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92|回复: 2

[穿着礼仪] 《大明集礼》二十四卷之士庶冠礼女子笄礼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延章 发表于 2012-10-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冠礼


总叙:古者冠礼,唯士独存。后世之所谓冠仪,皆推士礼为之也。汉晋以来,士礼废而不讲,至于唐宋乃有士庶通礼。虽采士冠仪文,然失之太繁。今以文公家礼为凖,而定士庶冠礼。有官者公服、带、靴、笏。无官者襕衫、带、靴。通用皂衫、深衣、大带、履、栉、[上须下巾,xu1,束发巾]、掠。其筮日戒賔醴祝之仪,一遵仪礼,具著于后,以为今日通行之制。[公服为圆领袍,三尺袖,展角幞头,唐之从省服,宋明为常服及公服,朝会亦用之。襕衫,圆领袍,盖唐太宗时马周仿深衣所制,自此为士人及儒学生员之正装。皂衫亦圆领袍,盖宋时吏员士庶常著,明朝亦民间所用,但多作交领。深衣,自三代而来用之。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又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必父母无期丧始可行之,大功未葬亦不可行。期丧,为伯父叔父兄弟庶子兄弟子等至亲服丧一年。大功,为稍疏之族人及未成年者服九月。至亲居所不远,有丧则心存哀素,不忍嘉事。若戚族人虽远,然未葬之时亦可哀也,故亦不得行。以父母为准,盖子未成人,童子不服丧也。家礼曰:古礼筮日,今不能然,但正月内择一日可也。然而仪礼不载,或不必深究。]


1、筮日。将冠,主人盛服亲临筮日于祠堂之内,西向,具祝版,云:“某[自名]之子某[将冠者名],年渐长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其首”得卜则従之,若不吉则更筮他日。[主人谓冠者之祖父,自为继高祖之宗子者;若非宗子,则必继高祖之宗子主之。有故,则命其次宗子。案:冠礼为告祖先成丁,自当宗子主持。若冠者祖父为继高祖之宗子,则主人为祖父;如祖父没,而父为长子,则父主之;若父非长子,大伯父主之;若父为长子而已故,则若己为长子,则兼作主人;若非长子,则兄长为主人。案依仪礼经文与郑注,则冠主,冠者亲父若宗兄也。明礼亦以主人为将冠者之父也。或士无大宗,恩泽不远。而宋以后颇知大宗为难也。宋明之际,合族聚居,大宗未必贤达,甚而人丁不旺,虽称宗子,辈在儿孙。故往往立知礼辈尊者为族长,只在祭祀时略敬宗子而已,族中事务,皆断自族长。又若宗族人多,则乡祠但列大宗,及有功德者。小宗则自立祠堂以祭祀。则行冠礼,小宗有祠,可不必烦劳大宗矣。然而宗法虽严,实则古人亦不过五口之家为主。况科举盛行,富者不过三代,贫者一朝金榜,虽有宗族,未必仰望。又朱子曰:冠礼自家事,关起门来与弟子戴。是故宋明虽盛称宗族,却不为已甚,其下文皆据父为主人言之。若主人非父亲,则凡辞令皆当曰:“某[自名]之某亲[将冠者之父]之子某[将冠者名]”。又礼经皆为长子言之,若庶子,非但位置不同,辞亦当曰:“某之第几子某”。周礼筮日须前期一月,盖慎重其实,必询之鬼神,不敢自专也。故冠义曰: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又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2、筮宾,告祠堂,戒賔。前期三日,筮賔如筮日之仪。主人北面再拜乃告曰:“某子某,年若干矣,卜以某甲子冠吉,乃速賔某以始卒冠事,庶几临之,谨告。”乃遣人戒賔曰:“某有子某,某日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賔对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敢辞。”主人不许。宾乃诺。[家礼,前一日宿宾,盖慎重事也。戒宾,宾礼辞,盖一辞而许。则古人虽美辞让,而有嘉事不可辞也。故一让自谦,然后许之。]


