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修復員薛繼民用鑷子夾着細小的紙片,修補古籍殘缺的地方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為了和要修復古籍的紙張厚度接近,工作人員需要用測紙儀測量紙的厚度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由於修補的地方需要的紙片很小,工作人員用鑷子夾着紙片在毛筆上蘸糨糊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給古籍破損的部分粘貼上紙後,用毛刷將粘貼的部分刷平整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縫裝修復的古籍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修復完畢,用錘子將古籍敲打平整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修復完成的古籍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修復古籍的全部工具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保存在柜子里的古籍善本都用紙包起來,防止灰塵進入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古籍閱覽室的每張桌子上都放着一雙白手套,翻閱古書須戴上手套
破損古籍修復過程【全圖】
省圖『鎮館之寶』【磧砂藏】(部分)
在陝西省圖書館地下書庫,陝西省圖書館特藏文獻部古籍修復組組長梁晉保用軟毛刷拂去古籍的灰塵。那些蟲蛀、粘連、髒污的古籍正等待着有人賜予它新的生命。
『一本書,如果經過修復及妥善保存,可延續十年甚至百年的生命力……』梁晉保說,古籍修復如醫者問疾,僅以紙張為例,不同材料及工藝製作的紙張,就有幾十種。
經過化學藥水浸泡的紙張,在顯微鏡下能還原出它原有材質的纖維。梁晉保說,這些紙張多來自南方,專門訂做,運到這裡。根據古籍原用紙張配上同材質新紙張,賜予古籍新的生命。
原始書籍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墨子明鬼】有『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的記載。正是這些古籍的出現,將中國古文化用一條隱隱的線引向悠遠的文明深處。
但相比其他文物,書籍的生命更脆弱。水漬霉染、火燼燭燃、蟲蛀鼠齧,無一不致命,甚至流傳中的過度摩擦都會導致紙質纖維的絮化。
古籍修復東晉已有,至今已1600多年
在陝西省圖書館特藏文獻部內的古籍保護中心,那些走在死亡邊緣的古籍,等待着修復人員給予它們二次生命。
雖無文獻和實物考證,但有推斷,古籍修復在東晉已有,至今1600多年。即使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後,書的複本量仍很少,獲得一部書仍屬不易,書籍破損,還需人修補。
有文章稱,明代以前的古籍紙張原料大多采自植物韌皮纖維,由手工製成,耐久性頗佳,可達百年甚至千年。然而由於傳統紙張生產日漸匱乏,要找到修復古籍所需的材料就面臨着極大困難。如早期書籍用紙,如今大都已無處可尋;而部分晚些時候的古籍用紙,尋訪起來也是大費周折。如不能如願,即便是傷痕累累的古籍也只能束之高閣,以待來人。因而,古籍修復更顯得彌足珍貴。
宋明之後,由於書籍的大量印刷和製作成本降低,私人藏書及商業盛行,對破損的古籍進行修復已演變為一種職業。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徒弟在師傅的指導下潛心鑽研、反覆實踐,形成不同流派,進而傳承下來。
2008年10月,陝西省古籍保護中心在陝西省圖書館掛牌成立。該中心着力於古籍善本普查、修復保護人員的培訓,同時對已損壞的古籍進行修復。
『一冊古籍的生死,完全在一念之間』
所謂古籍,一般是指編纂、寫印於1911年以前歷朝的刻本、寫本、稿本、拓本。而善本最早是指校勘嚴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後含義漸廣,包括刻印較早、流傳較少的各類古籍。實際上真正的善本仍應主要着眼於書的內容、研究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
