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3诗解3脩礼齐朝正法齐官平政齐下制节守职反身不贰楚庄王霸人有十二疾不用贤医国非其国 题文诗: 卫成侯卫,嗣公聚敛,计数之君,未及取民; 子产取民,未及为政;管仲为政,未及脩礼. 脩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故聚敛以,招谷积财,肥敌危身,亡国之道, 明君不蹈.将脩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 政以齐下,然后节奏,齐乎朝廷,法则度量, 正乎官吏,忠信爱刑,平乎天下.如是百姓. 爱如父母,畏之如神.是以德泽,洋乎海内, 福祉归乎,王公诗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楚庄王寝,疾卜之曰: 乃河为崇.大夫曰请,用牲祭祀.庄王曰止, 古圣王制,祭不过望,濉漳江汉,楚之望吾, 虽不德河,非所获罪.遂不祭三,日疾有瘳. 孔子闻之,曰庄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 反身不贰,霸不宜乎!诗经有曰:嗟嗟保介. 庄王之谓.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 莫能治何,谓十二发?痿蹶逆胀,满支膈盲, 烦喘痹风,曰十二发.贤医何治?省事轻刑, 则痿不作;无使小民,饥寒君则,痿蹶不作; 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无令,仓廪积腐, 则胀不作;无使府库,充实则满,不作无使, 群臣纵恣,则支不作;无使下情,不上通则, 隔不作之;上材恤下,则肓不作;法令奉行, 则烦不作;无使下怨,则喘不作;无使贤匿, 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 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腹支体,心腹支体, 无疾则人,主无疾矣,非有贤医,故莫能治. 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贤医,国非其国. 诗经有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终亦必亡, 而已矣故,贤医用则,众庶无疾,况人主乎! 【原文】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也,未及脩礼。故脩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聚敛以招谷,积财以肥敌,危身亡国之道也,明君不蹈也。将脩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下,然后节奏齐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刑平乎下。如是,百姓爱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是以德泽洋乎海内,福祉归乎王公。诗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译文】 卫国国君成侯和嗣公,皆是搜刮钱财、锱铢计较的国君,都不能够治理百姓。郑国的大夫子产能够治理百姓,还没能够推行政教;齐国的大夫管仲能够实施政教,还没能够修行礼义。所以能够修行礼义的就可以做天下的君王,能够设施政教的,就能使国家富强,能够治理百姓的就能使国家安定,如果只知道搜刮钱财的,等待他的就是灭亡。搜刮钱财会招致盗寇,积蓄财富只会养肥敌人,这是危害自身,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贤明的国君是不走这样的道路的。贤明的国君要修治礼义以整肃朝廷,严正法度以整治官署,施政公平以整治百姓,然后朝廷上下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官吏办事都能合于法度,百姓都表现出忠信爱利。这样,百姓爱戴国君好像父母一般,敬畏国君好像神明一样。因此,君王的恩惠能够广泽天下,福禄归属于天子诸侯。【诗经】上说:『天神降下很多福运,仪表堂堂举止任重,既已喝醉吃饱,福禄不断无穷无尽。』【注释】出自【荀子】卷9王制篇诗解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原文】
成侯、嗣公〔1〕,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2〕,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3〕,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注解】
〔1〕成侯:战国时卫国国君,名遨(或作不逝),公元前361—前333年在位。嗣公:即卫嗣君(秦贬其号曰"君"),卫国国君,卫成侯之孙,公元前324—前283年在位。
〔2〕子产:姓公孙,名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公元前554年为卿,公元前543年执政,在郑国实行改革,并推行法治。
〔3〕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主要言论和思想保留在【国语·齐语】和【管子】一书中。 【译文】【荀子】