3、陈服器。其日夙兴,张帷为房于厅事之东。賔、主人、执事者皆盛服。执事者设盥盆于厅事阼阶下东南。陈服于房中西牖下东向,北上(公服、带、靴、笏,襕衫、带、靴,深衣、大带,栉、篦、总),席二在南,酒壷在服北次,盏注亦置卓子上。幞头帽巾各承以盘,蒙以巾帕,执事者三人执之,立于堂下西阶之西,南向东上[初加者,幅巾,而在去阶最远,非不欲便于事也。盖礼有轻重,不可乱也]。主人立于阼阶下。子弟亲戚立于盥盆东。傧者立于门外以俟宾。将冠者双紒,袍,勒帛,素履,待于房中。[长子则布席于阼阶上之东少北,西向,盖冠义:冠于阼,以著代也。阼阶为家主所行,家主待客,则立于阼阶而西向也。弟子平日升降皆由西阶,唯冠礼行于此,明冠者终为家主,承宗庙之重也。若是庶子,则少西,南向。醮仍故席,向亦南向,避嫌也。]


4、迎宾。賔至,主人出迎,揖而入[仪礼、家礼皆再拜],坐定,冠者出自房。执事者白:“请行事。”[明品官冠礼:宾及赞冠出次立于门西,赞冠者少退,俱东面北上。傧者进于主者之左,北面受命,出立门东,西面曰:“敢请事”。宾曰:“某子有嘉礼,命某执事”。傧者入告。主者迎宾于大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宾答拜。(凡主宾拜揖,皆赞礼者相导) 主者揖赞冠者。赞冠者报揖。主者又揖宾。宾报揖。主者入。宾及赞冠者次入。及内门行至阶(主者立于阶东,西面。宾赞立于阶西,东面)。主者请升。宾曰:“某备将事,敢辞”。主者固请。宾固辞。主者终请。宾三辞[表记曰: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主者升自阼阶,立于正东,西向。宾升自西阶,立于席西,东向。赞冠者及庭,盥于洗,升自西阶,入于东房,立于主者赞冠者之南,俱西面。[案:冠礼必尊宾,故宾主盛服揖让而升,示子弟以庄重也。明礼非不详也,既有品官之礼,文从略也;亦容民间礼简,便于事也。]


5、三加冠服。賔之赞者取栉、总、篦、幞头置于席南端。宾揖将冠者,将冠者即席,西向坐。为之栉,合紒,施总,加幞头[明朝先加网巾,或集礼编于洪武初,时未定网巾之制也。此处幞头者,即网巾、包巾之类裹髪者。公服之帽亦称幞头,盖贵贱不嫌同名也。明朝幼稚总角,稍长则长发不剪,或披发于后,或编辫于后。至此方合为顶髻]。賔降,主人亦降立于阼阶下。宾盥手讫,主人揖让升自西阶,皆复位[宾敬冠事,故盥洗崇洁也。主人敬宾,故宾降从而降。仪礼不言辞洗,则主人应在阼阶当东序西向。]。賔降西阶一等。执巾者升一等,授宾。賔执巾诣将冠者席前,东向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徳,夀考维祺,介尔景福。”乃跪为之著巾,兴,复位。賔揖。冠者适房,易服(服深衣大带),出房,即冠席。宾盥如初,降二等受帽,进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徳,眉夀永年,享受嘏福。”乃跪冠,兴,复位如初。冠者兴。賔揖之。适房易服,服襕衫、腰带出房,南向。賔揖之即席。賔盥如初,降三等受幞头,进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徳,黄耉无疆,受天之庆。”赞者撤帽。賔加幞头,复位如初。冠者兴。賔揖之。冠者适房,改服公服。执事者撤冠、箱、冠席入于帷中。[每加冠,宾揖冠者,而冠者不答,盖三加未成犹是童子,不敢与尊长为礼也。今人多以行礼为谦卑,而古人以行礼为荣誉,惟君子可也。冠者每出房,必南面稍立,见其威仪可称其服也。冠义曰: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明礼士庶亦著襕衫、公服,盖冠礼本来摄胜,所以加有成也;故虽庶人之子,亦无方酌生员、官家之服,焉知将来不显名乎?]


