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4|回復: 0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5诗解1关睢王道之原孔圣制礼作乐复人伦教王制举贤不待次不肖立黜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11 17: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韩诗外传】卷5诗解1关睢王道之原孔圣制礼作乐复人伦教王制举贤不待次不肖立黜
题文诗: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孔子:
关睢至矣!关睢之人,则天,则地,
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所行如,
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
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河洛,出图书也,
麟凤翔郊,不由关睢,之道,关睢之道,
将奚由至!六经之策,夫皆归论,汲汲盖取,
之乎关睢,关睢事大!冯冯翊翊,自东自西,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
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
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
经有:钟鼓乐之.孔子抱,圣人,
彷徨乎道,德城逍遥,乎无形乡.倚天理观,
人情明终,始知得失,故兴仁义,势利,
以持养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
劫弱,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
礼仪废坏,人伦不理,于是孔子,自东自西,
自南自北,匍匐救之.王者之政,贤能,
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
待教而诛,中庸,待政而化.分未定也,
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行绝礼仪,
则归庶人.遂倾覆民,牧而试之.虽庶民之,
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士大夫.
故奸言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民职教之,
而待之,勉以庆赏,惩以刑罚,倘安则蓄,
不安则弃.五疾之民,上收事之,官而衣食,
王覆无遗,材行反时,死之无赦,谓之天诛.
是王者政.经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原文】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注释】
孔子推崇【关雎】中包含了天地间的道理,人类的道德,王道的根源。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里面所包含的道理,是天地间万物所维系的地方,各种生物能够生存繁殖的道理也在这里,黄河出龙图,洛水出龟书,麒麟凤凰在郊野出现,这是天下太平的征象,如果不是遵循关雎的道理去做,那么关雎所表现的和谐安乐的气象怎么会出现呢!六经的内容,结论都汲汲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概都从关雎这首诗中采取的。
『幽幽冥冥,德之所藏,』有要求,要求什么?要求你有玄德。什么叫有玄德呢?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并不显摆自己有道德。庄子【天地】篇中『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就是天地玄德的表现。所以尧舜不敢为天下,不敢认为自己是圣人,不敢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深怀不敢,所以他们是大人先圣。   
『幽幽冥冥,德之所藏,』有要求,要求什么?要求你有玄德。什么叫有玄德呢?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并不显摆自己有道德。庄子【天地】篇中『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就是天地玄德的表现。所以尧舜不敢为天下,不敢认为自己是圣人,不敢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深怀不敢,所以他们是大人先圣。
『不由关雎之道,』就是不能正性命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永远不可能有看得到的鸢飞鱼跃,春暖花开,这世间美好的色相源于性命的居正,此所以神采飞扬。人能诚于中者,才能神采飞扬。如果心性是纯然的,那么这人的气色就不一样,即世俗说的气质可不一般。如果心性是邪恶的,那他的气质就也不一样,他就鬼头鬼脑,有阴险之气。

『冯冯翊翊,』这词很关键,【逍遥游】就是从这四个字化出来的,与【逍遥游】是直接呼应的。『冯冯』即如野马奔腾,『翊翊』就是大鹏展翅,所谓在陆能如马一样奔腾,在空中能如鸟一样飞翔。『翊翊』就是飞翔,『冯冯』就是奔跑,即说是在不断的大化运行,不断的纷动之中,用庄子的话就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也,尘埃也。』如野马,如尘埃,万物如风在吹动,称为『风行天下』,所以这是国风。这个『风』可以观政,可以观教,可以观人,可以观人心的取向。      
   正是因为『冯冯翊翊』是没有一刻是居留的,或如马飞奔,或如鸟儿展翅,所以才会呈现出360度的覆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一切都在这昂扬的气象中被含摄着,世间的一切都是关雎之事不断的外显和变化。

『子其勉强之,』这是夫子嘱咐子夏,一定要努力,要跟上,不能落队了。书院有教鞭,叫鞭其后,就是对落队的打两板,赶快跟上。『思服之,』到底要服什么?是服自己的私念还是服天理?才有『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我们常常臣服于自己的私念,而不能服于天道,服于天理。不听圣人之言,只是对愚夫愚妇的话有兴趣。喜欢听媚俗的东西,不喜欢听可以知之真相的言语。这样就会变成反覆盖,越喜欢学越覆盖。   
『天地之间,生民之属,』凡是活着的人,都是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在【关雎】之中,怎能不重视?所以子夏听到这,没有疑问,只有赞叹,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
【原文】  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城,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终始,知得失,故兴仁义,厌势利,以持养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于是孔子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原文】  王者之政,贤能不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也,行绝礼仪,则归之庶人。遂倾覆之民,牧而试之。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敬而待之,安则蓄,不安则弃。反侧之民,上收而事之,官而衣食之,王覆无遗,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注释】出自【荀子】卷9王制篇诗解1举贤刑恶礼义养疾
【原文】
请问为政?
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1〕,元恶〔2〕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3〕。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4〕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5〕,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6〕之民,职〔7〕而教之,须〔8〕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9〕,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10〕,王者之政也。
【注解】
〔1〕待,凭借。次,次序顺序。罢(pí):同"疲",指没有德才的人。须:须臾,片刻,不迟疑。〔2〕元恶:罪魁祸首。
〔3〕昭缪(mù):古代宗法制度用以分别上下辈分的宗庙或墓地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缪,通"穆"。
〔4〕属于:符合于。〔5〕文学:指文献典籍〔6〕反侧:不安分守己。
〔7〕职:事,指安置工作。〔8〕须:等待。给他一定时间等待他改正。
〔9〕五疾:五种残疾,即哑、聋、瘸、骨折、侏儒。〔10〕天德:至高的德行。
【译文】
请问怎样治理国家?
回答说:对于德才兼备的人,不墨守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要立刻罢免;对于罪魁祸首,不需教育而立即处决;对于普通民众,不靠强制的政令而进行教育感化。名分没有确定时,就应该像宗庙的昭穆那样划分出次序来。即使是帝王公侯士大夫的子孙,如果不合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平民。即使是平民的子孙,如果积累了文化知识,端正了行为,能合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卿相士大夫。对于那些散布邪恶言论、鼓吹邪恶学说、从事邪恶行为、具备邪恶本领、四处流窜而不守本分的人,就强制劳役进行教育,静待他们转变;用奖赏去激励他们,用刑罚去惩处他们;安心工作的就留用,不安心工作的就流放出去。对患有五种残疾的人,君主收留并养活他们,根据其才能安排工作,由官府供给衣食,全部加以照顾而不遗漏一个人。对那些用才能和行为来反对现行制度的人,坚决处死决不赦免。这就是最高的德行,是成就帝王之业所应采取的政治措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