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7|回復: 0

[文獻考古] 西藏发掘6万叶千年贝叶经 图画历经千年鲜艳如初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9-25 1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京日报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吐蕃时期的贝叶经《婆罗门行记》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吐蕃时期的贝叶经《婆罗门行记》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吐蕃时期的贝叶经《婆罗门行记》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平措次旦(中)打开经盒(截屏图)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平措次旦(中)打开经盒(截屏图)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平措次旦(中)打开经盒(截屏图)。


  西藏自治区政府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成果: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这批贝叶经的文物价值堪称打开第二个敦煌经洞。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专家估计,世界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类品。

  普查
  历时6年行程1.7万公里


  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说, 自2006年初启动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以来,圆满完成了“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大任务,初步确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包括部分纸质梵文、藏文转写本)共一千多个函(种),近6万叶。形成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简目》、《关于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方案与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纪实》等重大阶段性成果。
  这6年中,相关工作人员行程17000多公里、投入600余人次,根据藏、汉、英多种文献中有关贝叶经流传、梵藏译经活动及译师足迹的记载,对西藏全区41个县的65个单位、寺庙和3处遗址、部分群众家庭开展实地调研,对西藏现存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范围复查验收编目影印工作,按照“登门验收、就地影印”原则,不放过每一片贝叶甚至残片,逐一进行原件影印、整理编目和建档,基本摸清了西藏全区现存贝叶经的底数,使几乎所有贝叶经得到了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

  探秘
  历经千年鲜艳如初


  布达拉宫红宫是珍藏贝叶经的宫殿。打开贝叶经宫殿的门,需要三位以上工作人员在场,这是贝叶经保护的一个原则。通过两道门,进入藏经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藏式柜子,由24个小柜子组成。过去,布达拉宫里的贝叶经都存放在古老的藏式箱子里,经过整理,现在几百部贝叶经已全部放置在最好的桦木经盒,存放在柜子里。平措次旦是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已在布达拉宫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告诉记者,像这样整理、保护、归类贝叶经还是第一次。“这些经盒和古老的经盒一模一样,完全是按照以前的规格和样式做的,就像量身定做一样。”
  戴上手套,平措次旦轻轻打开桦木经盒,取出夹板,再打开红黄花三层包经布、绳子和藏纸,一套工序下来,足足花了十分钟。平措次旦翻开的这部经书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重342克,一共200多叶,每叶厚度不到一毫米,每叶的正面都有鲜艳的图画,两边还画有金刚杵,象征着坚不可摧和永不磨灭,内容是藏传佛教经典经文。与普通经卷不同,这部贝叶经细长、狭窄,每片叶子的中间有两个小孔,是用来穿绳子装订的。平措次旦说,这部贝叶经的画风是尼泊尔的风格,周边还批注有藏文、藏药配方以及西藏古时候高僧的传记。由于贝叶经上的图画是用天然矿物质绘出来的,千年的时光并没有磨去色泽,图画鲜艳如初。
  贝叶经分为长条经、中条经、短条经,最短的约为11厘米,最长的为69厘米。最重的贝叶经有3公斤左右。页码最多的有400多叶,最少的仅有几叶。平措次旦翻开了一本西元四世纪到五世纪的经书,经书的穿经绳不是牛皮绳而是旧棉线,经夹板是由多重棕榈树叶加厚制成,上面还有梵文书写的目录,内容是印度诗歌。
  布达拉宫贝叶经的整理保护花了几年的时间,每一本经书都是从老经库里取出来,通过测量长度、宽度,称重,清理叶数,再进行登录、编目和影印,完成后放回到新的藏经库,而影印件可作为学术资料引用,这样,原来的贝叶经就不用频繁搬动了。

  前景
  建设贝叶经学术重镇


  西藏自治区昨日举行仪式,对自2006年开始的贝叶经保护工作进行总结。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书记郝鹏表示,西藏将逐步建立和发展以西藏为学术重镇的中国贝叶经学。
  郝鹏说,贝叶经的保护研究,是保护人类文明成果、抢救传统文化遗产、推进特色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对这些文物资源进行深入保护整理和研究利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西藏社会科学、藏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他表示,将进一步推进贝叶经研究利用,加强贝叶经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并推进贝叶经研究中外学术交流,适时推出西藏贝叶经研究丛书,争取将贝叶经研究纳入国家规划,逐步建立和发展以西藏为学术重镇的中国贝叶经学。
  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和藏传佛教的人文环境,为保存贝叶经创造了条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说,西藏贝叶经的内容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佛学研究、南亚研究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尼玛丹增说,贝叶经是布达拉宫馆藏文物的珍品、稀品,为确保万无一失,布达拉宫妥善选择了贝叶经库房,安装监控设备,专柜存放。拥有浩渺经书、素有“第二敦煌”之称的萨迦寺也是贝叶经的重要藏地。该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洛卓嘉措说,已经顺利完成贝叶经的普查、整理、登录、编目和影印等保护工作。

  背景 
  从梵文贝叶经看梵学研究


  历史上,梵文贝叶经写本保存最多、直接翻译成藏文的原始资料最多、梵学研究成果最多的,都是我国西藏。因此,有关专家学者说,西藏是梵文的第二故乡。作为非常重要的古代文献典籍,梵文贝叶经是国内外学术界都很关注的世界级学术资源。据了解,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多系8世纪至14世纪从印度引进的、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在经书内容上,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关系密不可分,基本涵盖了西藏传统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译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贝叶经的发源地印度,由于宗教之争、战乱和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炎热潮湿等种种原因,早期的贝叶经写本几乎失传。而我国西藏,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加之佛教徒的虔诚,贝叶经则保存较为完好。现今仍保存着近千种原始贝叶经手抄本,大多是最初从印度、尼泊尔和于阗等地由梵藏译师带入的,其中也有一些是藏族学者自己手抄流传的。

  记者 高玉 拉萨晚报记者 陈方方

        来源:北京日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