6、醴[家礼称醮]。执事者设醴席于西阶,南向。赞者取盏斟酒于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南,西向。賔揖冠者即醴席西向立。宾受盏于赞者,诣席前北向立,祝曰:“尔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夀考不忘。”冠者席西拜受。賔答拜[家礼宾复位,东向答拜。避与主人答拜也。盖宾主以堂上北向答拜为正礼。宾此时北向,必复位东向者,嫌与主人行礼也。可见古人行礼有不拘于时空也。仪礼必人所共知,然后知何者为我当答,何者非我不可答也。当答而不答,是不知礼;不当答而答,是不知逊。]。执事者荐馔于席前。冠者即席坐,饮食讫,再拜。賔答拜。[家礼言啐酒,明礼不言之,盖宋明饮酒无啐者,故明礼径从俗。家礼:长子,则宾者改席于堂中间少西,南向。此宾客所坐之位也。则醮酒,为宾代主人以宾礼嘉冠者,长子承重,尊以成人,若宾客待之也。若庶子,则仍故席,阼阶西,南向,嫌与主人敌体也。醮者,酌酒而无酬酢也,盖尊者施予卑者之礼,卑者不敢回敬尊者,故无酢酬也。可见长子虽有承重之道,而究竟宾客为尊,故但醮而已。家礼,冠者席前祭酒,席末啐酒为正。祭酒者,汉注:不忘始造食物者,故饮食先祭。啐酒于席末者,为行礼也,故不尽饮,但尝其芬芳而已;又饮食为己,较宾客之道为末,故不敢行于席上,故就席末(饮酒礼,若饮酒,则于阶上)。冠义曰: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饮酒之答拜,宾皆在西阶东向。以宾主之礼,当主人在东阶,宾在西阶,皆北向拜。而冠者不敢当主人,但席西南向答拜而已。宾赞亦不敢以答主人之礼抗主人,故不就阶,但原位东向答之。周礼相拜不必相像,不必即时,不必可见。而后世礼乐荒疏,士庶不明,故明礼亦不求太甚。三加之后,冠者已有成人之道,故得与宾客为礼也。]


7、冠字。冠者兴,离席立于西阶之东,南向。宾少进,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冠者拜。宾答拜。[冠义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疏:既冠之后,又改以字。且人二十有为父之道,不可复言其名,故冠而加字之,成人之道也。]


8、拜父母尊长。拜父,父为之起。拜母,母为之起。拜诸父群従之尊者。[周礼母亦答拜,自唐疏已疑之。家礼则父母坐受,为之起。]


9、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冠者拜先生、执友,皆答拜。[周礼但云: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盖行相见礼也。家礼简化为答拜,亦以相见,虽幼辈,有宾道也。不言兄弟者,兄弟俱在也。或亦免其相拜之仪。]


10、醴宾。宾请退。主人请醴賔。賔辞。固请。许诺。乃入设酒馔,延賔及摈赞。酒罢,宾退。主人酬賔及赞者以币多少随宜,乃拜谢之。[古者礼必有从,盖此情必因物而达,不虚发也。]


11、谒庙。冠礼毕,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告辞曰:“某之子某,今日冠毕,敢见。”冠者北向焚香,俛伏兴,再拜而出。[家礼:主人立于香卓之前,告曰:“某之子某,若某亲某之子某,今日冠毕,敢见。”告毕,立于香卓东南,西向。冠者进立于两阶间,再拜,余并同。家礼冠字而后见宗庙,明礼以礼宾、冠者见乡党,然后告祖先。周礼本在庙中也。然而三加时冠者不答,醮时可以答拜,盖三加后即为成人可行礼,有宾道而醮也。醮而后以脯献母,盖此时祖先、主人、父皆知之,当告母也。]


宗子自冠:仪礼:若孤子,则父兄戒宿。冠之日,主人紒而迎宾。拜揖让,立于序端,皆如冠主。礼于阼。凡拜,北面于阼阶上,宾亦北面于西阶上荅拜。大戴公符:其余自为主者,其降也自西阶。《孔子家语》:诸侯非公而自为主者,其所以异,皆降自西阶。案大戴卢注公为君,不与家语同。[案仪礼以成人、家主之道待宗子也,故紒而迎宾,行于阼阶,北面相答。降阶者,将以脯见母也。若以冠者为家主,则当自阼阶。仪礼不言,则大戴为其记也。若从卢注,则唯诸侯降阼阶见母,余者虽有主道,不敢加于母,故降西阶也。然则夫死从子,似亦不当。或所谓降自西阶者,谓见母后西阶受字与?降自阼阶,则宾将就之而字;降自西阶,是就宾而受字,其义不同也。或卢注唯诸侯有君道,故宾就之而为之字。若以家语,则唯王者后,有宾就之;余者,皆当西阶下就宾受字也。若是,则尊宾之礼盛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10-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笄礼