卫成侯、卫嗣公,是搜刮民财、工于算计的国君,没能做到取得民心;子产,是取得民心的人,却没能做到刑赏治国;管仲,是做到了刑赏治国的人,但没能做到推行礼义。做到礼义的能成就帝王之业,善于刑赏治国的能使国家强大,可以取得民心的能使国家安定,搜刮民财的会使国家灭亡。称王天下的君主使民众富足,称霸诸侯的君主使武士富足,勉强维持的国家使大夫富足,亡国的君主只装满了自己的筐子、箱子和朝廷的仓库。自己的筐子、箱子和仓库塞满了,而百姓则陷入贫困,这叫做上面满溢而下面漏空。这样的国家,内不能防守,外不能出战,那么它的灭亡将立刻到来。自己搜刮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反而富强。搜刮民财,实是招致侵略、养肥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道路,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走这条路的。 【原文】 楚庄王寝疾,卜之,曰:『河为崇。』大夫曰:『请用牲。』庄王曰:『止。古者、圣王制祭不过望,濉漳江汉,楚之望也,寡人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三日而疾有瘳。孔子闻之,曰:『楚庄王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诗曰:『嗟嗟保介。』庄王之谓也。【注释】『嗟嗟保介。』 出自【诗经.周颂.臣工】原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翻译:
群臣百官听我说,应当谨慎做公务。君王赐与你成法,需要研究再调度。农官你们也听令,正是暮春的节令,有何要求说来听,新田旧田如何种。今年麦子长势好,秋天将有好收成。光明无比的上帝,赐我丰收好年景。下令那些农夫们:备好锄铲等农具,同看收割的情景! 注释:
⑴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⑵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⑶厘:通『赉(lài)』,赐。成:指成法。
⑷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⑸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
⑹莫(mù):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⑺又:有。求:需求。
⑻新畲(yú):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⑼於(wū):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⑽厥(jué)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⑾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⑿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⒀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⒁庤(zhì):储备。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bó):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⒂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zhì)艾(yì):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原文】 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何谓十二发?痿、蹶、逆、胀、满、支、膈、盲、烦、喘、痹、风,此之曰十二发。贤医治之何?曰:省事轻刑,则痿不作;无使小民饥寒,则蹶不作;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无令仓廪积腐,则胀不作;无使府库充实,则满不作;无使群臣纵恣,则支不作;无使下情不上通,则隔不作;上材恤下,则肓不作;法令奉行,则烦不作;无使下怨,则喘不作;无使贤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夫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腹支体也,心腹支体无疾,则人主无疾矣,故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贤医,则国非其国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终亦必亡而已矣。故贤医用,则众庶无疾,况人主乎! 【译文】 君主,身系国家的福祉。君主清明,良相堪用,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主上不明,朝廷懈怠,百姓就会多灾多难!心为一身之主。心定神闲,身体即轻安少疾。心中躁动,六神无主,难免要体伤多病。
人有十二疾,国有十二病。
痿症,就人体而言,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对国家来说,指政务的废弛与瘫痪。良医治痿,寒邪流注者当温通经络,湿热裹挟者清利中酌加威灵仙、牛膝、木瓜等味,更有肾虚精亏、肝血失养、筋失所濡者,先当远房闱,再用滋补肝肾、兼疏通之药治之。良相治痿,针砭时弊。或精简事物,减轻刑罚;或审察礼仪制度,使四方之政顺利畅达。
蹶者,通『厥』。症状是突然昏倒,手脚僵硬发冷。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是也。良医治厥,明辨阴阳。阳厥者,或四逆、或白虎据证施治。阴厥者,或吴茱萸、或当归四逆分类调理。良相治厥,不令百姓冻馁饥寒,使小民各有其所,各安生业。
