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信息网
10月1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在神木县共同举办了“神木石峁遗址专家座谈会”。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国家文物局考古处、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部分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文物考古专家40余人,考察了石峁遗址发掘现场,并围绕遗址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遗址的保护及下一步考古工作和研究的开展,畅所欲言,深入研讨。与会学者纷纷用“震撼、兴奋、石破天惊”等词汇来评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
石破天惊 新石器晚期最大的城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及榆林地区文物部门联合组队,通过两年多的系统调查和发掘,确认了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史前遗址。座谈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炜林院长首先介绍了石峁遗址考古工作的缘起、背景及进展情况。石峁考古队领队孙周勇介绍了两年的考古发现成果和初步的学术认识。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和神木县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系统区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石峁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围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调查表明,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千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结合新石器时代晚期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地区石城修建的传统,考虑到城墙范围及遗址主要文化遗存分布范围的高度一致性,考古队初步判断石墙与石峁遗址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年代一致,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是目前所知我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2012年,为了进一步了解石峁遗址的结构及主体内涵,特别是石砌城墙的年代及构筑方式,考古队发掘了外城东门址,其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现了壁画、玉器、大量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的陶器残片等重要遗物。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石峁遗址属于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发掘工作也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背景。
专家评价:令人震撼的重大发现
在陕北黄土高原绵延的山梁上,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石峁石城是北方石筑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野。规模如此巨大的史前城址,尽管发掘工作刚开了一个头,其成果已令与会专家惊叹和震撼。“我看了以后感觉十分震撼!”张忠培先生认为遗址的价值不是今天就能完全认识到位的。河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用玉器来表现文化、黄河腹地二里头文化之外另一个重要遗址,这些都足以体现了遗址的重要性。李伯谦先生认为,石峁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专家认为,如此规模的石峁遗址所对应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遗址的功能,石峁遗址所处的农牧交错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在早期畜牧文化的和农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石峁玉器文化在西北地区玉器研究中的重要性等问题值得重视。专家一致认同,石峁遗址的重要性将会随着后续工作的开展和越来越多的重要发现,得以充分体现。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遗址长期的考古规划,像殷墟、二里头等重要遗址一样建立工作站,成立长期的工作机构,三年规划,十年设想,百年谋略。同时,加强对石峁玉器的研究,对流散在社会上的石峁遗址出土文物进行调查、整理及建档。
迫在眉睫的保护形势
石峁遗址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因数千件流散的玉器而闻名。由于遗址的范围大,遗址范围内的修路、取土等建设活动,甚至对遗址的滥挖、盗掘等仍时有发生,遗址的保护形势急迫。鉴于遗址的重要性和考古工作的长期性,与会学者纷纷呼吁,应在当地尽快设立石峁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遗址的日常监管和看护。同时,尽快制定保护措施和遗址的保护规划。
当前应对正在发掘的东门址等考古现场进行遮盖、加固,保证遗址及文物安全。通过加强宣传,增强当地居民文物保护意识,避免遗址进一步遭到破坏。加大对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打击盗掘的力度。保护好遗址是后续所有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神木的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如何同经济发展相协调,如何保护展示,这是政府应当慎重并着手考虑的。专家希望,石峁遗址的发掘能纳入到当地文化建设的体系,通过对该遗址的发掘、保护、展示,尝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陕西省文物局刘云辉副局长表示,将会继续大力支持做好石峁遗址的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工作,推动石峁遗址的研究走向深入。
堪称样板的考古发掘
石峁遗址发掘工作透过大量的玉器寻找发现其背后强大的社会结构的学术观念和视野;遗址在发掘前即进行统一象限区分,采取普查与拉网式重点详查相结合、地面踏查与铲刮剖面相结合、传统记录方法与GPS、G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考古调查资料数据库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及措施完备,考古现场保护车也开到了发掘现场。石峁遗址发掘的理念和多种科技手段的介入,发掘现场保护工作的到位,考古发掘工作的严谨、精细,受到与会学者的赞誉。
李伯谦先生认为,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中国考古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始利用一切先进科学的手段和理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考古相结合,陕西考古研究院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石峁遗址发掘的实践可以成为当代田野考古工作的样板。
(《中国文物报》2012年10月26日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