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0|回復: 1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九):唐代士人画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2-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网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接触密切,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也从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唐王朝并被接纳;思想文化领域的儒、释、道三教并立与合流是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和总的发展趋势。宽容开放的时代精神使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故文人画空前兴盛,名家辈出。当时涌现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35人之多,再加上无数的普通画家和画工,如此庞大的画家队伍,为前代所未有。画家在不断吸收西域与外来文化,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吴道子一改六朝呆板、雕饰之旧习;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李思训父子创“金碧”之新格;王维开水墨之先河,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自此以后,山水画遂成中国绘画之主流;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代三百多年的绘画史,可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它包括历史上“初唐”和“盛唐”两个时段。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把唐朝绘画与前代绘画作品做了一个对比。他认为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完成了“迹简意淡而雅正”向“细密精致而臻丽”的演进过程,但尚未达到“备”的境地;唯有到了初、盛唐,才“焕烂而求备”。 张彦远所说的“备”,包括绘画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表现和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众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收外来文化,融合南北地域,继承改造前人的博大创新精神,使民族绘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使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进入完备期。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绘画形式上,起于隋代的卷轴画在唐代被画家普遍使用。壁画此时虽仍为绘画大宗,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但卷轴画的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画家的创作天地更为自由广阔,自中唐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绘画内容上,体现了更多的创新精神,它表现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走兽画、敦煌和墓室壁画诸多方面,其中敦煌和墓室壁画已在“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五)壁画”中做过介绍,下面只简介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走兽画:
  人物画
  人物画在唐代绘画史上占据主要地位。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多体现了唐朝盛世时统治阶级的审美倾向,绘画政教气息非常强烈。与此同时由于佛教的隆盛,跟西域、印度、南海的交通频繁,因而乃使西域、印度、波斯风格的绘画传入了中国。于是在初唐形成两个表现题材和画风都截然不同的画派:以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为代表的中原画派和贵族画风,绘画题材以帝王将相,贵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为主;另一是以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及梁令瓒为代表的西域的“尉迟派”西域画风,以佛教人物故事和异族人物为主要创作题材。阎立德官至工部尚书,进封为公。曾师事六朝和隋代张僧繇、杨契丹、展子虔,并继承陆探微、谢赫笔法而有所发展,代表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图》、《玉华官图》、《斗鸡图》、《封禅图》《釆芝太上像》、《右军点翰图》、《沈约湖雁诗意图》等;阎立本先是代兄为工部尚书,后为右相,封博陵县男。代表作有《步辇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魏征进谏图》等。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是中亚于阗王国的王族尉迟跋质那代表作有《降魔变》、《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尉迟乙僧的《降魔变》在对释迦牟尼形象进行有意识艺术夸张的同时,又以色彩的晕染强化和突出三女魔的立体感,产生了“身若出壁”的艺术效果。以自己独特的着色方式和凹凸画法丰富了唐代绘画“焕烂而求备”的内涵,其代表作有《番君图》、《龟兹之女图》和《天王像》等。阎立德兄弟和尉迟跋质那父子两个画派在初唐并重,也体现了唐人容纳异族文化和擅于吸收借鉴的博大胸怀。