女子许嫁笄,年十五,虽未许嫁亦笄。


以母为主,若母为宗子主妇,则在内院中堂上。若与宗子同居,则在自己房间。若不与宗子同居,则内院中堂。


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宾亦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之。以笺纸书其辞,使人致之。辞如冠礼,但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或某封。礼当亲至,但妇女不便出门,彼人也不便待客,故由人代答即是。其辞,皆当称主人以言之,盖妇人无专事也。


陈设如冠礼,但布席如众子之位。盖女子不承家业。


厥明陈服如冠礼,但用背子冠笄。主妇如主人之位,将笄者双紒衫子,房中南面。


宾至,主妇迎入升堂,如冠礼。但不用赞者,主妇升自阼阶。


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略如冠礼,祝用始加之辞,略改动适合女子。女子只用一加,盖古者女子从夫,无三加弥尊之事,称从一而终之德,故一加。


乃醮如冠众子,辞亦同。


乃字如冠礼,但改祝辞髦士为女士。


乃礼宾,皆如冠仪。女子行礼不出中门,又女子有行,终远父母兄弟,且古时许嫁而笄,故未载见祠堂也。周礼妇人先嫁三月,教成释菜。又女子十年不出,观祭祀,相助奠,则未如后世不入宗庙也,或亦当谒庙。


:冠礼之兴,大明为盛。


若皇家,则太子、皇子年稍长,廷臣必议冠昏,上仪注,择宾赞而行之。若《大明实录》所载:洪武元年十一月丙寅,命礼部定冠礼。


洪武十七年九月甲子,礼部尚书任昂奏:更定亲王冠礼。


景泰四年二月乙未,以皇太子冠,遣太保兼太子太师宁阳侯陈懋告七庙、太皇太后、皇考宣宗章皇帝,命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持节掌冠,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高谷赞冠,太子少师户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萧镃宣敕戒。


甲辰,礼部上沂王并荥王冠仪注,及请择日祭告太庙,并持节诸执事官。诏免告庙,命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持节掌冠,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何文渊,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仪铭赞冠,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左春坊大学士商辂宣敕戒。乙卯,沂王并荥王冠,免文武群臣贺。


成化五年三月己酉,忻王加冠。命太傅会昌侯孙继宗持节兼掌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圭赞冠,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宣戒敕。


成化八年秋七月壬子,徽王冠,上遣襄城侯李瑾持节兼掌冠,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姚夔赞冠,礼部左侍郎万安宣敕戒仪如常。


成化十四年三月癸亥朔,遣抚宁侯朱永祭告太庙,以皇太子将行冠礼也。甲子,皇太子行冠礼。


成化二十三年五月丙寅,礼部上五皇子冠日及冠义(宪宗290卷)。


弘治四年三月己卯,礼部进亲王冠礼仪注。弘治半年三月戊申,礼部进皇太子冠礼仪注。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礼部传出圣谕:皇长子出阁在迩,合先行冠礼以见讲官。便册立未举,既不可遽用东宫之仪,又不可同亲王之服,暂用常服出讲,待册立日行冠礼。


万历二十四年二月壬寅,礼部题:尝稽周制,天子之元子冠礼之年则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国朝典礼实参用之,著于《大明集礼》、《大明会典》,累朝所遵行者。今皇长子春秋已是有五矣,揆之典礼,正合行冠礼之年。万历二十八年正月戊申,礼部尚书余继登请先皇长子册立礼,而后冠礼可致祝词,婚礼可以致醮词,此三礼相继之完序也。


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癸卯,皇太子并福王、端王、惠王、桂王行加冠礼,祭告。遣司马都尉侯拱宸持节掌冠。


