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济南时报 卧牛山距长清城区6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340米。此山远远望去,形似卧着的一头牛,有头、有身、有尾,因而被称作卧牛山。山上筑有三国时期的山寨,故称卧牛山寨。据传说,这个山寨的主人正是当年为关羽执蹬扶鞍的忠将周仓。如今,“山大王”早已不在,山寨也已破败不堪,但关于山寨的故事却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近日,记者来到了卧牛山寨,探访当年“山大王”周仓的“老窝”。
-周仓占山为王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190年,长清区归德镇后夏村有一位性格豪爽的汉子名叫周仓。东汉末年,周仓参加了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周仓率领三千多残兵败将回到老家,占卧牛山的有利地形建山寨称王。寨民从开始的数十人后来发展到数千人。
人们通常是这样形容周仓的:“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周仓带领兄弟们常抢劫过往商人富贾,接济附近的贫苦百姓。有一次,关羽路过卧牛山,由于关羽气宇昂扬,衣衫华贵,跨下一匹珍贵的赤兔马,周仓便盯上了这个“目标”。
关羽经过山脚的一片树林时,周仓带着数十人突然从林子里窜了出来,“要想从此路过,马匹和珠宝通通留下!”周仓气势汹汹地说。关羽看周仓有大将之风,便心生爱意,他手捋长须,沉声道:“我们单打独斗,若你赢了,便随你如何?”周仓大喝一声,打马上前,便与关公打起来。
几十个回合后,关羽轻松将周仓掷于马下。周仓也输得心服口服,当他听说眼前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关云长时,他便立志要追随关公,为关公执蹬扶鞍。两人相见恨晚,从此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今,在卧牛山最西边的一座山头上,仍然保留着关羽当年饮马的泉池,泉边石板上还留有赤兔马的马蹄印。
-15名战士曾在长清卧牛山寨跳崖
1940年7月24日,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卧牛山寨保卫战,中国共产党长清区独立营一连的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最后十五名战士在卧牛山寨跳崖,被称为“卧牛山寨十五壮士”,其中五人在跳崖中因被半山腰的树木挂住而侥幸生还。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1940年5月,当时归德镇北坦山南赵村村民朱存祯接受日伪驱使,帮助日本人迫害同胞。1940年6月22日朱存祯在北坦山胡庄观音堂成立“长肥平红枪会总团部”,配合日伪军对长清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袭击抗日组织,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我党的独立营被迫撤到黄河西岸齐河境内。
7月23日,长清独立营一连连长孔步健、指导员田化一奉命率部回黄河东,侦察“红枪会”情况。24日遭“红枪会”袭击,一连战士在连长孔步健的带领下,躲进卧牛山寨。卧牛山寨被敌人围困,千余名日伪军齐聚山下,用机枪掩护“红枪会”暴徒们向一连发动了猛烈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7个多小时。随后,日伪军发动更大的攻势,分别从南部和西南部攻上山寨。一连战士子弹打光后,他们搬起沉重的石头砸向敌人。除一、二排及三排部分战士转移外,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最后剩余了15人。弹尽粮绝的战士,为了不被俘虏,砸断手中的枪,在连长孔步健带领下在卧牛山寨东部的悬崖上纷纷跳下……
-山峰陡峻,历史遗迹保存完好
10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卧牛山下。山下有一条自西向东登卧牛山寨的小道,据随行的村民介绍,这条路是过去一条“马道”,还依稀看出古道的痕迹。相传,这是山寨上的将士们骑马登山的道路。沿马道向上攀登,就来到一寨门,寨门用青石板砌垒,门宽约3米,寨墙厚两米多。寨门、寨墙虽经多年的风吹日晒,但保存较为完整。
进了寨门便看到一座石屋,村民说,此石屋很可能是当时卫兵把守的岗亭。当地村民称这为一道门,这是山寨的第一道防线。继续向前攀登,到达一个山包,此地两侧悬崖深不可测,再向前行,就是二寨门,此山门比一寨门更为峻险。二寨门建在离山顶只有40来米的狭窄处,山顶两面是刀削似的悬崖峭壁。二寨门寨墙的建筑和头寨门相似。走进二寨门后,迎面又是一座石屋,顺石屋左侧留出的道路向上行进,便是一片平坦辽阔的空地,宽约300米―600米不等,长约2500米。
往上爬几十米,终于来到了山寨主峰,主峰上有一条向南的支脉,支脉尽头与南侧山脉之间有一天然的断崖,此处有一吊桥遗迹。记者注意到,刻在石头上的不明篆书字体,字不可辨,其中一块刻有“五世王”,字体隽秀清晰。离断崖与主峰的结合部有一座南寨门,气势宏大、用工精细,虽然风化比较严重,但至今仍保存完好。
(杨雯雯)
来源:济南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