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温州方言 温州在秦汉以前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为百越人。
古代越国为百越之一的於越,而吴国号称与周同姓为华族,据传说,吴国来自中原,王族可能会说华语,但经与越族数百年相处之后,能否在日常说话中将华语保持下来?已很难断定。古代吴越两国的主体疆域东滨大海,西至波阳湖,在今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另包括皖南及赣东北地区。
从文献记载与语言材料表明,古越语通行于春秋时的吴越两国,跟北面的齐国不能通话,与西边的楚国也不同语。齐楚两国说的是汉语(华言),吴越两国说的不是汉语。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国泰语、越南京语、缅甸掸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
㈠语法方面
⒈最为明显的佐证是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闹热,菜咸,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菜头生,楼阁,酒汗,板砧,膀蹄,头衔,鞋套,墙围”等);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好”等)及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
⒉对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后加,如:猪牯,猪娘。
㈡词汇方面
古越语有许多基本词汇跟今泰傣壮侗语相同,也有一些跟京语相同。例如:(pe33,柚子)同侗语;雾(moe22,雾),同水语;f(bba31,木筏)、捋(lai35,轻轻抚摩)、gang42,辱骂)同泰语;迫(ba213,鞋隔褙)、咄(dai213,鸟啄物)、亦(yi213,又、也)、埕(zzeng31,酒瓮,酒坛)同壮语、侗语;念头(nyi22 ddeu31,上瘾)、V(nie22,勉力支撑)、蕊(nyv22,蓓蕾)同越南语。
再如温州话称田野为“”,有许多地名中带有“”字,如:“翁、林”等。《集韵・阳韵》虽收了此字,但义为“土怪”,与田野义无关。有人考证此字可能是古代百越语的遗留,音同傣语。
又如温州人将傻、蠢、不明事理说成“憨”,hoe33,音似“蚶”,如个人全憨个。个人真憨里塌气。也可与名词连用,如:“憨猪”。壮侗语也有近似的音义,这可能是古百越语残留的“底层”。
㈢语音方面:
在壮侗语族语言中,先喉塞声母是最常见的声母,而浙南,古帮母和端母有好些地方也念成先喉塞音,如:“疤、带”等,这是典型的古吴越语的遗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