泰昌元年十二月戊辰,礼部进冠礼仪注,并钦天监择到大吉日时开坐上请。


若民间,则见诸文集者甚多。


行礼如:林弼字元凯《林登州集》《艮翁杨先生墓志铭》甲兄受其敎,友爱如初,转敎长泰为子董度行冠礼,升降跪起,肃乎恭逊之容,而民知所尚。


方孝孺(字希直)《逊志斋集》《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浦阳义门郑氏十世之长仲徳,父以礼冠其从子杓及诸孙燧、爚、燿,而以字为属余。


觧缙(字大绅)《文毅集》《国子祭酒徐公墓志铭》子年十八行冠礼而速之归。


杨士竒(名寓)《东里集》《题曾氏冠辞后》士大夫家四礼冠为首。


古礼既废,后世欲复之,冠为易而犹寡见焉。前百余年,南北混一。儒先君子布列中朝,时吾郡曾公巽申应奉翰林,独用古礼冠其子,遂为诸公称赏,如此可以观世矣。


今二三十年来,朝之学士大夫家率用冠礼,冠不用礼,则胥视为茍简,世道其渐复古欤?《王处士墓志铭》讳举逸,字宗礼。少甫知学,而父兄相继没,即奋自立,躬畊以奉母。事母生养死葬,克致其诚,岁时祠祀祖考,遵用儒者礼,不惑于流俗。


冠礼废于乡久矣,酌古今而行之于家。


杨荣《杨文敏集》《故罗君宗让墓志铭》家居衣冠整肃,操觚执翰之外,澹无他营。性好古道,尝叹冠礼久废,锐志举行,从而化者甚多。


薛瑄(字德温)《敬轩文集》《萧叙仁字说》都宪萧公子荣冠礼,请学士刘公为賔。


李贤(字原徳)《古穰集》《请刘主静学士为冠賔书》仆之长子名璋,年已长成,粗知礼义,兹欲加冠于其首。《请吴与俭学士为冠賔书》某再拜书奉学士吴老先生阁下,仆之第二子玠,年已长成,粗知礼义,兹欲加冠于其首。


倪谦(字克让)《倪文僖集》《王锴廷坚字辞》左府都督分阃辽阳太原王公于其冡嗣锴之冠也,能举三加之礼。锴之外舅前都阃陈公为命其字曰廷坚。又《赠刘氏二子字说》、《李克静字辞》、《赠江氏二子字辞》二子克礼、克寛得字于既冠之日,为已久矣。然其义则未闻也,兹欲一言释之。此集载冠词甚多,或行礼之日祝之,或既而后明之,然冠而后字,时人能行,亦可见也。


郑文康(字时乂)《平桥藁》《周邦桢字说》汝南周生士吾,郑氏外孙也,其祖惠吉,父德元,筮日与之冠。礼成,宾以邦祯字之。此集字说亦多。张宁(字靖之)《方洲集》《王希曾冠序》翰林侍讲毘陵王先生举古礼冠其子。


何乔新《椒邱文集》《刘先生廷益字辞》、《周仲仪字辞》近世冠礼既废,命字亦非其时。士大夫简于礼也甚矣。惟御史大夫太原周公则不然。公之子𬘘,年既可冠,筮日择賔而授事焉。既成礼,賔字之曰仲仪。


朱存理《楼居杂着》《跋冠礼》冡孙怀方将冠,公欲为行冠礼,考定经传,故书此纸。章懋(字徳懋)《枫山集》《陈麟允仁字说》莆中文献之懿,故多鸿师硕儒,君家行冠礼,当必有字之者。


吴寛(字原博)《家藏集》《倪文毅公家传》既长,文僖择日筮宾为行冠礼,边人环观叹羡,自是习行之。


蔡清(字介夫)《虚斋集》多字说,《傅浚字汝源说》生之冠也,公属予为阅文公冠礼行之,予因用其字以命之。


唐顺之《荆川集》《万古斋公传》既执古自信,因以古名其斋,诸儒生无背面,必曰古斋先生,而不敢字之。其家子弟且冠,必为之行古冠礼,及婚葬祭,率凖家礼,从事不为苟简。


王世贞《弇州续稿》《瑞昌王府三辅国将军龙沙公暨元配张夫人合葬志铭》眀年始冠,行三加礼。冠礼之不讲久矣,独公臾镇国行之。


归有光《震川集》《太学生叶君墓志铭》提学御史张鳌山以君名臣后,亲至学为行冠礼,而字之曰世徳。刘宗周《刘蕺山集》《徴君辛复元传》年二十七,始就室于张,补行冠礼于学宫之明伦堂,从学师曹公茂孺请也。立规如:曹端《曹月川集》《家规辑略》子弟年十六岁以上许行冠礼,须能暗记四书一经正文,讲说大义,方可行之。否则直至二十一岁。弟若先能,则先冠以愧之。


