言天者必有徽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臣聞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含)而無所殊(1),建日月風雨以和之,經陰陽寒暑以成之。故聖人法天而立道,亦博愛而亡(無)私(2),布德施仁以厚之,設誼(義)立禮以導之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德者君之所以養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罰也。繇(由)此言之,天人之徵(3),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故【春秋】之所譏,災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災異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此亦言天之一端也(4)。
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天下常亡(無)一人之獄矣。今世廢而不修,亡(無)以化民,民以故棄行誼(義)而死財利,是以犯法而罪多,一歲之獄以萬千數。以此見古之不可不用也(5),故【春秋】變古則譏之。天令之謂命,命非聖人不行;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慾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是故王者上謹於承意,以順命也;下務明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別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舉矣。
譯文:策問中說:『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來印證;善說古的,一定能得到現實的證明。』臣聽說,天是萬物之祖,所以天對萬物普遍地覆蓋着、包含着,沒有偏頗。天造作日、月、風、雨來調和萬物,通過陰、陽、寒、暑來生育萬物。所以聖人效法天建立道,也是廣施仁愛而沒有一點私心,布施恩德和仁愛來厚待百姓,設立義理和禮制去引導人民。
春季是天用來生育萬物的,仁是人君用來愛護百姓的;夏季是天用來滋長萬物的,德是人君用來養育人民的;秋霜是天用來誅殺萬物的,刑法是人君用來懲罰罪犯的。由此說來,天和人的驗證,是從古至今的道理。孔子作【春秋】,上度量天道,下驗證人情,參看於古代,考察於今時。所以【春秋】所譏諷的,就是災害所侵犯的;【春秋】所憎惡的,就是怪異所觸及的。孔子寫出了國家的過失和災異的變化,從這裡可以看出人們行為的好和壞,是和天地相通並且互相感應的,這也是談天道的一種看法。
古時候設立掌管教導訓化的官,職責是用德和善來教化人民,人民大受感化以後,天下常常沒有一個人在監獄裡。現代廢棄這種制度,沒法教化人民,因此人民都不知道行義而死於追逐財利,所以違法犯罪的人就多了,一年之內,坐牢和訴訟的人竟有成千上萬。由此可見,古時候的法度是不能不採用的,所以【春秋】遇到改變古代制度的事情就加以譏諷。天的命令叫做命,這個命不是聖人不能照着去做;生來的本性叫做性,這種性不是教化不能完成;人的欲望叫做情,這種情不用法度不能加以節制。所以做君王的,上面很謹慎地奉承天意來順從天命;下面必須教化人民,使人民能夠完成他們的性;建立應該遵循的法度,分清上下尊卑的次序,來防止貪慾;做好這三件事,國家的根本就奠定了。
 (1)殊:異也。(2)溥:遍也,(3)天人之徵:統上文所說春生與仁愛夏長與德養、霜殺與刑罰關係而言。(4)天:其下脫一『人』字(吳恂說)。(5)古:謂古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