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1|回復: 0

[医林漫话]医古文如何引用“六经”语辞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09-12-4 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六經”語辭在醫古文中被大量引用,,大體分一般引用,和活用兩種方法。前者傳達了古代人生活、學習、為人、處事的資訊,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且又使之顯得古奧典雅。如張介賓《病家兩要說》:“昧經權之妙者,無格致之明。”格致,乃格物致知之省稱,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謂古人學習,探究事物道理,而獲取知識的方法。再如孫思邈《大醫精誠》文中有“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句,“望之儼然”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所引之句是表現古代君子平日為人、處事的一種風度。類似引用,散落在醫古文的眾多篇章之中,讀者無不從中獲益。
  還有醫古文高手在篇章中引用,“六經”語辭時,用得活,用得巧,大體方法有三:一是具體否定“六經”語辭之舊義;二是另取新義;三是反用“六經”舊語辭  其一如宋濂《贈醫師葛某序》,文章開門見山便正面回答“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的正確內含和錯誤解讀。“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說,出自《禮記•曲禮下》,本來歷史上就有對和錯兩種解讀。而宋濂在文章中旗幟鮮明,正確解讀,弄清了幾個世紀的公案,不能不說是對正確理解“六經“經典所做出的貢獻。再如“藝成而下”一語出自《禮記•樂記下》,是千百年來束縛知識份子,輕視技藝,鄙薄技術的主要理論根源。袁枚先生在《與薛壽魚書》一文中用反問語句引用這句“六經”之語(得毋以“藝成而下”之說為斤斤乎?)實際上是對這句話的正確性提出了否定。
  以上兩例都反映了古代醫家運用“六經”語言和思想,而又不盲從“六經”思想之批判精神。
  其二,如張仲景《傷寒論》序最後一自然段引用,孔子語鼓勵大家說,“孔子雲: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這四句話在《論語》中本分屬兩段,前兩句出自《論語•季氏》,後兩句語出《論語•述而》。兩段話是孔子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問題提出的,語義本無連貫性,張仲景把兩段四句連起來以後,便成了“學”與“多聞博識”平起平坐,都是僅次於“生而知之”的人了,強調了後天學習與多聞博識(也是一種學習)的重要性。
其三,如汪廷珍《溫病條辨》敘中批評當時社會缺乏不斷進取的人才時說,“世鮮知十之才士,以闕如為恥。”“闕如”一辭在此是作貶義詞而使用的,當“存疑不言”解釋。“闕如”一詞語出《論語•子路》,是“存疑闕如”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把握的事情,寧肯擺在那裡,暫無答案。顯然,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後世文獻學者還把“存疑闕如”作為整理文獻的原則去恪守,可見,原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褒義詞。汪廷珍在敘言中反作貶意用,無違整個的語言環境,絲毫無不妥之處,可見其文字表達能力非同一般。
  無論所引用,的“六經”語辭有無變化,怎樣變化,關鍵是學者要深究其原文原意,洞悉其變化,知其新義,新思想精華之所在,才會有所收穫,不致食古不化,不知變通。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