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5|回復: 0

[医药临床] 消导与吐下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3-6-29 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中医药报
  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有“伤食诗”:“嗳腐吞酸腹不舒,食伤平胃可消除,若还拒按宜承气,慎勿因循反致虚。”并谓:“徒用山楂、麦芽之类,则所伤之物,未能自下,聚于胃中,如酿酒一般,则胃气日见败伤。”这里提到了治疗食积用下法。
  《金匮要略》中就有治疗食积(宿食)用吐、下两法。《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21~24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保和丸重在消导积食,大承气汤、瓜蒂散重在吐、下(排出)积食。单从祛邪角度看,后者的力量大于前者。当然后者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也要大于前者。
  积食,在上者宜用吐法,在下者宜用下法。倘已经错过了使用吐法的时机,而又不到使用下法的阶段,此时最宜使用消导之法。
  清末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食复》中指出:“仲景治食复,言有宿食者,皆主芍药、大黄,义取二物力能推荡。盖宿食不去,不独阻新食之进,且伤气壅邪,转生诸疾。故主大黄以速去之,以免伤其正气,胜楂、曲之功千万。医者须知此理,临证庶有胆识。”
  应该说,楂、曲之消,大黄之下,各有所适应之确证,二者并无高下之分。倘执于经方,枯守下法,或只知时方,全用消法,皆为不善用方者。
  笔者临证体会,治疗食积,需要使用吐法的机会极少。而过早使用下法或滥用下法,往往可伤脾损胃,常见征象是苔腻不易消退。多数情况下使用消导之法即可,但需把握消导之力度,必要时配用下法(尽量不单用下法)。笔者早期治疗食积腑实发热之患儿,用大承气汤,往往便通热退,立竿见影;但患儿苔腻不易消退,且精神会受影响。后多用保和丸加生大黄,或保和丸合大承气汤加减,也可起到便通热退之效,且苔腻多随之消退,精神不受影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