  盛唐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人物是吴道子。其僧道人物画在用笔和线型的表现上改变了顾恺之、陆探微以来巧密细润作风,吸收了汉以来民间绘画夸张、自然的优秀传统,行笔磊落大胆、自由豪迈,有“吴带当风”之誉。其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明皇受箓图》、《十指钟馗图》等。仕女画发展到唐代亦有所创新。题材上一改前人“不近闾里”之习,由宫廷贵妇推向闾里民间小家碧玉。而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无论是卷轴画还是壁画,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妇女为绘画主体。在造型上,以“雍容丰肥”为时尚。开元年间的张萱即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仕女画的代表。张萱在题材上由汉魏以来的“烈女”、“孝妇”转向表现现实生活。同时在宗教画盛行的当时另辟蹊径。对我国人物画尤其是风俗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人物造型以“曲眉丰颊”为特征,开盛唐画风。线条的运用则从传统的周密中脱胎出来,加以提炼,简劲而流动。着色艳丽而不芜杂,鲜明而不单调,又采用朱色晕染耳根。其代表作《武后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都描绘了具有曲眉丰颊、丰肌秀骨为视觉特征的女性形象。
  山水画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李思训的画迹还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李昭道的画迹还有《春山行旅图》、《海岸图》、《摘瓜图》等。二李之后承续其画风者有王熊,曾任潭州(今长沙市)都督,所画湘中山水,属青绿一派;另外还有畅鞏、李平钧、郑逾等,而且对其青绿技法有所强化。
  水墨画产生于盛唐,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当时有卢鸿一、王维、郑虔等。这些水墨山水画家当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王维,他被画家奉为“南画之祖”,其艺术思想与主张影响着传统绘画体系中文人画的完善和发展方向。作为杰出的诗人和音乐家王维,首创了“泼墨山水”来表现士大夫文人的“禅宗意境”。该画技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如传作王维《雪溪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含蓄耐看。其传世之作有《长江积雪图》和《辋川图》。
  王维之外,前期的水墨山水画家还有王陁子、郑虔、毕宏、韦偃、陈恪、卢鸿、欺岳、朱审、刘单等。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王陁子“善山水幽致,峰峦极佳”; 卢鸿一,除山水画外,颇善籀篆楷隶书法;郑虔,擅书画,能歌诗,工书法,长音律,当时有“郑虔(诗、书、画)三绝”之誉。工山水,画山多用墨色,树枝老硬;亦作鱼、水、人物。李白对此人曾有《广文先生歌》;毕宏,善画山水,古松奇石,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称:“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韦偃,其父韦鉴善画龙、马,叔父韦銮亦以画山水花鸟著称。韦偃善画山水竹石,属于王维一派,山以墨斡,水以笔擦,云烟变幻,风格俊秀;王宰,四川人。善画山水树木,出于象外,多画川中山水。杜甫有《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称颂。
  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这二个流派的出现,体现了唐人的审美情趣向多元化的发展,它们都受到后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的南北禅宗来譬喻李思训和王维这两种画派,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有人又将前者称为匠人画,后者成为文人画。
  花鸟走兽画
  花鸟、走兽本是一种装饰画,从上古彩陶到商周青铜器,再到战国、汉代帛画、砖画以及汉代以后的漆画。到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萌发成一种独立的画种。到了唐代,花鸟走兽画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广泛欢迎,并涌现出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杰出画家。如薛稷擅长画仙鹤,杜甫有诗称其画鹤“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姜皎擅长画鹰,画面突兀逼人,充满肃杀之气。
  唐人尚武,养马成风,因而出现了许多专工鞍马的画家,再如盛唐曹霸,精于画马,生机勃勃,超凡脱俗。其弟子韩幹,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诗人杜甫对此皆有咏歌。韩干所绘《照夜白图》,用洗练而富有弹性的铁线勾勒后稍加渲染,将一匹烈马狂暴不羁的神情刻划的栩栩如生,四蹄腾越,昂首嘶鸣,有脱缰而去的势态。其代表作还有《牧马图》。韦偃,其父韦鉴善画龙、马,韦偃则善画山水竹石,亦他精于鞍马,能以简率的笔墨表现马或惊或止、或走或起的不同姿态;尤善于画成群小马,能以极其概括的笔墨手法写成,达到宛然如真,曲尽其妙的境地。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双松图歌》中认为韦偃画马是“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此外,腾昌佑的花鸟、刁光胤的羊、萧悦的竹等,皆以独门专科见称于时,给花鸟走兽画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期:从玄宗天宝十四年(754)到唐末昭宣帝天祐三年(906),它包括历史上“中唐”和“晚唐”两个时段。
  这个时段虽起于安史之乱和迄于唐末。实际上安史乱中和唐末,整个社会陷于大动乱中,人们四处奔逃,衣食难继,且有生命之虞,无论是绘画创作还是鉴赏队伍,都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所以这个时段实际上是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安史之乱平定,到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起义,僖宗奔蜀之前。
  人物画