魏校(字子才)《庄渠遗书》自入中州,见诸生童稚垂髫者皆偃然复加帽于首,是欲自附于成人也。亦有年既过时而弗冠者,是自废成人之礼也。拟合改正。仰开封等七府,并汝州,抄案下所属儒学:凡年幼生员,教官召而诲之,务执童子之礼,恭慎谦卑,祗许垂髫,毋得加帽,犯夫子速成之戒。年长过时者,使人劝其父兄,请宾择日加冠,以进德修业期之。其童生未入学者,一体遵依。案至具奉,过日期缴报。


叶春及(字化浦)《石洞集》《恵安政书乡约篇》冠四条:凡冠礼,士大夫延賔行于家,乡人行于乡校,以教读为賔云云。


冯从吾(字仲好)《冯少墟集》会约:省会风气近古,诸凡礼节颇有先民之意,苐恐久而寖失,其初是不可不一申之者。其冠婚丧祭当以会典、家礼为主,至于冠礼,久已不行,尤望诸公亟倡之。窃谓朱子尝谓冠礼为自家事,盖劝人易行也。然而古礼筮宾,诚乡党之美也;况家事或难为,而乡党有德操,此明儒有得也。


而亦有批评者:


海瑞(字汝贤)《备忘集》《复欧阳柏菴掌科》儒者迂逺而阔于事,情无所用之。有贼临城行冠礼者,有一筹不展,抱守忠义,俯首就戮者。圣人原无此等道理,原无此等忠义也。窃谓刚峰必见临贼而冠者乎?亦见当时乐胜则流,有至于迂阔者也。


又吕坤(字叔简)《四礼疑》北土冠孩提矣,而好礼者以加巾为冠,远礼哉。古人重元服,二十以前总角而缁撮之,今之包髻是也。礼有次第,江南犹然。惟是北土骄浮,民不知礼。乃有三五岁儿,辄戴凌云、忠靖、梁冠,甚者嵌以金珠,未有长发而露首者。士大夫之家,以加网巾为冠,是行网巾礼,非行冠礼也。


吕维祺(字介孺)《四礼约言》谓冠礼久废,宜亟复。又今乡俗所谓冠,非古也,盖皆以戴网为冠。又如贫愚不能如礼,亦须请至亲有行一人,告于祖先,命以成人之道,俾通俗而易晓者即是。若贫家更须简便,只于祖先告拜行之亦可。又今拟童子戴帽,即行冠礼。迨后束网,不更三加,庶几近古。


清张文嘉《齐家宝要》前代有官者公服,士人襕衫,庶人青盘领衣绦靴。三加,前代有官者进贤冠,士人幞头,庶人幅巾。《朝鲜五礼仪》初加笠子、圆领、绦儿、靴。再加纱帽、圆领、角带。三加幞头、公服。至于宋濓(字景濓)《文宪集》多冠辞。


黄仲昭(名潜)《未轩文集》有字训。王直(字行俭)《抑庵文集》《题曽如璋冠礼巻后》右曽如璋冠礼字辞,诸作共一巻。邵宝(字国贤)《容春堂集》《髙安县学观习冠礼柬守巡二王君》。


参考上文冠辞,可知亦冠礼而后祝词,或既冠而后补喻,则明儒行冠礼可见也。至于或谓士夫皆行冠礼,或谓迩来冠礼寖危,则是古时消息不通,文人多叹也。况冠本士礼,不为庶人者,盖容庶人财帛宾客不及也。则冠礼之行,本不在家家户户,子子孙孙必有加布焉。则以大明地域之大,历时之久,而儒者兴废其间,亦可谓盛矣!惜入清之后,衣冠灭裂,清礼虽抄大明,而去冠礼之章;士夫虽好礼节,而泥故纸自炫。虽有家规具文,戴爪剌帽而训子弟者,然而衣冠命字,无以复现矣。然而自藩国朝鲜推行明礼,而家礼至今尚存,成均馆至今行冠礼,则明时乡校、明伦堂之嘉会尚在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10-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庶冠礼冠服


