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 杜老師:
我在寫作文時,常分辨不清『作』字跟『做』字該用哪一個,請您講解一下。謝謝!
北京學生 蕾蕾
蕾蕾:
從起源來說,『作』字出現很早,甲骨文中就有,而『做』字則出現較晚,明代梅膺祚編撰的【字彙】才收入。【字彙】解釋『做』字時說:『做,俗作字。』意思是,『做』是『作』的俗字。俗字開始是手頭寫的不規範的字,後來漸漸進入書面語。在方言中,有的地方『作』跟『做』不同音,而普通話中『作』跟『做』讀音相同。
在古代流傳下來的『四字格』成語中,多用『作』。如『作壁上觀』、『作威作福』、『弄虛作假』、『為虎作倀』等。如今,書面語色彩較重的詞語中,一般用『作』,如『作罷、作答、作梗、作古』,而口語中常說的較通俗的詞語一般用『做』,如『做伴、做夢、做人、做生意、做飯』等。
在公文寫作中,由動詞充當賓語時,賓語前宜用『作』。例如:
(1)現在請李市長作報告,向大家介紹本市今年的經濟發展形勢。
(2)他從溫室裏取來兩類幼苗作比較,找到了問題的癥結。
(3)應當經常深入基層作調查,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
(4)這個瓷瓶是不是唐代文物,要請有關專家來作鑑定,才能下結論。
(5)只得到一個方面的信息還不夠,要根據幾個方面反饋的信息來作判斷。
由名詞充當賓語時,賓語前宜用『做』。例如:
(6)她每天放學回家後,先做功課,然後幫媽媽做家務。
(7)專家講解這種山羊的養殖辦法時,老王邊認真聽邊做筆記。
(8)這個村子裏的人,很會做生意,有的還到歐洲做買賣去了。
(9)您這是做好事啊,一點兒沒給我們添麻煩。
(10)第二節課後,學生們都來到操場上做體操。
此外,跟在動詞後,表示『成,成為』時,宜寫成『作』。例如:
(11)人們把她比作和平的天使。
(12)孫悟空變作一個小妖精混進魔窟。
(13)當地人把島上的山稱作『筆架山』,因為山形像書房裏擱毛筆的架子。
(14)妖怪一看不妙,忙化作一道白光逃走了。
(15)雖然你是無意的,但旁人很容易把你的舉動理解作有意而為。
(16)這些錢就算作給你的酬勞吧,回到家替我向你爹媽問好。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