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晚报
近来读到一些晏殊的轶事。晏殊14岁时,就受到张文节的推荐,随着一批进士进行殿试。他一看试题,是自己刚刚做过的,就说明了原因,请求换成别的题目。他的诚实得到了真宗皇帝的赏识,破格赐其同进士出身。后来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件,时值太平盛世,真宗皇帝政策宽松,允许秘书们到娱乐场所“放松放松”。大多数人都乐此不疲,在歌楼酒馆流连忘返。唯独晏殊因生活拮据,心有余而钱不足,只得呆在家里,整天与兄弟关门读书。皇帝认为他谨厚,让他入东宫辅佐太子。他又大冒傻气,说自己并非不想去娱乐,之所以没有去,是因为没有钱。要是有钱,自己也一定会去的。真宗皇帝对他的傻气大加赞赏,晏殊的仕途因而一帆风顺,到了仁宗朝,竟做到了宰相。
粗读过文学史,略知晏殊的生平,也读过他的一些词作,总的来说,不大喜欢,太华丽了,让人不易于亲近。他一生历居显宦,在政治上却没有多大建树,是一个典型的太平官,远不及同朝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诸公有棱角,有品位。读了上面两则轶事,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个人本质还是好的。政治上无所作为,是他的本领不济,不是他的过错,应该怪当政者的用人失当。这样的人做了官,固然称不上大忠大贤,但也决不会沦为大奸大恶。诚实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德以诚为先,一个人连说实话都做不到,很难相信他会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当然,要让官们都说实话,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晏殊敢说实话没有吃亏,在于他遇到了一位爱听实话,提倡说实话的皇帝。
来源:重庆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