1、冠者初服:采衣、紒[ji4]。采衣,缁色朱锦缘[yuan4],或曰深衣制,是敖注之误。孔疏谓缁衣袴[ku4],是也。梳双丫髻,以带系之。宋明用四衤癸[kui4]衫,韩国现存,明时想亦如此,宋画亦常见。亦可用交领、圆领短衣,衣长过膝不及跗,盖童子襦袴,礼也。色尚淡雅,裤宽约40cm,裤口收紧,腰系绦。首服,依明制十五岁后披发至加冠,或有总束发,或依唐制用双髻。双丫髻,亦曰总角,童子通用也,盖会作左右两髻,或曰两环,髻以朱红锦绦[tao1]扎[za1]系,曰紒。童子发式尚有‘鹁[bo2]角’:留前髪及两侧,余剃去,前下垂至额,两侧成辫下垂。宋时有童子剃发只留钱大,偏于左侧,曰‘偏顶’;又有留在顶前,束以彩缯,名‘鹁角’。一说,童子衣不加带,但在两襟有带子系束,然明朝用带。采履,然明朝有用白鞋。


2、冠者加冠前:缁纚、笄。纚黑色,宽终幅(古制布幅二尺二寸,约今50厘米),长六尺。笄长四寸,以绾[wan3]发。纚,汉注为帻。帻有平顶帻,有介帻(平顶上有突起),形制类似帽子,见汉俑。唐则为软脚襆头,明朝冠礼之前先加网巾。束发,则南北朝以前,男子至少髪分三缕,鬓前二缕中分,左右横向脑后。脑后一缕则顺梳而下,于项上反折而上,并与左右二缕合髻。汉时发髻稍在脑后,或有项上绾髪硕大者,然而亦有顶髻。又周时应先用縰裹髪,合髻后结总,后垂三寸为饰。又须额上左右加两髦,大约垫在髪低为饰。西汉时不用縰,但束发后施冠。新莽以后则先加帻而后施冠。隋唐以降则束顶髻如今日,且帻与冠合,而多戴巾帽。家礼:“为之栉,合紒,施总,加幞头。”此处幞头,明俗常用网巾。


3、冠者初加:玄端。据父爵而用玄裳、黄裳、杂裳(前玄后黄),缁带、爵鞸。冠缁布冠,用缺项固定,加青组缨。用黑屦,青色絇(鞋头装饰,有空可串鞋带)𫄷(鞋底边饰)纯(鞋口边饰),边饰半寸。周制三加皆端衣制度,详见《衣冠形制考》。宋明初加深衣、幅巾、大带,依朱子制度,或加续衽之改良。或依《周礼传》所载明风更显。深衣宋时为古服,其义若仪礼之用缁布冠。明时为常见服装,然此古服也,故先儒重之。用白细布,为麻或棉。缘皂缯(丝织品),明朝亦多用青色(案青色者似称行衣,大明论坛撷芳主人谓由忠靖冠服而来。然而忠靖仿玄端而长,制如直身。明朝确有深衣出土,不加缘,色不可辨,类玉色。)。又日人载朱舜水先生言,野衣用黄白青皆可,用道服制,则青色亦可称道服。


