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2|回復: 0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人类适应方式――中国科学院举行报告会汇报“碳专项”子课题的2012年度进展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3-3-13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考古网
    2013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在祁家豁子的北京鸿翔大厦召开课题报告会,召集碳专项任务13项目下的各子课题组,进行碳专项任务13“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人类适应方式”课题2012年度的工作汇报和总结。

    为了配合国家应对碳排放问题,为了更加深化中国在碳问题上的科学认知、加速提高中国应对碳问题的科技水平,也为在国际间有关碳问题的利益冲突中,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机会,在国际上加大和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从2011年起,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项名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简称“碳专项”,其中的任务13,项目名称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方式”,其下又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

    这些子课题的2012年研究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许多进展。会议上共计约21个项目进行了汇报,在严格限定的时间中,报告了一天整。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管理部门、课题监理与专家组及相关研究人员等,听取汇报,了解课题进展,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袁靖、叶茂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考古所叶茂林与青海喇家遗址的多学科研究也加入了碳专项子课题的合作项目中。

    报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21个子项目在一天时间里全部汇报完毕,分别报告了各自工作的开展和研究进展的情况以及初步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但总体来看,有不少精彩的研究成果与重要的研究进展,成绩令人鼓舞。

    会议报告的子课题内容包括:

晚期直立人--早期现代人体质特征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体质特征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黄土堆积中的旧石器与古人类文化
东北亚古人类迁徙与技术交流
华北晚更新世河湖相堆积中古人类文化研究
石器功能的微痕研究
动物考古学
骨化学与残留物分析
花粉--植硅体形态鉴定
分子标志物和淀粉粒形态鉴定
水稻、小麦起源传播的遗传学研究
长江三角洲--陆架地区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华南地区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黄淮河地区旱--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西北甘青文化区旱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华北--中原文化区旱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长城燕山--山东海岱文化区旱作农业起源与传播
农业起源方向综合集成
东北典型地区农业生产与科技进步
青藏高原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典型海岸带区域渔业生产与海岸线变化


    该专项主要还是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实施的科技研究计划,只有少量跨领域或跨地域的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外的大学或科研单位承担。跨系统的课题布局,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但既是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专项,课题管理就务必按照中国科学院的规范严格执行。在课题工作中,就不断收到管理方发出的各种督促文件信函,可见其用心良苦。
    汇报会上,以本人个人的观察,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会上除有专家组、课题监理方面的资深专家,还有两位相关课题管理方面的科学院的处长,都较年轻,颇显干练,很认真负责,他们从头至尾精神饱满、毫不松懈地坐镇听取报告,听得极为仔细,关注非常到位,还不时提出问题,实际上会议中提问最多的就是这两位处长,不论是对哪一个子课题都有提问,许多问题也都表现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当然,也有的问题反映出他们某些方面的知识背景不足,提问显得较幼稚,但也说明他们敢于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的认真态度。这种务实求真的表现,也令报告人和各课题组极其慎重严谨,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会议自始至终是在紧张、热烈而认真的氛围中进行。可惜考古方面参加的人太少。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