逆者,反常,乖于常理。就身体而言,逆病多因气机失畅所致。疏肝利胆、宽胸理气是其首治。常见方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等。于国而言,则不要让财富聚集在执政者家里。一般民富则国富,倘若民穷而主富,那么逆乱就易发生了。
胀,是指体内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不适之感。于病而言,有因积,因寒,因瘀所致。多食则易积滞,可以消之导之,方用保和汤。贪凉则易受寒,可以温之通之,方用理中或温经汤。瘀者,可以活血化瘀,方用血府、少腹逐瘀汤。对于国家来讲,则要使库藏散聚适宜。既不能使国库空虚,所谓家中有粮,心头不慌。更不能让国家仓库积累的物资淤积,不淤积就不会腐坏,胀病就不会发生。
满,可以理解为胸腹胀满。中医讲:『脏寒生满病』。寒性凝滞,当寒气盈于胸腹之中,必然因气机不畅而胀满不舒。正如乌云蔽日,气压降低,很多人会憋闷不适一样。疾风骤雨之后,阳光普照,烦闷之气一扫而畅。良医治满,先以辛散芳香之药导之散之,再以温药煦之,则满自除。国之满病,在于府库盈溢,而百姓贫寒。所以良相治满,则让国家满满的库藏之物不断进入人民的家里。
支,通『肢』,即四肢所生的病。四肢之病,多因风、寒、湿所致。当脾胃虚寒,阳气不达四末。或者长期生活在海边,风寒侵湿袭。还有衣装在得体大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很多人为了风度而恣意裸露、衣履单薄,这是当今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中医治此,以通阳为主,方子常选用阳和汤。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良相治国,当有法、有律。下民臣子们不肆意放纵,那么肢体之疾就不会发生。
膈,本意为腹腔和胸腔之间的肌肉膜。此处意为噎塞不通之义。中焦主斡旋水谷,所以肠胃当以通为补, 以降为顺。病则不通不降,饮食入胃逗留不化,膈病成矣。中医治膈当以消痰利气通腑导滞之品,如保和汤、承气汤之类。良相治膈,当做好交通。一者使法令下行畅达无碍,一者使民意适时上达朝廷。这样国家就不会发生膈病。
肓,指膏肓病。古代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多用以指极其严重难以医治的疾病。此病难治却易防。做人、做事坦坦荡荡,仰不愧于苍天,俯不怍于大地,心无沟坎,行有端方,就不会生此疑难怪疾。国之膏肓,在于君不临朝,官不廉政,百姓疾苦无人过问。倘若政兴民和,此疾安生?
烦,烦字可拆为火与页。页,头也。火攻头,自然会头痛。后泛指心中不安宁的病。中医治烦,或泻火,方用导赤;或滋阴,治以六味地黄;或用交泰丸交通心肾;或用龙胆泻肝苦寒直折。总之,据火的来源以及虚实变化,选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良相最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倘若国君坦荡,虽居上而能坦诚待下,人臣居下而能勤勉尽忠,再有良相居中调度有方,那么国家法令就能畅行无阻,国家就不会有烦病。
喘,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中医治喘,其标在肺,根在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据证或宣肺散寒,方用华盖伞;或宣肺平喘,方用桑白皮汤;或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国之喘病,在于百姓的气脉不畅,而有喘息呻吟之声。相之医喘,则不使国之民怨沸腾。有苦即化,有难即解,不令百姓产生埋怨,那么喘病就不会产生。
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周所致的肌肉、筋骨、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乃致肿胀、变形等的病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源于正气不足,而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故良医治此,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的基础上,常酌加补益之品。盖根本旺,则无以受邪,气血足,自无麻木之患也。国之痹病,在于远贤良而亲佞臣。奸邪当道,民心无主,德教废,政业失。
故良相治痹,在于启用贤德之人,治礼于国,施惠于众,民心向善,而痹除矣。
风。在人体有外风证与内风证。外风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等症;内风症见眩晕、震颤、肢体麻木,甚则猝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因内、外不同,医家有疏散外风与平息内风之治。国之病风,在于君主之好恶。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故良相治国之风病,在导帝王好贤恶恶。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背。
对人体来讲,我们要想使生命活得有质量,就要呵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而为所欲为。于国家而言,大臣和民众是国君的心腹肢体。心腹肢体没有疾病,国君才会安康。如果没有良医,我们的身体就要承受病患之苦。倘若没有良相,国家亦要承担诸种顽疾。你看,治身与治国何其相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