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9|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浅谈被话语的特征与成因(2)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8-15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语文网
11:03 今早5点多,在205国道的三明梅列路段,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道路完全中断,土石方4、5千立方米。(福建新闻广播,2010年6月15日) (6)福银高速通远所辖路段:西线K666+200M至K666+650M行车道封闭,东线K666+000M至K666+100M行车道封闭。(城际铁路施工)(福建新闻广播,2010年6月15日)
  福银高速机场所辖路段:南线K594+900M至K595+100M行车道封闭,北线K594+600M至K594+900M行车道封闭。(城际铁路施工)(福建新闻广播,2010年6月15日)
  道路状况瞬息万变,每一秒钟都有可能发生新的情况,负责播报路况信息的播音员常常根据不同的情况把已设定好的话语模式加入具体地段的名称,给行驶在路上的人带来最新最快的路况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常常伴有频繁出现的关键词,适合在同种语境中使用。
  二、被话语的成因
  (一)话题本身的敏感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敏感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人们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往往更愿意选择一套话语模式而不是自我创造来表达。话语主体的这种不作为在客观上又加速了话语模式的传播,有些传播还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7)暴走妈妈,感动中国(标题)(楚天都市网,2010年2月11日)
  例(7)说的是中国的一位妈妈为了给儿子换肝,每日坚持疾步行走,历时七月半,治好了自己的重度脂肪肝并成功救治了儿子的真实故事。媒体报道这一事件时使用的多是这短短8字。这8个字不仅简明易懂、直入主题,而且凝结了国人对这位母亲的崇敬与感激,这份无私奉献的母爱也随着“暴走妈妈”的称谓响彻中国大地。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话语模式。
  (二)话题场合的严肃性
  有的话题牵涉到国家的立场和原则,关乎国家利益,这时,话语主体多选择已定型的话语来应对公开场合的答问。当然,场合有时与话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台湾问题是一个敏感度极高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一向是明朗的。
  (8)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一如既往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2009年7月13日)
  国台办发言人选择这样一种话语模式来阐明中国政府对台的原则和立场,既明确了态度,又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外国别有用心的“误解”。
  (三)话语的社会功能定型化
  有些话题因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被天天提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话语组织路线,用以传达同种情境下的社会生活信息。如:
  (9)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全省多云,长春北部地区有小雨或小雨夹雪。
  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全省多云转晴,通化东部地区有小雨夹雪。6日夜间到7日白天,全省晴有时多云。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省大部分地区有3~4级偏西风,全省火险气象等级为2级。(《城市晚报》2009年4月18日)
  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出行从业息息相关,出现频率之高是其它话题难以企及的,久而久之,一套专门播报天气的话语定型了,播报员只需根据具体的城市天气套用这一模式,就能便捷地传递天气信息。
  (四)话语主体的强意识性/无意识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纷繁复杂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人们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往往更愿意选择一套话语模式而不是自我创造来表达。话语主体选择“被话语”模式往往出于两种不同的动机,即强意识动机和无意识(或潜意识)动机。前者表现为积极的语用意图。如例(8),后者则表现为高度自动化,如例(9)。这一点适用于本节所有例证。
  上述例(1)~(9)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他们均属于机构或集体“被话语”:例(1)、(4)、(5)、(9)等属于显性机构或集体“被话语”,而例(2)、(3)、(7)、(8)等属于隐性机构或集体“被话语”。
  而真正的个体“被话语”其主体一般具有强意识性。如:
  (10)有学生翻墙被捉住。
  校长问:你为啥翻墙?
  学生指着上衣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咋翻过去的啊?
  学生指着裤子说:李宁,一切都有可能!
  校长生气地问:翻墙的感受如何?
  学生说:特步,飞一般感觉。
  次日,校长看见学生从正门走出,问今天为什么不翻墙啊?
  学生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校长大怒,说:我要记你大过。
  学生不解:我又没犯错,为什么记我大过啊?
  校长冷笑:我的地盘我做主。
  例(10)中,学生在回答校长一系列的“拷问”时,巧妙借助国内体育品牌的广告词,这些词的本初意义在语境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语境的置换中取得了幽默的效果。在某种语境中,个人有意识地借用某公共话题或公共话语回应他人或表达自我以达到语用或修辞目的。换句话说,当公共话题或公共话语被个人有意识地借用于另一种语境时,它本初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异化。
  三、结语
  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社会生活也创造语言。被话语模式的产生与使用受到话语惰性的驱动,受到话题、场合、功能、主体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从本文的探讨来看,只要使用得当,它便是言语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模式。但语言具有稳定性和新颖性的矛盾,因此使用被话语模式应该合理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受到谭学纯教授学术报告的启发,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我所理解的“集体话语”和“个人话语”[J].社会科学 研究,2001,(1).
  谭学纯.修辞话语建构:自觉和不自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3,(5).
  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