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H |* e: T- Y + T1 P+ m6 }6 G; s$ C: x0 q, K
龙口村破败的“谏议庙”。 6 _0 z3 G- ~& E0 r- s. a
% Q# X# C9 A) M- O* B! z: l1 I* J
6 ^1 ~( u- J/ ]3 n. B1 [
; h: C% }9 }6 v6 ~ 摄影/黄津
/ Z8 o; j3 g+ e' ~+ x * p; X' k1 w/ h- | d8 r* T& @! B% N
. ?; X: I1 k% w6 w6 F 连州有民间谚语曰:连州有三口,龙口、冲口、水口。所谓“口”,均指村名。龙口村是当地最悠久的古村之一,早在晋代便能应用牛耕事农。农耕技术的发达,孕育了一方水土、人杰地灵,该村出有南汉名将邵廷绢、五代十国谏议大夫邵安石,还有疏浚珠江的宋广州太守邵晔。 , I2 V6 I, F; C$ u0 d- l1 e# U# S
/ Y L, E; Y( X0 [ 千百年过去,龙口邵氏三杰的传奇故事仍是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 }0 O( B: C( D* ]% i9 Q1 O! N: d
■遗址探究 ) i2 n3 H* {$ y
* b2 g3 F% v+ j3 l {1 N6 E7 L
“仙槎巷”犹在
! `! \% B& R5 B& n! t! V/ o- v& k3 }( a; H
“谏议庙”残存
2 {+ H3 m) j5 c! X. u
1 c( R* o1 ?9 u4 Z* P9 I 历史以来,龙口村不乏“新闻”话题。龙口地处河谷平原,地肥水美。上世纪70年代在该村出土的晋代“牛耕犁耙田模型”陶器,说明西晋时连州稻田耕作技术在当时全国稻作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6 w2 w6 C9 s# ^, G
" ~8 L8 M$ ]) e9 ]" [
走进如今的龙口村,处处洋房水泥楼,旧时的古屋已不多了。“大都在上世纪‘破四旧’时毁去了。”48岁的邵君臣解释说。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地村民富裕程度的体现:务农者,良田平坦肥沃;外出者,小商贾遍布各地。 ~6 @1 d' g( U# U$ J/ D
5 E9 b7 R+ e5 r4 ~
几经穿街走巷,方才找到了“仙槎巷”门楼,但也是今时建筑,唯有碑记上记录了“仙槎”二字的来历。“仙槎巷”门楼原建于宋朝,拆除于文革时期。为便于纪念,邵氏后裔把“仙槎”二字作为村里小巷的名字统一命名,分为仙槎一巷、二巷,让族人时刻记起千百年前先祖的辉煌。
2 K2 I! z, ?, ?% _, P. m2 t1 ]6 ~# t: [ u8 b- Y& i; x+ W. W
在村中扩大的邵氏宗祠里,邵廷绢、邵安石和邵晔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醒目地镶在右侧,常年供人祭祀;而在村头,当年纪念先祖的“谏议庙”衰败异常,墙体破裂、瓦顶坍塌,仿佛一场大风便能吹之零落。 # O' p+ n3 C7 I
R# U0 c7 W6 `4 Y6 K 虽然已是残墙断瓦,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谏议庙”的残墙上,兀自挺立着一株榕树。它的根从3米高的墙面蜿蜒而下,树干直挺挺地驻在墙上,让人昂视它顽强的生命力。 5 q0 Y! X6 N5 s
4 H: y. K$ _4 x 邵廷绢:
( y: G u6 ^6 p: U: y0 m* [0 _. O& n1 h# k/ P4 G
南汉名将
+ a! Y" S' r. P6 x7 H7 x+ m! y# s3 {9 ]3 ?6 x) C' B) S% C
邵廷绢,南汉桂阳(今连州)人,世居高良乡龙口村。善战多谋,为南汉名将。后被人诬告谋反,遭南汉王刘杀害。 4 I; ^9 u6 `# w1 J S2 F4 N/ E
& Y2 n- ~& V$ }+ X) E 遭诬告被冤杀
6 {0 X: l3 i. I1 M' u1 k
( I; s' A7 H$ ?( Y 邵廷绢年幼有大志,常在竹林削竹为马,骑在竹马上纵横驰骋。邵廷绢所处之时适逢唐末乱世,群雄割据,岭南一带是刘氏建立的南汉王朝。邵廷绢在南汉为将,善于统兵智勇双全,深得国君刘的喜爱。 ; u; V, J1 E" |
" {' L9 t: b5 P3 P$ e; E" N% \
刘在位时,宦官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等当道,朝政十分腐败。由于生活穷奢极欲,国力空虚,刘便加重老百姓苛捐杂税,引得人民怨声载道。
. M. R, f' l5 |) d( N2 h) c
% n# Q U6 Z3 t* E+ v, r 忧国忧民的邵廷绢因此常对刘直言相谏:南汉是偏居岭南的小王朝,国力薄弱。今天下分裂已久,中原宋朝早有一统天下企图,如今南汉官员沉于享乐,士兵不识旗鼓,人士不知存亡,南汉应整兵待战,否则亡国之日不远。昏庸的刘哪里听得进这逆耳的忠言,不但继续作乐,还渐渐地疏远了邵廷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