野服(亦称便服):用黄白青色,皂缘如道服,领阔三寸五分,领袂齐皆缘二寸,长及膝,如道服制。裳黄色,马面褶,共八幅。大带白色,两旁青或皂缘。


道服:黄、红、黑、玄、真青不得用。月白、翠蓝、天蓝、牙色、松花色、酱色、羊绒色、葱白可也。镶边用石青。


4、冠者再加:皮弁服。素积(素衣、素裳),白麻布为之。素鞸、缁带。皮弁用白鹿皮,加白笄。白屦,缁絇𫄷纯,边饰半寸。宋明再加襕衫(宋皂衫于明鲜见,亦有官吏之嫌),玉色(浅绿)或青色(深蓝)布(明朝可以是麻也可是棉)绢(本意麦青色丝织物,一般指生丝平纹织物,稀疏薄而坚)为之,宽袖皂缘,圆领领缘约4.3cm,直径约20cm。下摆宽约120cm,袖展220~250cm(回肘不及三寸为正),袖宽约65cm(常服为明一尺,公服为三尺(当为周尺三尺三),则在34~75cm,常见65cm左右),衣长去地一寸。袖口、下摆、侧边、大摆皆缘,寸半,盖仿深衣而来,当如深衣,缘皆皂色,盖宋以来深衣用皂缘。明朝亦作四寸缘边,其深衣解如此。两侧须另接布幅以作三辟积(褶子),而后加大摆。大摆共计四片,折相身后,或缝于后片(韩国如此),或加插摆(安南如此),或加吊摆带(戏服如此),次三类明制皆有。又谓之襕衫者,为有膝襕也,自唐马周定制如此,宋因之,在膝盖上下别缀同色布为襕。明朝少见,但画中或有之。又大摆为明朝特制。软巾垂带(即家礼所言帽子)。


5、冠者三加:爵弁服。丝制玄衣,𫄸(浅红)裳,缁带,韎鞈(赤黄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红,加笄,加缁色𫄸边的纮。𫄸屦,黑絇𫄷纯,边饰半寸。宋明三加公服,某等以处士居,仅可当不入流杂职,用绿袍(袍料恐亦难买,从青袍、皂袍也可),若摄胜则可用九品绿袍、七品青袍,明朝亦有用状元红袍者,各家自拟。袖展回肘,240~250cm,袖宽75cm,其他同襕衫。但宋明公服一般皆无襕,初唐则有之,是其别也。至于辟积即明制大摆,并圆领则悉如襕衫。


6、主人宾赞参礼者冠服:周制皆玄端,唯冠者兄弟袗玄,一说深衣,一说玄端,窃谓兼言之,士以上则玄端,庶人则深衣,童子则襦袴,皆玄色。宋明未明言,则官家用公服、忠静,士庶深衣、玄端。




今议:盖冠礼之质,不过告祖宗以成丁而已。故以告祠堂,俱衣冠为本。告祠堂者,敬祖先也,而有月前筮日,前三日筮宾,夙兴陈设,冠者入告。俱衣冠者,嘉成人也,故有三加,醮酒,冠字,见家人,见挚友。又古者宗族乡党相成,故冠子弟本来家事,必邀乡党有名者为之加冠赐字,盖人其父生而师教之,不可离乡党贤达也。周礼冠毕,奠贽见君,奉贽见乡大夫乡先生,盖弟子成人,从此服勤王事,不唯家事是务也。虽然,后人学礼多不明义,失其轻重。如晚明《李文节家礼》:一日扫祠堂,一日告将冠,一日加冠,则冠者具衣冠,入祠行礼,出拜父母,既受训诫,并见家人而已。无宾赞,则出然家事也;无三加,则弟子听命耳。初看觉其精炼,深思则未如古礼。今人行礼,则往往三加为盛,而祖先淡然;僚友为多,而父母阙如。实则但告宗庙,是尊而不亲,弟子懵懂听训,无从感怀也。徒俱衣冠,则亲而不尊,弟子轻浮周旋,不能持重也。冠礼者,尊上亲下,以成嘉乐也。去三加则滞重,去宗庙则轻浮,不可不察焉。然则今日礼乐荡然,何以复礼于简易?窃谓上下均衡,多其辞令,简其器物;多其道义,简其仪节,则人人可为也。所谓均衡者,若求三加之美,则备祠堂扫除预告之烦;欲求乡党之欢,先邀亲族之好。反之,今日行礼,祠堂不备,但作纸牌位而已,则去其三加醮酒,一加衣冠,先祖前四拜,岂不称家?今日行礼,父母兄弟未必重视,则宾赞之外,同道相贺,何必热闹?多其辞令者,祠堂不存于世,祖先可存于心。令弟子讲述得姓始祖及先祖、父母、祖父母德行事迹,自祖先血脉所传,荣誉所至,然后行礼,岂不宗庙如在?多其道义者,父母兄弟纵使默然,以时时讲述,润物无声,则天下父母之心,岂有不为之动容,因之感化者?然受器不求备,仪可以省,颂其祖先,致其精诚,岂不人人可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