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語文網 但我們不必急於感到悲觀。只有在與科學知識的相對確定性相比的情況下,哲學知識才會顯得如此不確定;只有在與技術作用的直接性和可估量性對比之下,哲學的作用才讓人覺得如此捉摸不定。哲學不是科學和技術學一類的知識,因此決不能用科學和技術的標準去衡量哲學。這一點至關重要。不少對哲學的指摘,都來自這裡。但是,哲學知識的獨特性,也許正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哲學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也許正是由於與不確定性相聯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的人的不同精神需求。我們有必要先追問一下哲學知識爲什麼是『不確定』的,進而再看一看,哲學知識的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是否就是一種不幸。
哲學知識的不確定性不僅意味著上面談到的對於同樣的哲學問題哲學家歧見叢生,而且意味著哲學知識缺乏明顯的線性積累,意味著不同哲學體系的難以公度性。哲學知識的不確定性,又因哲學家們相互自負而加強。哲學家們的習慣性作法之一,是毫不客氣地對前人的哲學體系進行毫不留情地『顛覆』,並自豪地宣稱自己的哲學體系的真理性,就像休謨(David Hume)在他的【人性論】一開頭所指出的那樣:『凡自命在哲學和科學方面給世人發現任何新事物的人們,總喜歡貶抑前人所提出的體系,藉以間接誇耀自己的體系,這對他們說來是最通常和最自然的事情。』29或者像【莊子・天下篇】所說的那樣:『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爲不可加矣!』這裡不包含哲學家之間的有益性批評,而只是指喜歡通過摧毀他人哲學體系的方式以確立自己的哲學的地位。嚴格而言,不管是龐大複雜,還是微小簡明,只要是一種哲學體系,就無法完全被摧毀。儘管人們主觀上想完全摧毀某種哲學體系,但事實上任何一種哲學體系從來沒有被徹底地摧毀過。
這取決於哲學真理的特性。每一種哲學體系都具有自身的『一貫之道』,它是一個哲學家殫精竭慮、慎思明辨而獲得的。哲學體系的『一貫之道』,是哲學家在哲學上所提出的對於他的哲學體系具有根本性的新見和主見。哲學家用這一主見去推演和解釋其它一系列哲學問題,並構築起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由於哲學家的『主見』是有所不見的『見』,他的哲學體系是『以偏概全』的體系,因此哲學家的一貫之道,又是一種『偏見』。30『偏見』,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一偏之見。『偏見』相對於『全見』。在日常認知中,『偏見』實際成了不正確看法的代名詞,是我們所欲克服的『成見』。但是,哲學偏見恰恰是哲學知識的基本特徵,哲學本身可以說是各種不同『偏見』的總名。31作爲一個哲學體系一貫之道的偏見,它是對『整全世界』從一個獨出心裁的立場所作出的『整全』解釋。對於哲學家來說,『全見』是不可能的。但哲學家往往相信他的偏見就是全見,就是對整全世界所提供的一個統一的圓滿解釋。從主觀態度來說,哲學家以追求『全見』和『正見』、以追求完整的真理體系爲知識的最高理想。也許是一種天性,哲學家往往好大喜功,他們喜歡提出和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像宇宙的本性等一系列形上學問題),常常是大大超出了他們的心智所能允許的極限性問題。也就是說,哲學家們一開始就爲自己設置了他無法徹底完成的難題。哲學家們勇氣可佳,他們都相信自己能夠解開斯芬克司(sphinx)之謎,並認爲自己的哲學體系就是問題的圓滿答案。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一位哲學家來說,哲學問題的『最終解決』都不是最終性的。寧可說,哲學問題從來就沒有所謂最終性的解決。哲學家所提供的各種哲學體系,只是對『整全世界』所作的不同旨趣的深度觀察,說到底就是不同的『偏見』,就是『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根據哲學家們的願望和他們所作出的承諾,哲學家的哲學體系都是統一的『道術』,哲學家都是智慧的化身。但實際上,哲學家只能是『不該不遍』的『一曲之士』。不是『道術將爲天下裂』,而是『道術』從來就沒有完全『合』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