那些隨着歷史變遷塵封於書庫的古籍,由於長期潮濕過度或者長期重壓,書頁之間緊密粘連,無法翻頁。梁晉保給出的辦法是『蒸』。具體做法是,給霉變粘在一起的古籍包上塑料布,再裹上紙,然後放在鋁鍋里蒸煮。直至書頁能全部揭開,蒸煮才結束。有蟲卵和黴菌的古籍,還需要在冰櫃裡冷凍,以達到殺菌殺卵的效果。
在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內有幾張方桌,噴壺、小刀、糨糊、毛筆……這些古籍修復者們常用的工具就放在案頭。
梁晉保說,古籍善本修復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作,也是一門複雜精深的傳統技藝。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復師需要懂得紙張、版本、裝裱、化學等知識,甚至還要掌握古漢語的一些技能。迄今古籍修復還延續着師徒相傳的傳統,流派不同、工藝不一。由於時代變遷,一些技藝已失傳。但修復中最要緊的還是選用紙張及配製糨糊。
說到糨糊,梁晉保說,必須選用純小麥澱粉,用開水沖拌。書邊和托頁修補,需要調製清淡,如修補封皮,則需調黏稠,稍有差錯,一冊古籍將可能毀壞,『一冊古籍的生死,完全在一念之間……』
8名古籍修復員,一天最多僅能修復7頁
『古人給我們這代人留下的精神財富,不能毀在我們這代人手裡……』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的31歲修復員薛繼民很喜愛自己的這份工作。
薛繼民說,這項工作很有意義,每次修復都是為了讓古籍能流傳得更久遠。美術功底對於從事這項工作很有幫助,修復、裝裱、給書脫酸,修復部位需要不斷用錘子敲打,修復切點的高度不能超過1毫米。
他也坦言,這份工作很枯燥,周而復始重複同樣的事情,不能融入自己的創造性,一坐就是幾小時,眼睛易流淚,最疼痛的是頸椎。『但修復好一頁,心裡還是蠻開心的……』
陝西省圖書館特藏文獻部主任楊居讓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陝西古籍約有160萬冊,古籍種類5萬餘種,由於時間久遠及過去條件有限,導致目前有10%左右的古籍存在損壞。
梁晉保說,從事古籍修復工作二十餘年來,令他引以為榮的是修復過【毗盧藏】和【普寧藏】。目前,陝西省圖書館特藏文獻部共有8名古籍修復員,最多時一天僅能修復7頁。
『有些古籍還有可能繼續損壞。人手不足,現有損壞古籍的數量,等到我們都退休了也很難修復完……』梁晉保說。也有工作人員推測,修復好省圖所有的古籍,至少需十餘年。
目前在陝西,除了省圖特藏文獻部,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北大學也有人對古籍進行修復。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將在十二月初的秋拍中隆重推出『廣韻樓』珍貴古籍善本的拍賣。其中絕世孤本【鉅宋廣韻】五卷保守估價過千萬,引人注目。北京保利方面曾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廣韻樓』藏書的拍賣,讓更多的人重視發掘古籍本被遺落的價值。
梁晉保認為,隨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古籍保護一定會有個好的未來。
知道一下
陝西省圖書館有個『鎮館之寶』:【磧砂藏】
楊居讓介紹,陝西省圖書館內有一套古籍,堪稱『鎮館之寶』——【磧(qì)砂(shā)藏】。
【磧砂藏】是宋代以後刻印的五部佛藏中的最後一部,從宋到元共經歷了107年才刻印完。全書共6362卷,陝西省圖書館館藏量是全國最多的,有5646卷。民國初年,西安的【磧砂藏】分別保存在開元寺和臥龍寺,現在的開元商場就是昔日開元寺的所在地,而臥龍寺則在柏樹林附近。1915年,開元寺的【磧砂藏】被運往臥龍寺保存。1923年,康有為來陝講學,偶然發現了臥龍寺內的【磧砂藏】,提出願以自己的一部佛經交換【磧砂藏】。留下一張借書條,第二天便帶人趕車轉運【磧砂藏】。很快,康有為『偷書』一事為西安名流所知,各大報紙紛紛對此事大加報道,整個西安都傳得沸沸揚揚。迫於壓力,康有為最終沒能將【磧砂藏】拿走。
楊居讓說,『康聖人盜書的公案,使「陝西有一部宋元本【磧砂藏】」的消息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佛教界,於是在1928年10月,陝西省教育廳便將存於臥龍寺的【磧砂藏】移交給省圖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