  安史乱起,玄宗令朔方、河西、陇右诸镇除留兵守城堡外,皆赴行营平叛,至德元年(756),李嗣业、段秀实、李栖筠等三支安西节度府的一万五千多精兵被肃宗调回凤翔,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安西北庭边防部队大批内调,对平定安史之乱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却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作战防御能力。唐军与当时西部主要边患吐蕃的拉锯战开始攻守易位,唐王朝处于节节败退的总态势中。到了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河西、陇右尽为吐蕃所有并进犯长安。至此,中原通西域的道路被吐蕃完全掐断。西域唐军与内地的联系终于断绝。西域文化流入的通道于是断绝,已经非常盛行的西域绘画也告衰退。战乱中。战争尚未波及的江南和四川的大地主、大贵族却大发“战争财”。他们用聚敛了大量财富营屋造舍、挥霍浪费,绘画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奢侈品之一。荆南商贾纷纷前往西蜀买“川样美人”画,用以装饰厅堂庭院或收藏,仕女画和花鸟画由此时变得很时兴,出现了以周昉为代表的绮罗人物画派和以边鸾为代表花鸟画派,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和技法创新上均超过前期。
  周肪出身豪门显宦,本人又先后任过越州、宣州长史。平素往来卿相间,熟悉并喜爱上流贵族社会生活,他的大部分作品皆是描画贵族妇女日常生活,代表作有《戏婴图》、《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近百件。周昉笔下的仕女形象,脸颊丰腴、圆润,体态丰肥健美,浓纤疏淡表现得恰如其分。设色彩艳丽浓郁,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运笔圆浑略带方劲,笔迹细腻犹如屈发,与盛唐吴道子的奔放完全不同,这也是时代氛围不同而形成的特征。他的《戏婴图》被视为“神品”,成为包括国外的历代帝王和收藏家争夺的对象。他雕塑的《水月观音》也为当时和后来者纷纷模仿,被称为“周家样”。
  周昉之后,又陆续出现李真、赵公祐以及晚唐的常璨、尹继昭、孙位和张素卿等。李真画法即承袭顾恺之的笔法纤细、重在传神,又得周昉的“规矩”,郑符曾有“李真周昉优劣难”之评,可以李真的人物画可与周昉匹敌。其《真言五祖像》,今藏日本长安人赵公祐,时代略出于周昉,以画天王著称,《益州名画录》评其“天资神用,笔夺画权。名高当代,时无等伦”。
  赵公祐一家皆善画,子温其,孙德齐,皆有画名。一家皆善画的还有晚唐常璨父子。其子赵重胤为僖宗画像,一挥而就,内外官属,无不骇叹。孙位的画作,《宣和画谱》著录二十六件,流传至今的只会有《高逸图》,画图的表现形式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雕《竹林七贤图》有密切关系,也与他“乐与幽人作物外交”的个性不无关系。张素卿为道教领袖人物。据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喜画道门尊像,天帝星官,形制奇古”,对后世影响很大。宋元道观壁画,无不尊奉其为典范。
  花鸟画
  中晚唐相继出现了一批以边鸾为代表的知名花鸟画家,边鸾少攻丹青,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用笔着色多用工笔重彩,朱景玄称赞曰“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工笔重彩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种表现方法之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时至今日仍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所采用。其构图则多采用“折枝”式,这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特有的民族形式,是花鸟画的优良传统。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曾称赞:“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唐末五代花鸟画家赵昌、刁光胤、五代宋初黄筌画派都直接承袭边鸾的绘画风格。被后来美术史家称为“花鸟画之祖”。 唐代后期花鸟画家还有陈庶、刁光胤、陈恪、白旻等,梅竹则有李约、萧悦等。
  动物画则以晚唐的韩滉为代表。张彦远评他的画以“牛羊最佳”。他的现存作品《五牛图》中五牛,各具形态,各赋个性。元代赵孟頫曾为此画题跋,称之为“稀世名笔”其代表作还有《田家风俗图》、《田家移居图》、《尧民击壤图》、《醉学士》、《文苑图》、《丰稔图》等。韩滉弟子戴嵩,嵩之弟戴峄亦善画牛,当时有“韩马戴牛”之誉。画虎则有李渐。
  水墨山水画
  在中唐以后出现以张璪、王墨为代表的一批山水画家。比起王维,他们更重视墨法的巧变,如张璪的“破墨法”,就是中唐以后兴起的一种水墨山水的新画法,到晚唐更成为水墨山水画的主流。张璪,又作张藻,他善画水墨山水,尤精松石,工于破墨。传说能双手分别执笔于绢上同时画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画幅里显现荣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们的惊异。他作画时重视灵感,保持激昂情绪,下笔时若流电激空,毫飞墨喷,具有感人的魅力,有神品之称。王洽(784-804) 又称王墨或王默,早年受笔法于郑虔,后师项容,善画山水松石杂树,他不用笔,每当酒酣,将墨倒在绢素上,以水冲泼,随墨汁水渍的流动而成山石云树,有时也用手抹,用脚踩,有时甚至用头发,号称“泼墨”。卢稜伽,吴道子弟子,画风细致,能于咫尺之间,表现出山水辽阔,物象精备。
  后期其他有名的山水画家还有张志和、顾况、顾生、项信、王昙、齐暎、吴恬、郑逾、张通、杨炎、项容、徐表仁、张洵、陈式等。
  绘画理论
  唐代的绘画理论亦有所发展,如初盛唐彦悰《後画录》、李嗣真《续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中唐顾况《画评》张璪《绘镜》、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他们的画史、画论、画评,为中国绘画史留下辉煌的一章,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多具真知灼见。特别是书中采入编入了极为丰富的绘画史料,其资料来源除前代绘画作品、史籍外﹐还包括大量的史书﹑小说杂著﹑文集。其中很大一部分绘画作品和史籍俱已失传,因此具有极高的绘画史料价值。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他仿效张怀瓘《书断》以神、妙、能三品论定书法家成就高下的体例,又仿效李嗣真《书后品》标出的“逸品”的办法来专评唐代画家的作品,尤其创新之处,更有真知灼见。
挽手叙旧 發表於 2016-5-18 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一楼,我坐沙发,楼下抢板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