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文字报 四、范畴的动态性与语用认知交际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经验的成果和认知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功能是其赖以立身的根本,语言交际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反映范畴属性特征的语义范畴虽然在范畴化活动中获得了与之对应的语义,但在没有进入交际领域之前其交际功能被暂时“锁定”,其意义是不确定的,只有当语言单位为实现某种交际意图参与信息交流时才具有了交际意义,从而明确其意义及范围。这样,范畴化就使人的认知域与语言表达式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对应联系,实现了以理解为特征的语言行为的范畴化认知,范畴化活动也因此而具有了动态性。范畴化活动的动态性以理解为特性,交际为基础,认知语境为依托,使模糊语言不再“模糊”,且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的语用意义。
首先,由于语义范畴边缘的模糊往往呈现出一种由不同范畴构成的连续体上的语义变化,我们就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采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种边缘性的模糊意义。认知语言学将范畴的模糊性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体”事物范畴边界的模糊,一种指“连续体”事物本身边界的模糊。除了事物范畴外,许多表示抽象概念的空间范畴、情感范畴等也都具有“连续体”的性质。就独立体事物范畴而言,由于反映认知范畴属性特征的语义范畴的语义均与之对应相关,语言单位的义项也有原型(区别性)义项和边缘(非区别性)义项之分。在动态范畴化情况下,词语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是相对的,处于受制于交际意图的变动状态。这样,语言单位的边缘性意义就可以随着相邻范畴间原型义项与边缘义项的交替变动而表现出来。如“拖拉机”在静态范畴化状态下是“农用机具”,但当我们说“刘老汉买了辆拖拉机在农闲期间跑运输”时,由于“在农闲期间跑运输”这一认知环境的阐释作用,“拖拉机”会很容易地被理解为运输货物的“货车”,其边缘义项“运货”在这里成了原型义项,而原来的原型义项“犁地”因受制于特定的交际意图而成为了边缘义项。表示“连续体”事物或现象的语义范畴的边缘性意义与此有所不同。象“高低”、“好坏”、“悲喜”这类连续体性质的范畴(概念)往往是相对应而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模糊过渡的交融区域(Blend Aera),“在这个区域内渐次变化的各种性质在其对立的方向上相遇(萨丕尔,122)”。也就是说,这些范畴的语义具有呈梯度地向对立方渐次演变的特性,它们只能以凸显事物典型属性特征的方式模糊地描述事物,如“高山、低谷”,“高山”到底有多高,“低谷”究竟有多底,都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但是,人对事物的感知是真切的,在心理上是明确的,于是动态范畴化认知机制便会能动地发挥作用,促使人们按照交际意图并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对这些概念描述的客体进行类比,在大脑中形成类比差异意象,并据此构建起表现这些差异意象或模糊程度的粘附概念,如“很”、“非常”、“有点”、“稍微”等。它们没有完形意象,总是依附于其它概念,处于从属地位,其主要语用功能是对具有连续体性质的概念的意义范围进行限定,通过缩小交融区域来缩小理解中的推理范围,使模糊逐渐清晰,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
其次,动态范畴化活动能使交际者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模糊语言传递的信息加以充实和调整,使信息明晰,意义完整,从而实现交际意图。交际意图就说话者而言是明确的,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说话者所明示的信息有时却并非那样明晰,请看下列对话:
Patient:How soon will I get it over?
Doctor:Very soon. It’ s not so serious asit seems.
Patient:Really?Thank you very much!
Doctor:You are weclcome.
对话中病人询问医生自己何时能康复,这对任何医生而言都是十分棘手的。医生经过诊断,了解了病人的病情,也知道病人此时的心理状态,虽然难以作出确切的答复,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因此,这位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巧妙地选用“Very soon。”这一模糊性的语言策略地予以回答。惟恐病人不放心,紧接着又用“It’snot so serious as it seems.”作进一步的说明。尽管同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病人能据此对“Very soon.”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充实,使其更加具体、明晰,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储存于大脑中的百科信息进行联想和推导,从而形成对自己病情和康复时间的清醒认识和判断。这样就有效地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得到病人的认可,取得了预期的交际效果。从中不难看出,尽管明示信息是模糊的,但只要这种蕴涵于模糊信息中的交际意图能为交际双方所互明并予以充分理解,交际就会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如此,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获得某种特别的交际效果,在范畴化的动态性机制的作用下,精确概念也常被能动地转化为模糊概念。例如,我们常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真的是想表达中国的人口不多不少刚好十三亿吗?句中的“十三亿”单独看,是表达数目的精确概念,以传统逻辑来分析,应该是这层意思。但是,交际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进行的,说话者总会针对受话者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知识作出种种事实假设,并根据认知交际的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将双方知识架构中共享互明的东西予以省略,用简洁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意图。受话者要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必然会以认知环境为依托,对明示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备,恢复其原貌,将深藏其中的“隐性表述”挖掘出来。如此,句中的“十三亿”显然为方便交际已经过“缩略”处理。因为根据常规知识,一个国家的人口不可能恰好是个整数,那么“十三亿”就应充实为“大约十三亿”,再加上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的国家一定是个人口大国的顺应推理,“十三亿”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在这一特定的认知环境中被“物化”为表达事物性态的模糊概念。用它来描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既形象生动,又恰到好处,其交际效果自然别具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